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清溪境 自与和合生

时间:2022-10-19 07:55:52

【关键词】生态化管理;师资培训;职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35-02

黄桂众: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该校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青少年道德培养基地、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之一。黄校长是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协作会会长,湖州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黄校长认为,优质的管理是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的管理,校长要布局学校的总体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校长与学校环境“和合共生”,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愿景,培养“三型五师”、技“圆”德“方”的优质教师队伍,使学校形成生长式的教育发展,成为生成型的学校。

和合共生 构建教育生态

校长要实现对全校的引领和感召,形成合力和共同愿景,需要有“和合共生”的理念。校长的素养不仅要看内涵,还要看外延。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一要看他能否与领导的学校、教师、学生共生共存、共享共荣,是否形成了一种合力和共同的愿景,有了这种和谐关系和共生意识,他就是好校长。二要看他与环境的“和合共生”。校长只有致力于实现“美丽学校、阳光学生、幸福老师”的治校愿景,他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我们确立了“忠诚服从、勤奋耐劳、弘毅知行”的“骆驼精神”,来激发大家对学校的认同感。我们还创新创造行动德育课程体系,通过6S管理、职业素养标准实践、职业能力训练课程、驼峰论坛、警务广场、红十字文化训练基地、消防文化训练基地、现代学徒制、毕业生综合评价、德育学分制等“入耳、入脑、入心”“落地、落细、落小”的文化行动,让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校精神才能被发扬、传承与光大。

“和合共生”体现在具体实践上,就是要构建校企共生的生态、教改的创造生成型生态,包括:一是形成学生成长与企业需求有效供给的生态;二是构建校企合作竞争、共生共荣的生态;三是形成人才培养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的系统链接生态;四是创建注重教育改革与技术研发的创造生成型生态。生长式的教育发展,需要好的生态环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除了校园硬件设施、环境的智能化建设外,更要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师等系列工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方便、校长的管理更简单、教师的劳动更聪明。

三型五师 技圆德方

在师资培养上,我们培养的是技“圆”德“方”的现代师资队伍。“圆”就是教师要掌握多种技能,全面发展,善教学、强育人、重服务、能研发;“方”体现在优良的师德师风上,爱生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体实施方面,我们做了三方面的改革:第一,全力打造“双师型+企业服务型+专家型”和“讲师、技师、德育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三型五师”的现代师资,实现了传统教师向一技多能、技兼于道的“善教学、强育人、重服务、能研发”现代教师的转型。第二,开展教师业务比赛和教学团队建设,支持骨干教师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业教师使用自编的课程进行专业课教学。有效开展新教师提升工程,建立校本“一、三、五”培训计划。第三,加强“师德”理念的教育宣传,培养教师对本行业的神圣感与荣誉感。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培育教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建设学习型校园,寒暑假放假前后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为期一周以上的师德培训和业务培训,开展教师读书征文比赛,开设驼峰论坛。

早期介入 分层职场训练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我们考虑了多个方面,如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性向分析、职业素养分层考核、职业生涯规划和训练强化等,实现学生对职场的提前适应、提前介入。第一,构建了以职业发展、技术成长为主线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建立“职业性向分析―职业素养标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训练”的育人路径和课程模块架构,实施“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三大模块16项能力训练;投入30万元资金建立“弘毅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开展职业发展能力训练;探索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融通课程,建立“对接产业、职技并举、数字资源、中高衔接、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第二,形成符合职业学校管理特点的“三元一化”德育模式,整合学校元素、家庭元素、社会元素,形成教育合力。开展学校四项基础能力训练,组织每天坚持弘毅跑操,锻炼体质与品质,提升基本素养;2012年“警务广场”和2014年“消防教育馆”建设完成,为学校德育的开放化和社会化增添了新的载体。第三,制定职业素养标准,实施职场教育、生涯规划和能力训练课程。第一阶段,2007年学校正式出台了“学生职业素养标准”,全面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标准,并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训练;2008年,学校全面实施学生职业素养的标准化管理,并将之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日常管理之中,使学生分层分批达到“职业素养初级A等”“职业素养中级A等”“职业素养高级A等”,并颁发证书。第二阶段是强化职场教育时期。2010年,学校提出“关乎学生职业发展和技术成长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性向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训练”“职业精神培育”等方面,实施学生职场教育、生涯规划和能力训练三大课程。第三阶段是成立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对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进行系统化训练。2011年,学校完成“弘毅职业能力训练中心”32个能力训练工作室的建设,培养“信校人”的基础能力、“职场人”的核心能力、“社会人”的通用能力。学校制订了“弘毅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工作室+项目”的形式实施训练。2012年,在标准化升旗仪式、队列集会、标准化广播操和弘毅晨跑四个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意见,推出大课间弘毅长跑项目,增强师生体质。

点评:黄校长将职业学校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管理者与师生、环境共同构成“和合共生”的统一体。显然,共生关系中领导与成员的关系不是权威与下属、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形成共同观念、推进合力互助基础上的联合体。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形成了合力和共同的愿景,有了和谐和共生意识,才是好校长”。校长要致力于实现“美丽学校、阳光学生、幸福老师”的治校愿景,以精神感召来凝聚众人的力量,使师生具备向心力与使命感、认同感。其次,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创新活动、文化行动、素养实践等使“和合共生”体发挥作用,形成实践中的和谐共生,如6S管理、职业素养标准实践、驼峰论坛、警务广场、红十字文化训练、德育学分制等,都是让师生在共同体里通过共同筹划、共同分享、共同体验、互助监督、协同完善而获得“和合共生”意识的。其三,共生的实践呈现在管理方式上,就是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推行6S管理与5W2H精细管理,让管理实现网络化和平台化,实践“制度管人”,避免“人治”的随意性。这也是学校作为生态系统要“共生”必须具备的管理自为,因为共同的制度认同才能实现“让习惯成为标准,让标准成为素养,让精细铸造品质”的精益管理。此外,黄校长还在师资培养上提出要建设技“圆”德“方”的现代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不仅是善教学、强育人、重服务、能研发的专业能手,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培育,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上,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早期介入,制定职业素养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向分析,实施职业意识教育,并进行分层次支撑训练,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素养证书等,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细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

上一篇:三大主粮价格下跌或将推动农业政策改革 下一篇:一缕乡愁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