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情人出现,为什么爱不起来

时间:2022-10-19 09:51:16

31岁仍然单身的素素,被家人催婚催得厉害,但是她一直顶着压力,仔细地寻觅着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男人:年龄在32~35岁之间,本科以上学历,身高176~178cm,职业最好是私营业主,这样车子房子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是问题了。

不久前,素素终于遇到一个基本符合上述条件的男人,并且积极地向她示爱。他们开始约会,像一般谈恋爱的男女一样,吃饭、散步、逛公园、看电影……看来这段关系是八九不离十了,当朋友们都等着素素的结婚请柬时,素素却宣布她和那个男人分手了。

原来,素素确实很认真地在谈恋爱,两个人走在大街上外形很般配,男友出手也很大方,短短几个月送了她很多昂贵的礼物。可是她在感动之余,却怎么努力都无法对他升起爱意,整个恋爱的过程索然无味。男友也感受到了她的心不在焉,于是主动提出分手。

对于分手的事实,素素感觉轻松又有几分沮丧。轻松的是以后再也不用忍耐约会的无聊,沮丧的是好不容易遇到的金龟婿现在却要主动放手,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素素困惑地说:“我等了这些年,不就是想等这样的人吗?可现在他出现了,还很喜欢我,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这是怎么了?”

要回答素素的问题,首先要探讨一下爱情是怎么发生的。

爱情有时候起源于激情——对对方的好奇心,以及两个人的差异(性别、原生家庭、个性特质)所引起的强烈向往和渴望而引起;有时候爱情起源于亲密——基于彼此间深入的了解和精神交流所带来的共鸣感和依恋感;最后,还有种理论认为爱情的发生不能由当事人控制,而是一种叫做费洛蒙的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当一对男女在人群中相遇,他们身上携带的费洛蒙会自动识别对方身上的信息,然后自动决定是否要相爱。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发现,不管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它都是感性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觉,而非理性的头脑判断。

因为爱情与内心感觉相连,那么爱情的发生通常是自然地被对方的性格、情趣和思想所吸引,忍不住就想要更多地了解他、接近他,与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由于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人们与相爱的人在一起时就会非常享受。随着了解的深入,还会有一种幸福的迷醉感,就像是喜爱吃甜食的人啜饮蔗糖水般享受。

但确实有人的爱情是来自理性的头脑判断。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爱情往往起始于对方的外在条件——比如社会地位、金钱、外表、学历、国籍等因素——其危险之处在于,待最初的新鲜感和浮华热闹的约会褪去之后,回归到平静繁复的日常生活里,这些外在的因素根本不能长久维系一段恋爱关系,更无法激发真正的爱的感觉。

回到素素的困惑上,她认为那个男人具备她想要的条件,是个合适的结婚对象,所以渴望与之相恋;可是她的内心里却无法对那个人产生爱的感觉(也许是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内在的东西无法产生共鸣,而这却是爱情的发动机)。那意味着他们的分手其实是好事,要值得庆幸,因为失恋总好过离婚。

素素要明白的是,在爱情、事业、生活方向这种大事上,头脑的选择或决定往往都是靠不住的。

头脑确实是个很好用的器官,然而它只适合在小的决策上——如晚餐选择、旅游去处等——来做推理、分析和判断,即便出错也不至于让我们损失太多;但爱情和婚姻却是个很大的命题,也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如果出错就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逆转的难题,那么此时让内心潜意识来帮助我们做出选择才是最明智的。

最后,大部分时候头脑并不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便它以为知道也常常是错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却一直关注头脑功能的训练。

所有关于爱、需要、渴望、自我等等大的命题的答案,都静静地躺在我们内心的某个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接近它、拥抱它,并得到来自它的力量。你想要洞悉智慧之神吗?只需要你静下心来,去聆听它的声音。

上一篇:带着老妈“攒假游”,我们为生活按一次暂停键 下一篇:瘦身也要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