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中,我将处女新娘还给你

时间:2022-10-19 09:42:14

蜜月中,我将处女新娘还给你

张良奎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痴心爱了八年,并资助其读完大学的黄玉萍,会在新婚之夜泪如雨下,并且明确告诉他:她爱着千里之外的另一个病重的男人。

怎么办?何去何从?

签下“典身”协议后遭遇爱情

1981年,黄玉萍出生在江西省丰城市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6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远嫁他乡,从此她和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但是,不幸的命运不能埋没她的聪颖和勤奋,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梦想,1999年,黄玉萍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高兴万分喜极而泣,但很快她又陷入了烦恼之中,因为家里太穷了,根本拿不出钱供她上大学。

借贷无门,祖父母整天唉声叹气。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仍旧没有着落,黄玉萍急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怎么办呢?情急之下,她想出了一个“典身求学”的主意:谁能资助她上大学,将来就嫁给谁,条件是对方必须人品好,年龄不超过28岁。祖父母苦无良策,便同意了她的主张,并充当其代言人,在镇内外口头广告。一时间,许多人都知道了黄玉萍“典身求学”的事。

1999年8月27日,一个小伙子登门拜访,表示愿意出钱供黄玉萍上大学,并希望将来娶她为妻。此人姓张,叫张良奎,26岁,是镇上赫赫有名的养殖专业户。虽然原先并不认识,但是祖父母常听人说起张良奎这个人忠厚老实,现在见他主动上门,心里十分高兴。黄玉萍与张良奎见了面,简短地交谈之后也予以认可,于是双方签订了一份协议,主要内容有:张良奎一次性付给黄玉萍求学费用4万元,双方于2004年春节前举行婚礼,若今后男方反悔,女方分文不赔,若女方反悔,则给予男方双倍赔偿。

依靠张良奎的资助,黄玉萍如愿以偿地迈进了大学的门槛。此后两年里,每逢寒暑假,黄玉萍都会回家乡看望祖父母,和张良奎当然也经常见面。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差距,无法使两人从相识跨越到相知。张良奎的世界太小太单调,谈起养殖业来头头是道,言之所及始终离不开小镇这方小天地,而黄玉萍的世界很宽广而且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生活,大都市的人文内涵以及气象万千的国内外大事,这些和同学们相谈甚欢的话题,却勾不起张良奎半点兴趣和共鸣。黄玉萍努力过,并尝试着接近张良奎,然而她一次次失望了,她始终找不到心灵碰撞的感觉。黄玉萍开始后悔了,两个人缺乏相爱的基础,自己怎么能把一生的赌注下在对方身上呢?她为当初年少无知时所做的承诺痛悔不已,那纸协议像镣铐一样锁住了她追求幸福的憧憬和向往。

要为黄玉萍砸碎镣铐的人是她的同学廖志辉。2001年10月,大三刚开始,廖志辉便向她表白了心迹。

同窗两载,黄玉萍打心眼里喜欢对方,觉得对方才是她的理想伴侣。然而,18岁那年的承诺又使她在爱神面前望而却步。面对廖志辉的不懈追求,她含泪说出了隐藏在心底的隐痛:当年自己一心求学,虽然对张良奎知之甚少,但还是迫不得已签下了“典身”协议。上大学以后,她尝试着接近张良奎,却始终找不到默契和爱意,撕毁协议不是不可以,但将带来两种可怕的后果,一是名誉上的,社会舆论会指责她忘恩负义,因为毕竟是张良奎铺垫了她的求学之路;二是经济上的,协议中的条款写得很清楚,如果女方反悔,必须给予男方双倍赔偿。8万块钱对于黄玉萍来说差不多就是天文数字,她上哪儿去弄这笔钱呢?摆在眼前的爱情之路不是鲜花而是荆棘,可廖志辉义无反顾决意走下去,他诚恳地对黄玉萍说:“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我们相爱。毕业以后,我们就能参加工作,争取在2004年春节前把债还掉。我相信,将来的日子我们能创造幸福。”黄玉萍深受感动,接受了廖志辉的爱情。

