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房奴”:“囚徒困境”中的艰难突围

时间:2022-10-19 10:07:28

面对着一路狂奔的房价列车,走上站台的人只有两种选择:买票上车或等待票价更昂贵的下一列。如果你不上车,这班相对便宜的列车将离你越来越远;而如果你上了车,你就将拥有一个新名字――“房奴”。

“居者有其屋,有房千样好”,这是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与目标。为了这一梦想与目标,人们前赴后继地没有选择地沦为钱的奴隶、房子的奴隶,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还债。于是,“房奴”一词,便在充满时尚、五光十色的城市悄然流行、蔓延开来……

“房奴”心头三把刀

9月14日,正在公司用QQ给客户传资料时,一条信息跳入了汪俊钦和林晓森的眼帘:央行宣布自即日起第五次加息!

看完这条信息,汪俊钦的大脑“嗡”地一响,乱了。“每次听到银行加息的消息,我就脑子发麻,甚至感到心惊肉跳。”他说,“银行连续加息,对于我们这些‘房奴’来说,是一次接一次的沉重打击。虽然加息的力度不是很大,但还贷的路还很长,不断提高的利息日积月累,那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呀!想想以前,将钱存入银行时,巴不得利息能高点,再高点。而现在,特别害怕听到银行加息的消息。拿出贷款合同,看着那长长的数十年还贷期,真是坐立不安,心乱如麻。”

“我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自己像杨白劳似的,欠了人家一屁股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事林晓森说,“去年全家举债为我买了一套总价67万元的住房,首付20万元,月供2500元,就此把一家人连带一部分亲戚朋友都套牢在房子上。远在老家的母亲成天念叨着要抱孙子,可我们哪敢生呀,房子还压在身上,再生个孩子,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加息、房价下跌和物价上涨,被人们称作悬在“房奴”心头的三把刀:加息,还贷负担加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开支要紧缩;房价下跌,房子成为负资产,“房奴”就会变成“负翁”;物价上涨,意味着剩余的生活费实际购买力相应下降。这三把刀,将使部分“房奴”“因房致贫”,大半辈子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身为房奴,在满足了“当业主”的愿望之后,便是漫无边际的心理负担――不敢请假,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参加聚会,不敢出门旅游,甚至不敢生病。每月银行账单无异于一个无形的鞭子,“就这样被房子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面对现实,我们必须为高昂的生活成本买单。

在沉重的压力下,“房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一项调查显示,98%的房贷人有精神病症。“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我个人接触到的个案就有60多件,占到整个心理咨询人数的10%左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购买价格过高的房子而背上高额房贷,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或疾病。”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心理科学及其应用专业”博士、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孙欲晓说。

买了房却不敢窃喜,因为你是按揭,说白了,是向银行贷款一次性付租金。拖欠一个月的房贷,就有房子被收回去的惊慌,真是惶惶不可终日。“心乱如麻”的汪俊钦和“不敢生孩子”的林晓森们的困扰,堪称“房奴”典型。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91.1%的人按揭购房,像汪俊钦和林晓森这样生活被房贷按揭所改变的青年至少有2600万。

“房奴”们病了……

利益集团掌握话语权

这是上世纪末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的钱,终于在临终前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这个故事被认作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观念差异的真实写照,意思很明显:中国人观念落后,不懂得超前消费贷款买大房子享受。受美国老太太的刺激,一夜之间,历来以“寅吃卯粮”为耻的中国人学会了“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超越经济实力大量买房。

在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太有才了”的中国房地产商们借“美国老太太”之口布下的天衣无缝的“局”!当人们前赴后继地卖“身”为“奴”,在房子这座“围城”内外高唱“痛并快乐着”时,在城的最高处,房地产商瞥睨着“房奴”们,边数钞票边打电话:此地钱多,人傻,速来……

“谁掌握了使人们确信他们需要什么的话语权力,谁就控制了社会。”西方学者马尔库塞如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这句话的一个实证。整个城市都在消费方式的裹挟下,欢欣鼓舞地加入了追求好生活的行列。政策引导和消费主义相互合力,使得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单向度的上涨轨道。整个房地产市场和希望“居者有其屋”的人们,被某些官吏和所有房地产商人牢牢控制于股掌之上。

