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综合开发的建议

时间:2022-10-20 03:37:05

对于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综合开发的建议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城市交通迅速发展,火车站、客运站等城市交通枢纽空间以及其周边区域,由于其具有人流量大、功能复杂等特点,逐渐成为城市开发的重要节点,本文针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进行阐述,简述了其对于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对城市交通枢纽与周边空间进行综合开发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周边空间;综合开发;规划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21

1 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综合开发的概念

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或运输干线交汇合并以及转换的综合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交通枢纽从功能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大型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一种是单一的换乘形式的交通枢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行以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大中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居民出行需求加大,城市交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交通线路较为集中的地方,地面人多,客流集散特点突出,给换乘管理、交通运营带来诸多问题。在主要交通枢纽结合周边地区进行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既可以实现对客流的有序组织、引导,从而缓解交通压力,又可以促进多种城市功能的协同发展,例如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位于城市核心的繁华地段,通过地下的人行通道形成交通网络,把地面的建筑连接起来,并且与周边的火车站、汽车站组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围绕其设置地下停车、餐饮、商场、娱乐休闲等设施,不但极大的缓解了地区交通状况,还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促进城市核心区的发展。

2 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综合开发的意义

城市交通枢纽由于汇集了大量的运输方式和线路,大量的人流、车流使得这一区域往往成为城市交通运行的瓶颈,通过对原有的交通枢纽地区进行协同化开发,使原有的交通流量在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中运行,可以大大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而且,由于交通枢纽的存在,城市的资源流动效率得以提高,犹如疏通城市的“动脉”,可以极大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开发,引导城市功能发展,促进地区活力与繁荣。

3 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综合开发的原则

3.1 完善交通功能

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站前广场和城市道路交汇口等交通汇集处的运转的效率,时刻影响着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行情况。由于客流具有潮汐性和滞留性的特点,如果将这些的交通方式进行集中设置,势必引起流线的混乱,若分散设置,其使用效率也会降低,因此,建议采用立体化的处理手法,主要通过地下通道,结合导向设施及标识,将进站出站的客流直接引导至枢纽附近地区的地铁站、地下停车场、公交枢纽及出租车停车区。提升地区整体的交通运转效率,完善地区的交通功能。

3.2 塑造步行空间

根据地形和多种综合功能设计的立体化步行空间能在城市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过渡空间,不仅将滞留的客流进行缓冲,缓解了客流的交通情况,也为等候的人群提供了方便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使地面绿化空间增多,丰富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层次,加强其艺术效果(图1)。

3.3 复合城市功能

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例如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往往会发展为城市的中心区,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城市功能围绕其设置,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景观,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在城市郊区开辟新交通枢纽从而带动新区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通过在交通枢纽周边地区布置丰富多样的经济文化设施,实现城市功能的复合化,不仅可以完善地区的功能业态,还可以吸引大量人流汇聚在周边地区,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行。

3.4 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交通枢纽往往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地标建筑,特别是对于火车站、客运站等建筑而言,独特的建筑及外部空间的设计可以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因此,在对交通枢纽以及其周边的综合开发中,需要考虑建筑体量、景观环境和空间尺度等方面的问题,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区域空间。

3.5 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城市交通枢纽地区车辆复杂、数量较多,地区内的汽车尾气、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较多,需要在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的整体化综合开发中,合理布局功能设施,例如将设备房间进行集中化布置,在地下建筑的设计中,积极利用中庭等空间实现自然采光、通风,减少电力照明和机械通风所需要的能耗,降低综合体建筑的整体碳排放量,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降低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综合开发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商业开发、公共空间和自然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将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高标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城市功能,将会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城市资源流动,支撑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炳帆.城市中心区地铁枢纽型地下空间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47-55

[2]童林旭.初探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塑造―以铁路枢纽为例[D]. 长安大学,2009.

[3]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闵雷,黄焕.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城市设计―记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J].城市规划,2009(08).

上一篇:对于城市核心区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建议 下一篇:装饰工程造价审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