从那以后,心有所系的黄玉萍放假没有再回家乡了,家人问起,她就借口学业太忙抽不出时间。同时两人还商定:恋情暂时保密,不向家人透露,以免被张良奎知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债途中遭遇意外灾祸

2003年大学毕业后,廖志辉和黄玉萍去了人气很旺的上海浦东,并很快被同一家外资企业录用。企业把他们的工资标准定为4000元,还提供了生活设施齐全的免费公寓。初出茅庐能有这样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但这丝毫没有卸去两人沉重的心理负担,距离2004年春节只有半年的时间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付清8万元债务,光靠他们的工资收入远远不够。

和黄玉萍的家境一样,廖志辉家也很贫寒,不可能拿出钱来为他们分忧解愁,他们只能靠自己。为了钱,两人过着苦日子,每天就吃几块钱的蔬菜和咸菜;偶尔伤风感冒,也从来不去医院,完全凭借身体自身的抵抗力与疾病抗衡;公寓离工厂有几站路程,他们没买月票,每天步行上下班……如此这般,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心里很清楚,就算不吃不喝,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到时也填不满巨大的债务窟窿。对他们来说,迫在眉睫的是要找到第二条赚钱渠道。

两人经过商量,决定找一份兼职。由于受到第一份职业的牵制,他们能利用的时间只有晚上或者星期天。一开始,对方公司不同意兼职,称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后来,听了两人的遭遇,又考虑到确实需要人才,才最终答应让廖志辉兼职。至于黄玉萍,对方则因种种原因没有聘请。对方给廖志辉开的月薪是3000元。这样,两人加起来的月收入是1.1万元,累计下来,离还债目标仍有差距。黄玉萍一心想挖掘自身潜力,去了好几家单位应聘,结果都遭拒绝。廖志辉安慰她说:“你别再动兼职的心思了。还债有点缺口,到时我们再找同学想点办法。”

偌大一个浦东,廖志辉也许是最辛苦的一个人了。白天忙于本职工作,晚上又要去兼职,就是双休日也没有片刻清闲。看着男友一天比一天消瘦,黄玉萍心疼极了,她所能做的就是半夜等廖志辉回来,给他做一顿可口的宵夜。开始几次,他吃了,后来他不再让她做宵夜,说已在上班的地方吃过了,还掀开衣服给她看鼓鼓胀胀的肚皮。黄玉萍哪里知道,他根本就没吃宵夜,往肚子里灌的全是白开水。

2003年10月中旬,黄玉萍收到祖父一封信,信中称,还有几个月就要过年,该是筹办婚事的时候了,很多事情,比如领结婚证、新房布置等,张良奎都等着和她商量,希望她抽空回家,把结婚前该办的事都办了。眼看这事儿再不能隐瞒下去了,黄玉萍当即给祖父回了一封信,说当时签订“典身求学”协议并非自己的真实意愿,她现在已有心上人了,至于8万元赔款,春节之前一定兑现。她请求祖父将此情况向张良奎转告。没多久,祖父回信了,字里行间充满了责备和埋怨,说她和张良奎即将结婚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小镇,如果她抛弃人家,那可就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种不义之事做出来,不是靠赔钱就能收拾残局的,他和老伴忠厚一生,难道死之前还让别人戳脊梁骨吗?祖父最后说:“你若不跟张良奎结婚,我和你祖母就死在你面前。”

中止和张良奎名存实亡的关系,怎一个“赔”字了得?常言道:人言可畏。黄玉萍远在他乡,耳不闻心不烦。可她的祖父母就难了,垂暮之年,心理上很难做到处变不惊,如何能抵挡住铺天盖地的议论呢?如果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那她可就成了扼杀亲情的罪人啊!想到这里,黄玉萍心都碎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廖志辉替黄玉萍出主意,要她直接给张良奎写信,求得对方的谅解和宽容。

不料,信还没寄出去,一场意外降临了。

2003年11月9日傍晚,廖志辉匆匆吃过晚饭,赶去兼职的地方上班,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精力透支加上精神负担很重,他刚出门,便一头栽倒在地,从又陡又窄的楼梯口滚落下去。

