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锣鼓的基本演奏法

时间:2022-10-19 09:41:50

黄梅戏锣鼓的基本演奏法

黄梅戏打击乐器有很多种,但最主要常用打击乐器只有四种,如: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小组合,可独立演奏成套的锣鼓点。其它色彩打击乐器都是根据剧情的变化发展需要,而临时加入使用的,如:大堂鼓、小堂鼓、小钹、水钹、木鱼、碰铃等。

板:是由三块檀木或红木制作而成的,简称“响板”。其中两块板重叠,用丝弦把两头捆紧,用一根布条和一块底板相连接。演奏时即以左手大拇指挑于其间,另外四个手指自然虚握底板,与前面两块板相互碰击,发出“扎扎”的清脆的声音。此时,演奏者在演奏时须注意,手不能把底板握的太紧,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手自然放松,如握的太紧,则会影响板的发音。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演员演唱时击打节奏。

班鼓:又名“单皮鼓”。因为它只有一面蒙皮,简称“单皮鼓”。演奏员在演奏时用鼓扦击打“班鼓心”发出清脆的“大大”声,鼓和板均由一人操作演奏,司鼓者以前在旧戏班时期称为“打鼓佬”,现在称“司鼓”和“鼓师”(指挥)。

在黄梅戏乐队里,板、鼓属于领奏指挥乐器,司鼓者即是演奏员,又是乐队指挥者,不仅要顺利完成自身的伴奏工作,还要担负指挥整个乐队演奏和演员之间的统一配合,要调动每一件乐器,最后使乐队和演员通过“司鼓”的指挥,形成一个完美的舞台艺术整体。

班鼓的演奏方法是比较复杂的,变化也比较多,初学打鼓者,首先要将腕力练灵活,平时练功时,可备一个旧班鼓,用毛巾把鼓心蒙上,使其音量减弱,这样练习方法,即不吵闹别人,又最容易出功。

鼓扦的拿法是以食、中、大拇指握住鼓扦粗的一端,而另一端则用来击打鼓心,双扦要拿紧,不能僵硬,击打时,两臂和手腕都要自然放松,否则动作姿态就会呆板,鼓音也不会清脆响亮。

演奏时将鼓放在三折式的鼓架上,鼓架上端用绳子相联接,使鼓悬空。司鼓者坐在鼓架的后面,右脚蹬在脚码上,使鼓和腿面相平,鼓面形式内高外低的倾斜,演奏时姿势要坐端正,两眼要平视前方,初学者一定要按着这些基本要求,方可开始练习。

开始可以先练习撕边以及单扦和双扦,速度、轻重要均匀,节奏要稳,初学者要求速度不要太快,鼓点要简洁流利,节奏紧密匀称。

初学者开始时很可能出现两手不齐,轻重不均匀的现象,没有节奏等情况,这都是初学者很容易出现的自然现象。

我们常说,唱戏要有板有眼,这是对演唱者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司鼓演奏者,就必须熟悉剧中唱腔和剧情,才能参加实际演奏工作,这对司鼓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演员在演唱时主要靠板鼓掌握节奏,如果节奏掌握不好,势必会导致唱腔节奏的混乱,甚至破坏剧情。

大锣:分高虎音、中虎音、低虎音三种音响。高虎音大锣音量洪亮高亢,音响最强,多用于武打战斗场面,配合堂鼓演奏气氛更为强烈,也可用于欢快喜庆的场面,增强剧情的舞台气氛。中虎音大锣音色宽亮,发音圆润,多用于文戏中人物的念唱,低虎音大锣音色低沉,常用于悲剧,在现代戏中常用于反面人物的伴奏。

演奏大锣时,姿势要端正,两脚站成丁字步,站立在司鼓者的后右侧,站立要自然。演奏时,左手持锣,右手拿锣槌,将小指穿入锣槌杆的绳圈中,以防脱落,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击打锣门,如果演奏“紧急风”就必须全用腕力,否则就会手腕僵硬拖节奏。如何能胜任工作,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上多下功夫,勤学苦练,才能得心应手。要求多练习“紧急风”这样的锣鼓点,可加大自身的基本功练习。只有长久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小锣:也有高、中、低三种音色之分,作用基本同大锣。它是三件铜响乐器的领奏者,故在操作时坐在司鼓者的右边,两眼随时注意司鼓者的操作手势。演奏时左手持锣,以食指尖托起小锣的边缘,左手大拇指不能捏住小锣边,以防发音闷哑,右手持锣片,运用灵活腕力击打小锣门,发音清朗悦耳。小锣除配合大锣、铙钹同时合奏时,还经常担负着独奏的任务。

在平时的基本功练习过程中,可多练习小锣“抽头”、“阴锣”等锣鼓点,以达到手腕灵活。演奏小锣时需要具备非常灵活的手腕方能胜任工作。

饶钹:中间隆起的部分,形如碗状,一般称“钹碗”。钹碗顶有一小孔,将牛皮绳穿入此孔内,在碗内的端打个死结,碗顶一端用方布系于牛皮绳上,演奏时将布叠成方块形,盖于碗顶绳结上,由大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其它几个手指自然弯曲起来,抵住钹碗顶,举至胸前,右手钹在上,向下击,左手钹在下,向上击,使铙钹保持平面稍倾斜击打,即发出威武宏亮的音色。

演奏铙钹者要面向司鼓,坐着操作,两腿(上接46页)平行,用一块小方布盖在腿上,以防止打闷音时磨损衣裤。铙钹常需练习演奏闷音,方法是两钹先接触一部分,置于腿部膝盖处,随时会拢,发出闷音“扑”,如“夺头”的尾部“大扑台仓”。在演奏快速节奏时,则需用揉钹演奏,方法是将两钹互相迅速揉磨击打,如“紧急风”,开始部分由“仓才”转入“仓仓”音形时,即需要用揉钹来演奏,另外“搓槌”用“搓钹“的方法来演奏,两钹按一轻一重交错演奏。

演奏铙钹要强调腕力的功夫,要求有一双灵活有力的手腕,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多练习”紧急风”、“快冲头”、“快长槌”等锣鼓点。

黄梅戏锣鼓是伴随着黄梅戏发展而发展的,它有一套完整的黄梅戏锣鼓点,能巧妙自如地配合演员的唱、念、做、打等,黄梅戏锣鼓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传统戏曲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戏曲艺术离不开锣鼓的伴奏。俗语说:一台锣鼓半台戏,这是我国戏曲的一大特点。

上一篇:写给每一位朋友 下一篇:一曲爱心谱写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