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

时间:2022-10-19 08:22:46

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以广厦学院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课程在平时成绩考核方面的思路、方法、内容,形成一个可用于系统开发的概念模型,既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又能方便教师高效、方便的实现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实现了一个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的通用化平台。

【关键词】平时成绩;考核;设计;数据库;管理

1.引言

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精神,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必将迎来又一次大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迫切需要融合各类新型信息化支撑手段,有效推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主流工作的全面开展,推动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目前针对电子图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教务管理等大众化的通用应用平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产品和产业链,但针对那些有着特殊需求、很难形成标准的应用平台,势必走自主研发或定制之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由于资金、规模等诸多因素,就非常有必要结合自身的应用需求,从应用开发着手培养研发团队,即推动了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建设,又培养了研发团队,也提高了教学水平。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作为一所优秀的高职院校,我们提出了“重视平时考核、淡化期未考核”的新思路,全面开展考核改革,贯彻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推行阶段考核和项目考核,从而有力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平时考核与以期末考核相比,更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很细致的过程考核必然需要有效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来全面评价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技术层面上保证最终的评价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能全面量化考核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个别学校已经尝试在自己研发和使用管理平台,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通用的过程化考核平台,由于应用的特殊性也导致了企业不愿投巨资研发通用平台,除非学校愿意出资定制。因此,我认为研发一个能全面映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就非常有必要了。

2.系统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平时成绩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制定规则和形成分数的,在课程结束以前,学生不能及时知道自己的得分和奖惩,并行的其他任课教师也不知道别的老师对相同学生的评价如何;在课程结束以后,这个平时成绩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延续性和连贯性,评价基本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今天,我们对平时成绩的定义范围更加宽泛,是指涵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任何一个可评价方面,它不仅包含课程、课堂,还包括课外、生活和各种活动。因此,我们要设计的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可个性化的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

2.1平时成绩考核的概念模型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的研发,以广厦学院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课程在平时成绩考核方面的思路、方法、内容,并与同类院校教学评价相比较后,形成了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的概念模型用于系统开发。平时成绩以“课程”为基本管理单元,以“项目”为基本评价单元,以“学期”为基本时间单元。任何一个“学期”的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自定一组可量化评分的“项目”,从而动态的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客观公正的平时考核成绩。

2.1.1 设计“课程”模型。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计划内”的课程,另一种是“自定义”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课程,有相对固定的开设学期、专业、班级,可以直接从教务管理或数据中心获取相关信息,我们称之为计划内课程。一些选修课、培训课、社会实践、德育考核等教育教学内容,由于没有固定的学期、专业、班级,没有已知的参与人员,我们称之为自定义课程。任何一个需要过程性评价并最终得到成绩的过程,都可以被设计为“课程”。课程模型包含类型、名称、ID、学期等属性。

2.1.2 设计“项目”模型。每一门课程由于教学方式、方法和过程的不同,其评价的内容、次数、标准、分值比例必然不同,我们不可能设计一个普适性的评价体系来适应不同的课程,因此,我们把课程中每一次评价设计成一个“项目”,一门课程的评价体系由一组项目构成。项目可以是对迟到、早退、旷课的扣分(考勤项目),也可以是课外作业、学习报告、课堂表现等加分项目,任何需要纳入平时考核的内容都被设计为“项目”。项目包含名称、ID、分值(或比例)、所属课程等属性。

2.1.3 设计“学期”模型。学校通常都有学期这个概念,随着开设课程和开设时间的灵活性,一般意义上的学期已经不再适用于系统中的课程模型,例如假期培训课程、临时开设的讲座课程等。我们把课程的起止时间定义为“学期”,教师可以自己定义学期。在学期的起止时间内,具有该属性的课程可以对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即增删改查),在此起止时间之外,具有该属的课程仅可以对平时成绩进行统计查看(即查询)。学期模型包含名称、ID、起始时间、终止时间等属性。

2.2 平时成绩考核的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基于学习全过程的管理,以课程为管理单元,以考勤、作业、课堂表现、阶段项目、课程作品等为内容,可定制各项考核指标的分值比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2.2.1 教师信息管理

教师是该系统的主要用户之一,是对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系统需要有教师管理功能。教师基础数据由系统管理员批量导入。教师登录系统并完成补充电子邮件、修改密码后,该帐号激活并自动添加到用户帐户表中,并开始拥有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功能。教师信息管理,应包括教工号、姓名,电子邮件,初始密码等。