经医生诊断,廖志辉多处骨折,伤势严重。鉴于他身体虚弱,医生接下来又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发现他还患有胃病和动脉导管室壁瘤。接骨手术以及动脉瘤剥离手术需要一笔昂贵的费用,黄玉萍只有与所在企业交涉,对方认为廖志辉是在工厂范围以外发生的意外,因此只象征性地给了3000元,并以两人不能正常工作为由,下达了解聘书。

如此一来,不但还债的希望泡了汤,就连廖志辉的手术费也成了问题。黄玉萍为此心急如焚。

新婚之夜左右为难

黄玉萍一面精心照顾廖志辉,一面向各地的同学求援,希望能筹齐廖志辉的手术费用,但她只筹到几千元。原因很简单,同学们刚参加工作,都没有太多的积蓄。看着病榻上面容憔悴的心上人,黄玉萍心如刀绞:如果不是为了爱,不是为了替她还债,廖志辉何至于如此悲惨?

身边的钱仅够廖志辉疗伤。黄玉萍请求医生,先把廖志辉的接骨手术做了,动脉瘤剥离手术的费用她再另想办法。可她能有什么办法呢?祖父接二连三来信,这些信都是她原来的同事收到后转给她的,措词越来越严厉,声称如果她不遵守当初签下的“典身”协议,他和老伴必死无疑,因为他们受不了可以预知的冷嘲热讽。从这些信中,黄玉萍读到了一种寒彻心骨的悲凉,却也渐渐看到了挽救廖志辉的一丝曙光。她救不了廖志辉,但是张良奎能,而她只能以牺牲爱情作代价。这样的想法令她肝肠寸断,可为了救廖志辉,她别无选择。痛苦地思索了几天后,她把想法升级为决定,通过家乡的熟人,要到了张良奎的手机号码。她告诉张良奎,她可以回家乡完婚,条件是必须再给她8万元钱。张良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称只要她回去商量婚事,8万元马上给她。

2003年12月13日,做完骨伤手术的廖志辉进入康复期。黄玉萍强颜欢笑,谎称去外地找同学筹措下一步手术款,离开了上海。

回到家乡,黄玉萍向祖父母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意图。祖父母以为她已回心转意,愁眉顿解,催促她赶紧和张良奎商量结婚事宜。张良奎问她要8万元干什么,她回答说有个女同学得了重病,急需帮助。张良奎信以为真,表示完婚后就给她钱。

两人商定:2003年12月28日结婚。

大喜的日子转瞬即至,婚礼的风光和隆重轰动了整个小镇。入夜,黄玉萍木然地坐在洞房的角落里,迟迟不肯上床,从今天起,她就不再属于廖志辉了,屋里浪漫的灯光照亮她惨白的脸,喜庆的红飘带仿佛在依依挥别过去。有缘难相聚,无爱却牵手,这让她伤心不已泪如雨下。蒙在鼓里的张良奎好言相劝:“是不是舍不得离开两位老人呀,放心吧,我会好好孝敬他们的,也一定让你过得幸福美满。”说罢,他深情地抱住黄玉萍。

黄玉萍如同遭到侵犯,奋力挣脱,怯生生地躲到一旁。张良奎大惑不解,问:“你怎么了?”黄玉萍难以按捺满腹愁绪,哭诉了和廖志辉真心相爱以及廖志辉遭遇不幸的全部经过。她说:“我本来打算赔你8万块钱的,可志辉他出了事……”张良奎如梦初醒愤怒极了,吼道:“你要8万元,就是为了给你相好的人治病对不对?你心里有人,为什么不早说?你想赔我钱,可我为了你耽误了这四年的时间你赔得起吗?你太过分了。”

是啊,平日里只顾和廖志辉好,全然没把张良奎的痴情守望放在心上,黄玉萍愧疚难当跪了下来:“张大哥,我对不住你,今后我一定做你的好妻子,我不离开你,天天守着你。可志辉与我相爱一场,他是为了我受伤病倒的,求求你,救救他吧!”张良奎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我凭什么救他?你做梦!”说罢,拂袖而去,消失在夜幕中,整整一夜没有回来。

张良奎不肯拿钱,守着这个家还有什么意义呢?次日清晨,黄玉萍留下一份离婚协议,悄然离开了家乡。这样的结局是祖父母难以接受的,一路上她祈祷上苍保佑二位老人平安。

大义相助换来一生尊重

回到上海,见到日思夜想的心上人,黄玉萍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离开廖志辉的时候,她的身份还是他的女友,如今相聚,她已为人妻,这种被爱心谎言所渗透的角色转换,廖志辉能接受得了吗?

