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20 12:14:10

德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一、分析高职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在德育课中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部分高职生,往往不了解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是无可奈何而来,是父母逼迫而来,可以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往往心灰意冷。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成功的潜在因素,教师就应该以最大的努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挖掘潜在因素。

针对高职学生思想存在这些问题,说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用感人的故事和事迹来感染学生

讲一些光荣传统、勤俭节约的事例,让他们从中懂得道理,如:开班会的时候,举办比赛,同学们认真准备,搜集资料,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不定期的搞一些活动,用丰厚实际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时代在变化,关心社会和关注祖国的发展。比如中国申奥成功、问题、、四川地震;通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舆论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帮助学生恢复自信,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们不要无谓地感慨“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而要积极地思考,因材施教,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材,用积极期盼的情感和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改革德育课教学方法,让活动带“活”课堂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教师就是播音员,学生是听众,教材就是真理读本。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代之以活动式、讨论式、举例式、模拟式的形式,并且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方式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

1.把握知识结合点,搞一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2.在课堂上通过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他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动脑了,仔细研究学习内容了,教师给予解惑,当讲到“诚实守信”这一节时,提问学生社会上哪些现象不诚实守信?问题一提出,都议论纷纷,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都列举出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不诚实守信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3.以故事、幽默、名人名言激发兴趣

每次教学时间连续两个45分钟,而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若教学平淡,只能加速脑疲劳。有时我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同学们立刻瞪大眼睛,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讲完故事以后问学生与今天讲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他们都能结合知识点进行阐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名人名言往往能激励学生上进,让学生在写作业时,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并且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座右铭说出来,这样的做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懂得只有自信才能成功。每次课我用一句能激励学生上进的话结束课程,达到我们德育课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调查了解,以便沟通引导

由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人才激烈,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当代高职生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在承担《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时,针对“如何推销自己”“怎样战胜挫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灌输让学生“先立足,后发展”的思想,正确把握择业观,同学们听后大有启发,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其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思考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面临哪些疑惑;了解学生对学习专业的态度和认识;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对德育课的要求,教师针对调查的情况,用科学的理论加以现实的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在德育课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一)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作用就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实现自我教育。

2.学生需要情感教学

为了使我们的学生不会学的太累,我们需要情感教学。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在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时,讲到职业的特点我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子的?”大部分同学提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经常与我们交流的老师。的确,师生关系应是“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走向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听课的同时,受到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德育课的实践性,注重行为养成教育

由于平时教师讲道理多,学生学道理多,对行为规范的掌握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学与用,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观念只有在参与中形成。但是课堂教学的空间毕竟狭窄,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丰富感情,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课贯穿一个“情”字,渗透情感教育,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亲切温馨的教学中感受德育课的可学性

作为德育教师,要认清自己肩上的重任,善于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教学,在德育课中渗透德育,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发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作用,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为己任,以更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推进学院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德育课是一门品德教育培育学生做人的课。教师应力求实现德育课的德育功能,使德育课堂灵活多样,切实提高德育课的实效,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经常性、实效性、渗透性。

[关健词]德育课堂教学方法情感教育养或教育

德育课是一门品德教育培育学生做人的课。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的作用。如何上好德育课,在德育课渗透德育思想,使德育课堂更灵活多样就成为德育教师常常在一起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德育课中渗透德育呢?

上一篇:大中专学校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下一篇:高校招生宣传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