2.2.2 学生管理

学生是该系统的评价对象和主要用户之一,与教师、课程有关联。学生基础数据由系统管理员批量导入。学生登录系统并完成补充电子邮件、修改密码后,该帐号激活并自动添加到用户帐户表中,并开始拥查看自己的成绩和教师赋予其的其它评分功能。学生信息管理,应包括学号、姓名、班级、电子邮件,初始密码等。

2.2.3 课程管理

以课程模型设计为依据,“计划内”的课程由系统管理员批量导入,是基础数据,教师公用;“自定义”课程由教师在使用系统时自行添加,是私有数据。将两类课程分开管理,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实现数据共享程度的最大化。

2.2.3.1 “计划内”课程管理,应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及所属专业等。

2.2.3.2 “自定义”课程管理,应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所属教师等。

2.2.4 平时成绩考核项目管理

在“学期”的起止时间内,对“课程”按其所定义的一组“项目”进行评分,并最终形成过程性的考核评价得分,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该模块的功能设计如下:

2.2.4.1 按“学期”模型管理课程的起止时间,是创建它的教师的私有数据。学期管理应包括学期名称、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所属教师等。

2.2.4.2 教师选择“计划内”课程或添加“自定义”课程作为考核的管理单元,为课程选择“学期”作为考核的起止时间。考核课程管理是与教师相关的私有数据,应包括考核ID、课程代码、学期、所属教师等。

2.2.4.3 教师为课程选择相关的学生作为考核的对象,应包括考核ID、学生学号等。

2.2.4.4 教师为课程设定一组“项目”构成该课程的评价体系,考核项目管理应包括项目ID、项目名称、分值、比例、可评价的次数(一交性或多次)等。

2.2.4.5 针对评分项目可,设定学生评分小组参与阶段项目、课程作品等重要环节的评分工作,有助于评价更科学、合理、全面。教师为“项目”选择评分组成员,被选择的评分组成员登录系统后,可参与该项止的评分活动,该项目的最终得分按系统设定的算法进行统计得出(例如取平均分)。

2.4.4.6 系统应设计实现教师以一次课为时间单位对考核项目进行累积式评分的功能,真正实现了基于教学过程的全面考核。

2.3 用户角色及权限控制

该系统的主要用户是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类角色,从平时成绩管理的过程来看,设计他们拥有的主要权限如下:

2.3.1 教师:组织平时成绩考核,即自行选择或添加课程,为课程设置学期;设置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设置课程的考核项目;为考核项目设置评价小组;管理评分,查询统计结果等。

2.3.2 学生:查看自己的平时考核成绩,参考教师赋予的考核项目评分。

2.3.3 管理员:批量导入教师、学生、课程等公有数据,对系统进行维护。

2.4 体系结构及系统架构设计

用户在使用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时,可能在教室、实践场地、办公室等任何场所,可能在课堂上、课外、假期等任何时间,可能会使用PC或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随着无线网络覆盖日益全面、移动终端已经普及,本系统更倾向于采用基于Web Server的B/S模的体系,PC上无需安装冗余应用,移动终端上无需APP,用户通过任何一种Browser即可登录并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

系统开发采用成熟的.NET平台和SQL Server数据库,Service部署于内部网络中心并与Internet互联,用户只需通过域名地址即可访问服务器,名称解析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

3.结论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能过设计“课程”、“项目”和“学期”三个核心概念模型,使得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在该系统中定义自己的平时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使该系统成为一种开放的、灵活的、可个性化的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平台。使用数据库技术即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又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共享程度,对私有数据进行了结构化设计,使得不同的评价体系有了统一的管理平台。在程序逻辑上使用“学期”这个自定义的起止时间与特定课程和教师相关联,自动控制评价的增、删、改、查等功能,提高了程序的智能化程度,减小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使用SQL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有了连续性,学生可以随时关注自己所有已经产生的过程性评价,并参与到评价小组中去,促进了平时成绩对学习态度的促进意义。任何一个教师可以获取其它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每个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各方面评价,对于因材施教、个别辅导等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精准性。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针对过程性评价产生的新理念、新方法加以研究,进一步改时该系统的灵活性、提高其通用性。

参考文献:

[1]刘伟波,贾天俊,李明娟.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大学物理实验平时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5(01):223225

[2]巩远航.基于过程管理的大学生平时成绩量化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15(05)

[3]杨黎丽.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02)

[4]何立富.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4):7475

[5]华创立,康鲜菜.基于web的外贸企业资金流管理平台的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4(12):3133

基金项目:

2015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项目编号:教改类25)

作者简介:

华创立(1979-),男,陕西省武功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网络安全、软件开发;

康鲜菜(1981-),女,陕西省乾县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开发、多媒体应用技术。

上一篇: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企业中的运用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