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新的极点坚守与华丽转身

时间:2022-10-20 01:18:54

过去,我曾读过叙述潘文新教育轨迹的文章——《另一种飞翔》。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与潘文新有了实实在在的接触,也因此不断地关注着他的发展。

前不久,我又读到潘文新的管理哲学自述,深为感动。一个年轻的校长,把生命交付给道路,而在这过程中,历经并创造了三所学校的华丽转身。在这个过程中,他坚守理想,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他管理的,是自己的人生,他将跌宕起伏的人生,管理得柳暗花明,异彩纷呈。

我欣喜地发现,当初那个谈锋甚健的潘文新、那个在教育在线上发表很多好帖子的潘文新、那个在苏州中学国际校长论坛上与我做过一次长谈的潘文新,还在不断成长。这是潘文新的美丽教育人生,也是中国当下美丽的教育诗篇。

他在拥有75万人口的宝应县执掌这个县的最高学府,使每年的高考达线人数超过千人大关,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进入北大、清华,至于进入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一类高校的学生则更多。对于这样一个苏中小县,这可以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更重要的是我还知道,分数、考试、进名牌大学等,都不是他的追求,而是对他追寻素质教育梦想的额外奖赏。

更让我欣喜的是,这些年里,他又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我发现了他的精神背景里出现了像狄尔泰、杜威、皮亚杰等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潘文新之所以在成长,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一直在挑战自己。从淮安市吴承恩中学的副校长、高中部党支部书记,到盐城解放路教育集团副校长,再到宝应中学常务副校长和校长,潘文新每走一步,都将自己安排在一个极点上,然后,在这个极点上开始挑战自己并取得成功。他是那种以自己作为对手的人,这样的人,其教育的自省精神是令人尊敬的。

在潘文新人生与事业的三次飞跃中,殷广平和卢志文两个人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他们是潘文新生命中的贵人。

与殷广平的组合,使潘文新深切地认识到,认准一件事,就必须把它做好;教育,必须永远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潘文新到现在都深有感触地说,殷广平校长是他永远的人生导师。潘文新的教育质量意识非常坚定,这得益于殷广平校长的言传身教,这是这些年来他对自己的那种带有极端性的挑战与体验的力量源泉。

与卢志文的黄金组合,是潘文新更加重要的教育体验。卢志文是一个富有高度的教育专家,思想前卫、敏锐,处事果断、大胆,极富教育智慧。这应该给了潘文新许多深刻的启发与引领。事实上,我们可以从潘文新的身上发现卢志文的影子,他的善读与多思,得益于与卢志文的交往,而他的教育智慧与实干家的气度,则显然是将卢志文与殷广平熔铸于一炉,然后脱胎而出一个睿智而敏锐的潘文新。

潘文新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是县中校长中学历最低的一类人,同样,我也是中学校长中经历最为坎坷的一类人,在中学校长中,我历经的地方最多,淮安——盐城——扬州,以一种把生命交付给道路的方式,在体验到生命中最严酷的底色时,也充分感受到教育最温暖的情怀。我还是穿越了各种教育体制下的学校的中学校长。这一切,使我获得了一种敏锐的教育直觉,使我能在很多事情来临时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与决策。”潘文新的这一人生体验,也决定了他对教师和学生的真切关爱是发乎心灵的。

我一直把潘文新当作新教育人。这首先是因为他是教育在线的老网友。潘文新在教育在线的注册时间是2004年3月1日,对教育在线的许多网友而言,潘文新其实只是一个迟到者。但很快他便在教育在线成长起来,他认识了新教育,融入了新教育,在众多网友中脱颖而出,令人瞩目。许多与潘文新一样的普通教师在教育在线得到了成长,这成为我们后来组建新教育研究院与网络师范学院最为直接的原因之一。

有一段时间,潘文新与我过从甚密,因为我的家乡也在盐城,他曾经多次代我去看望我的父母,我也多次有机会品尝他带来的家乡美味。他还专门邀请我去盐城解放路教育集团传播新教育,努力在他主持的学校中践行新教育。也是在新教育的旅途中,卢志文慧眼识才,把他引进到翔宇教育集团。

高中部的压力是巨大的。主持高中部的工作以后,他没有把自己蜕变为分数的机器和应试的奴隶,而是继续从新教育的沃土中汲取营养。他通过刻苦自砺与痛苦探索,确定了从量的庞大到质的优化,再到品质的深刻或高雅这一高中发展的教育愿景,且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让所有师生都在幸福、自信、从容中,追求教育理想,勾画优雅的人生姿态”这一教育思想与理念。这与新教育的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高度一致的。他在以自己的教育探索实践新教育精神,并以这样的姿态,完成了他的体验教育的初步构建。从这个角度讲,潘文新仍然值得人们心存期待。

更令人欣喜的是,宝应中学在潘文新的主持下,开始了对理想课堂的建构与思考。对这一以“理想”为关键词的教育实践,我由衷地感到兴奋。毕竟,理想,是新教育的灵魂,理想课堂,是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晃十年过去了。潘文新仍然像十年前那样,怀抱着梦想,充满着激情。只是,他更加从容了,更加稳健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走得更远。

上一篇:一个男教师的自白 下一篇:用文化哺育师生 打造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