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落牙齿和血吞

时间:2022-10-19 07:03:18

打落牙齿和血吞

湘军主帅曾国藩一生成就偌大功业,可谓遍历苦楚、备尝艰辛,他的口头禅是“打脱牙齿和血吞”。幸运儿怎会常说这句话?他分明是个苦命娃。仔细琢磨,曾国藩的口头禅真不算夸张,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禅宗初祖达摩法师从印度来汉地弘法。有一次,神光法师集众讲经,直讲得天花乱坠,达摩听了,不以为然。他向神光提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么?”神光回答:“我在这里讲经。”达摩又追问:“你讲经做什么?”神光回答:“我讲经教人了生断死。”达摩继续逼问:“生死如何了断?你讲的经,白的是纸,黑的是字,你用什么教人了生断死?”神光被达摩诘问得理屈词穷,当众出糗,因此勃然大怒,一边厉骂达摩欺师谤法,一边猛挥念珠,痛打其脸颊。达摩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偷袭躲闪不及,两颗牙齿应声脱落。有些说法稀奇古怪,比如“圣人的牙齿若被打掉,吐在哪里,哪里就会大旱3年”。达摩以慈悲为怀,他心想:“3年不下雨,那会饿死多少人?我来汉地是度众生的,不是杀众生的。”于是他和着满嘴的血水将两颗牙齿吞咽下去,默不作声,然后快步离开了神光的道场。

这段禅宗公案确实是一道开胃菜。如今,学术论争演变为全武行,以至于斯文扫地,并不算什么逗趣的新闻,然而搁在1500多年前,神光法师输不起,他的出格表演难免遭人诟病。好玩的是,故事的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达摩“打落牙齿和血吞”,体现出信念的力量。达摩既是慈悲的,也是智慧的;既是坚忍的,也是宽容的。

战国时期,大策士张仪学成下山,将楚国当成自己弋获功名的首站。开头不错,楚国丞相认定张仪是个人才,经常请他到相府喝酒议事。然而祸从天降,楚国丞相丢失了玉璧,张仪洗脱不了嫌疑,那些势利眼的有罪推断粗暴而简单:“在赴宴的宾客中,就数张仪的家境最贫苦,此人品行不端,不是他干的,还能是谁干的?”

不由分说,众口咬定张仪偷窃了楚国丞相的玉璧,住这位倒霉蛋,一顿暴揍,直揍得张仪七窍冒青烟,满地寻白牙。相府家丁仔细搜遍张仪的每一道衣褶,也不见玉璧的踪影,只好放人。

张仪带着浑身伤痛,回到家里。老婆却懒得同情他的冤屈,还要雪上加霜,嘲弄道:“哟!今天你不是去相府喝酒吗?怎么喝出满嘴血泡泡来了?要是不读那些劳什子书,到处油嘴滑舌,谁会把你当贼抓?”

张仪无意计较老婆没心没肺的挖苦,只是张开嘴巴,用手指头指了指里面,然后瞪了一眼那位头发长见识短的婆娘,问道:“你睁大眼睛,可要看清楚啦,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那根三寸长的烂舌头倒是完好无损!”原本板着脸的黄脸婆居然被逗乐了。

“那就万事大吉,我的本钱毫无损失!”张仪具有充足的底气,眼下就算是流年不利,也无碍明日鸿运当头。

这两个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打落牙齿和血吞”真还不是湘军大帅曾国藩名下的专利。两千多年前的张仪和一千多年前的达摩都曾干得挺好。这比“打完左脸给右脸”更有血性。

一个人,不怕别人打掉你的牙齿,就怕别人打掉你的信念。信念若在,一切俱在。因为掉了牙齿,还可以再镶;掉了链子,还可以重装;若掉了信念,就如同掉了魂魄,别说自己站不稳、走不动,就是别人伸出手来搀上一把,也扶不起啊!

(摘自“王开林新浪博客” 图/李春明)

上一篇:文艺青年马中才,把故事写进生意中 下一篇:他们,才是青春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