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物生态学谈逆境条件与作物生产

时间:2022-10-19 08:23:51

从作物生态学谈逆境条件与作物生产

摘要:文章从作物生态学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磐石市地区作物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以及逆境条件与作物生产,提出了抗逆、减灾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措施,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找出合理的途径。

关键词:作物生态学;逆境条件;作物生产;高产

中图分类号:S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24—1

作物生态学是以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田块为基本单位,以系统中的个体、群体及群落水平上分析研究作物群体的生理过程及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交换特点及规律。作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注重以产量形成表现的效率,协调系统内各因素的关系,充分挖掘作物的生产潜力,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它的核心内容是讨论作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作物群体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我地区属半山区,春旱、夏涝、秋霜早是我地区典型的气候特点,同时伴有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事实上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这就理应十分注重种种应变措施,作物构成的合理调整,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生产自救措施等等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 作物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

本环境是指作物生活空间内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空气、日照、温度、生物、水域、矿产、岩石等和栽培环境中的人为因素。

1.1 土壤条件

我地区土壤以灰棕壤、白浆土为主的十类土壤在人工栽培农艺措施下均适合作物的生长、发育。

1.2 温度与无霜期

我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寒温带耕作区,年有效积温在2550℃~2850℃之间,无霜期平均124~126天,初霜日平均在9月19日,最早为9月7日,最晚9月27日,适合中熟、中晚熟作物品种种植。

1.3 日照

我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11.5小时,日照率平均为55.5%,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114.5千卡/厘米?,利于一年一熟的农作物生长发育。

1.4 降水与水域

我地区年均降水量在688.3毫米,作物生育期间5~9月份平均年降水量541毫米。境内有饮马河、辉发河两条水系流域,有水库、塘坝构成的水利资源,正常年份基本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

1.5 矿、岩石

由于半山区,生物种类丰富,矿产、岩石等合理的分布,加之优质的空气环境,为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基础的前提保障。

2 逆境条件与作物生产

逆境是指对作物生存、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抵抗和忍耐叫做作物的抗逆性,是作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反应。

2.1 干旱

在我地突出表现在春旱,个别年份有伏旱。我地区今年春旱,5月3日~6月1日一直无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出苗率和早期生长,导致许多农户种二茬地。水田由于缺水,延长了插秧期,不少农户进行了水改旱,使我地区作物总产量受到了影响。

2.2 涝灾

一般在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淹没作物全部或一部分时称涝灾。我地区今年初夏6月份始直到7月上中旬一直阴雨,使旱田的低洼地块、水改旱地块积水排不出去,而导致作物不同程度受涝灾。

2.3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在我地区有延迟性冷害和障碍性冷害两种。我地区无霜期较短,平均在124—126天左右,由于低温和早霜对我地区作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2.4 风雹等灾害

风、雹等灾害在我地区年年有发生危害。其危害导致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3 抗逆、减灾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措施

3.1 因地制宜选种适合的作物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作物的抗逆性大多是遗传特性决定的,因此根据不同地块的旱涝、土壤质地、生育期选种适宜的作物是有必要注重的,不能一贯地种植玉米、水稻,如耐、抗旱作物高粱,水改旱田块可种植旱稻、大豆,都可解决旱涝地块的作物选择难题。选用适宜生育期,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安全成熟、提高品质、灾年减少损失是很有必要的。

3.2 培肥地力、合理施肥

培肥地力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土壤肥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土壤改良、增施农肥、秸秆还田等基础农业措施,使土壤腐殖质提高,理化性质增强,结构合理,才能保证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

合理施肥,目前主推的是平衡施肥与配方施肥。根据农技部门土壤样品化验结果及提出的施肥建议进行合理配方施肥。同时在施肥时期与技术上要在农技部门指导下进行。适时合理使用叶面肥、促控剂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高效、经济施肥,实现早发、中旺、后健的作物长势。

3.3 加强灌溉、排水设施建设

灌溉、排水的中心任务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有效地利用水、土、气、热和养分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作物生产环境。我们现在基础建设较弱,基本上靠天吃饭,依赖自然的恩赐,我们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耐逆性、减灾抗灾能力,才能立足于确保高产稳产的目的。

3.4 做好植保工作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护驾护航

当前高产、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业给植保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优质品种的感病虫性,绿色食品对农药、肥料的高要求等都需在植保技术上进行改革。如选用抗病虫品种,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加强监测,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技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今天我们学好、应用好作物的生态学,掌握作物在逆境条件下生产的关系与规律,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找出合理的途径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作者简介:郑启军,磐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申华梅,磐石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商颖,磐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助理农艺师。

上一篇:棚室紫生菜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朝雾草在上海地区的扦插繁殖及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