细心的廖志辉从她惶恐不安的神色中似乎看出了什么,就问她这一趟外出是否真的向同学借钱了,都见到了哪些同学。她无法隐瞒,坦白了谎言所遮盖的一切。廖志辉长叹一声:“真是让你受委屈了。”黄玉萍情难自禁,扑进廖志辉的怀抱放声痛哭。廖志辉含泪劝慰:“我病成这样,不能让你再受累了。你应该有个归宿,和张良奎的感情今后可以慢慢培养磨合,我祝福你们。”

黄玉萍坚定地说:“为了让张良奎拿钱治你的病,我一念之差嫁给了他,可我的心一刻也没离开你。张良奎也许是个好人,就算这样,我就能幸福吗?不,不能!志辉,我肯定是要离婚的。和你在一起,才是我今生惟一的幸福。”

再过几天,廖志辉就可拆去身上的石膏和绷带了。由于没钱做动脉瘤剥离手术,廖志辉打算等伤情稳定后就出院。男友有病,不治不行,黄玉萍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但她没有料到的是,最终伸出援助之手的竟然是张良奎 。

2004年1月6日,张良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廖志辉的病房,黄玉萍感到很突然,一时猜不透张良奎的来意。张良奎告诉她,他是从她祖父那儿得到她原来的工作地址辗转找到这里的。他把数年前签订的“典身”协议掏出来撕成碎片,然后又拿出她写的离婚协议书说:“我已经在上面签字了,我同意离婚,回去后就把离婚手续办了。”

走到廖志辉身旁,张良奎说:“玉萍做了我一天的妻子,我没动过她,完璧归赵。说实话,我很喜欢玉萍,但强扭的瓜不甜。当初签协议的时候,玉萍还不懂事理,我怎么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呢?是否能做夫妻得讲个缘分,我和玉萍没缘,但终究是家乡人,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年龄上可以做她的大哥,她有困难,我不帮谁帮?”说完,将8万元塞给了廖志辉。此时,黄玉萍才发现,张良奎胡子拉碴,几天时间里仿佛人已苍老了好几岁。

从当初的签约情侣到如今的救命恩人,张良奎身上闪烁着真诚善良的人格光辉。廖志辉、黄玉萍感激之余,坚持要写借条,表示将来连同“典身”赔款一起奉还。张良奎予以拒绝,说:“如果你们认我这个大哥,就什么事也别提了。”张良奎远去的背影越来越小,可在黄玉萍、廖志辉眼里却越来越高大伟岸。

2004年1月12日,廖志辉顺利地做了动脉血管室壁瘤摘除手术。出院后,黄玉萍决定和廖志辉一同回一趟故乡,一来看望年迈的祖父母,求得二老的谅解,二来向古道热肠的张良奎表示感谢。在家里,两人意外地遇见了张良奎。原来,两位老人因黄玉萍婚变而气恨交加,曾一度卧床不起只求速死,张良奎经常上门探望开导,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其大义之举最终化解了两位老人的忧怨和绝望,也在小镇上获得了很好的口碑。看到祖父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黄玉萍朝张良奎深深鞠了一躬,所有的感动都通过泪水表达出来。

张良奎真诚地说:“你们俩在外安心工作,家里的事有我,我一定把两位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加以孝敬。”这时,乡亲们闻讯赶来,称赞张良奎的同时,也向黄玉萍和廖志辉表达祝福和问候。沐浴在浓浓乡情和亲情之中,黄玉萍和廖志辉感到分外温暖和幸福。

上一篇:试性,是借口还是和谐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等待捐助的贫困学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