“房奴”,就这样被催生出来了。“房奴”PK“房魔”的《黄建翔之房地产版》解说词也催生出来了――

“哎,打架了,打架了,打架了!房地产商动粗了,不要给房奴们任何的机会,伟大的销售人员,他们继承了无奸不商的光荣传统,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和炒房团、内定的物业公司、收了红包的经济学家和媒体的,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潘志强(编者注:《大电影之数百亿》里的一个角色)一个人他代表了黑心房地产商的光荣传统,在这个时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安德森,安德森面对这套烂到家的房子,面对全世界所有房奴的目光和期待,你怎么可能获胜!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房价是涨是跌,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缺了大德的地产商,属于不作为的物业公司,属于良心喂了拉布拉多的经济学家,属于所有躺在家里,闭着眼睛就想挣大钱的兄弟姐妹!”

连凯歌都知道“人不能到这个地步”,可有些人偏要将进行到底!于是,比房地产商们“更有才”的人们唱出了“拒当房奴”的充满了灰色幽默的《房奴国际歌》――

起来,不愿做房奴的人们,

起来,想要买房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房子而斗争!

开发商打个落花流水,

同志们,起来,起来.

不要以为我们逆来顺受,

我们若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大家暂时不买房,

开发商就会绝望!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房价回到五年前,

就一定会实现!!!

这首同属“恶搞”的《房奴国际歌》被“房奴”和即将成为“房奴”的人广为传唱。“拒当房奴”,喊出了平民百姓的心声。本来,在中国的事情往往是:谁的嗓门大听谁的。然而在房子的博弈中,此路不通,声音最大的平民百姓常常败下阵来。小产权房、集体盖楼、不买房运动、自建房运动,老百姓的呼声高昂,却没有结果,最后逐渐归于静默。因此,就算地产大鳄对他们的衣食父母――购房者――狂言“做房奴活该”,弱势的平民百姓最后仍只有勒紧裤腰带将钱送到房地产商的兜里。“拒当房奴”的人最后仍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头,加入“房奴”大军。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这一案例非常耐人寻味,简单地说,“囚徒困境”的精义就是指不管你作出多么理性的选择,你最终获得的都将是糟糕的结果,更糟糕的是,你的选择居然无法用对错去判断。对于囚徒而言,坦白和抗拒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坐牢,区别仅在于量刑的轻重不同而已。

“我没买房,结果房价还是涨了,因为我无法保证大家都不买房。可是,我错了吗?没有。当初如果我买房了,结果房价却下跌了,因为我不能保证大家都买房。人们根本不能预知在疾风暴雨式的调控之下,房价竟还能且调且涨。可是,我对了吗?没有。”恶搞短剧《北漂族的无房生活》的“调侃”,折射出了当下楼市的“囚徒困境”:买或不买,都没有错,但也没有对。买,难担高房价重负;不买,难受房价节节攀升的煎熬。然而,在“居者有其屋”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面对着一路狂奔的房价列车,走上站台的人只有两种选择:买票上车或等待票价更昂贵的下一列。如果你不上车,这班相对便宜的列车将离你越来越远;而如果你上了车,你就将拥有一个新名字――“房奴”。理性选择却获得了坏的结果,你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意来选择。

要怎样做,才能真正突破“囚徒困境”呢?目前,大家似乎都束手无策,这使得中国房市矛盾的全面爆发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之上。虽然中央对房产进行宏观调控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可矛盾依旧,问题突出。如果各级政府不能起到民众利益守护人的作用,那么,房市上就只能上演“商逼民反”的悲剧――当民众对房地产业彻底失去信心时,中国房市就面临泡沫破灭的危险。

以股市为例,十几年来,普通民众在承担着消化强势利益集团财富泡沫的不公平重任时,他们维护自己利益的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曾导致了股市的崩盘,数年熊市既吞没了普通股民的血汗钱,也埋葬了一批又一批的庄家、大鳄。

当不买房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之后,房市也有极大的可能会重蹈当年股市的惨烈覆辙,其局面将更不可收拾。要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急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力作为。因为,民众对中国房市失去信心的背后,实质是有关政府部门的缺位和失职,使普通民众在一个不公平的规则下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说,精英的寡头化,无疑会促成或加剧下层的民粹化,让下层对精英越来越反感,有时甚至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精英进行抨击。作为精英,不要老是指责穷人仇富,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也该设身处地地为下层想一想呢?

做人要厚道。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上一篇:30岁的初恋 下一篇:成功不问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