关于现代园林建设中几个关系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04:01:40

关于现代园林建设中几个关系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建筑造景与植物造景的关系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效益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维持生态平衡上。我们通常说的园林,一般是指植物、动物、地形、地貌、水体、建筑物、构筑和道路等素材根据设计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景观布局等方法综合组成的统一体。中国古代园林有两种不同的造园手法,一种是人造园林,它以亭、台、楼、阁为主体,园林的意境往往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有机构成而体现出来,配以匾额、楹联使园林主题更加鲜明。这种经过人工提炼,而形成的象征性景观的造园手法,是在封建社会中,适应士大夫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另一种是自然园林,它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将建筑物和构筑物作为自然风景的点缀,此谓之“万绿丛中一点红”形成了优美、葱郁、恬静的自然景观。上述两种不同的造园手法,其效果大不一样,但同样都是为上层不同对象的少数人服务的,广大劳动人民是难以享受得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园林事业,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就时代的园林必须从单纯以建筑造景中解放出来,大力弘扬自然园林以山水景物为主体,以建筑物和构筑物为点缀的造园手法。过去为少数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设计的庭园深深,小桥流水式的园林是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工作、生活在群楼林立、交通拥挤、噪音干扰、色友彩单调的城市人民,需要一个优美宁静的环境,从中吸取新鲜的空气,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就要求园林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园林看作是工业化社会使人回归自然的唯一途径。就我国国情而言,从近阶段来说,用少量的钱栽树、种花,搞好绿化,比用大量的钱修建亭、台、楼、阁实惠得多。这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重要的是能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街道旁、庭院中,还没有形成植物景观之前是就急于建雕塑、造亭廊,显得孤单乏味,增加了了园林的败笔。如果在这些地方先种树木花草,待形成一定的景观后,再因景配上亭廊或雕塑,这就会形成画龙点睛的效果。鉴于园林是一种艺术创作与生活实际,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静态与动态相协调的特点,我们认为园林建设中要力戒大量固定的建筑物,适当配上一些小型别致的流动服务设施是可行的,应提倡弘扬我国传统的自然园林,以植物为主的造园手法,增加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这就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就造景而言,我国的造景植物材料丰富,而且造景艺人智力资源潜力大,只要领导重视和支持,人才将会脱颖而出,一定会尽快使园林事业振兴起来。

二、关于植物造景中单株与群体的关系

从宏观出发,着眼于大环境,改善大气候。建立起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宏大城市生态园林。这就要改变观点和意识,城市的园林绿化核心是“绿”。在公园建设中,应大力提倡植物造园,以植物为主体,发展草坪和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扩大绿的视野。强化生态观念,纠正局限于小范围封闭式的狭隘意识。

古代园林植物造景因受面积的限制而出现重视欣赏单株植物的倾向。人们往往借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操而选择某一植物。如:栽松寓意刚强,植竹表达直爽等。这些在庭院小园林中起到了点缀建筑物的作用。如果现代的大园林中都是单株植物,那就显得品种单一、杂乱无章、枯噪乏味了。在群体大园林中的树木,都有它各自的风格,因此,我认为植物的配置应以单株、单一品种的美,转到追求植物群体美。

现在不少地方,一方面强调造园植物设计丰富,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又追求某一品种而形成砍树栽树的无效劳动。其实好的景观不在其品种好坏,而在群体风格与改善环境的效益如何。为了增加绿色效果,形成上、中、下立体绿化,这种立体植物配置,乔木统一(不是品种的统一),灌木花草可对比变化,更充分显示植物群体的立体效果。花草树木、植被是最有活力的自然因素,是人类维持生态平衡,赖生存的自然空间。近年来,有不少园林环境专家呼吁:“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引回自然”,很明哲理的,我们应为此而不懈努力。

三、关于人造假山与自然真山的关系

在现代造园中,不论平原、山区、也不管工厂、矿山,到处堆假山,这是一种无效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没有见过山的人的一种愚弄。

人造假山可表达人们对真山的向往,在平原、草原、湖区等不见山的地方修建假山似无不可。可是,现在出现了堆假山热,而且在这些假山中,有不少由于条件限制,很难表现出真山的灵、秀、雄、美。特别在石头接缝处,呈现出明显的生拼硬凑的痕迹,甚至有不少假山光秃,枯燥简单,失去真山所具有的自然本质。

看到这些丑陋的人工假山难免使人望而生厌。这种好象园林必和假山连在一起,没有假山就不成其为园林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到底有多少人去欣赏假山呢?现在似乎在庭园中堆假山已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依笔者之见,古人用真石堆假山的私人花园仅供少数人享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用现代的材料仿造假山的实践正在兴起,园林中适当点缀一些人造的山石,供人们欣赏,也未何不可,尤其不能以此而减少绿色空间。为达此目的,人类必须要对自然进行“索取”和“改造”。在园林建设中借用、并引用自然风光,在城市中实现其自然的效果。

总之,新时代的园林一定要显示出时代的气息。同时也要有地方色彩,给人以似曾相见而又未见的新鲜感受。园林绿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回到大自然去,是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一种生态需要,优美的环境,有利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满足人们文化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十分必要。

上一篇:有关光伏发电太阳跟踪装置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