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教育对于现代语文教育的若干启示

时间:2022-10-19 06:41:34

书院教育对于现代语文教育的若干启示

摘 要:书院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现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多种弊端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书院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多重契合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为提供语文教育多种借鉴资源。书院师生关系和谐,生尊师而不惧,经常彼此切磋交流,这对于老师进行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具有很大启示作用。

关键词:书院;语文教育;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23-02

书院起源于唐朝后期,起初作为官方或私人的藏书机构,后经历史变迁以及时展逐渐成为或演变为与官学并肩的私人教学场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书院教育是指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重视读书自学,师生共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①。作为传统教学的载体,书院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书院教育的研究,为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丰富的借鉴学习资源,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承接和再创。

一、现代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弊端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及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语文教育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文丰沛的人文内涵,强调语文的育人育德、陶冶熏陶功能,积极倡导培养全方面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和根深蒂固的“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转变与改革尚未完全接受并付诸实践,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依然沿用老一套,拘泥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素材背后人文精神的传递和思想情感的共鸣,将离人性最近、最富有生活情趣的语文课变成枯燥无味的对于唯一标准答案解读的 “一言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反观现在很多地区开办书院式学校进行课外学校,一方面是国学热的影响,二是由于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代表,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诸多借鉴价值,对于现代语文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书院教育的若干启示

(一)改变功利主义思想,发挥育人育德功能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分数还是成为学校、家长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在对于高分数追求的“新科举”教学中,语文教育被抽离了丰沛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内涵。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受工具性教育价值观的支配,教师多将教学重心落实在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以及中心思想的分析指导上,固化的教学内容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或低素质的人才。

古代书院多主张以“德育”为主,注重生徒道德品性的培养。在古代,“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将读书作为唯一出路的科举时代,书院还是找到了精神独立与科举仕途之间的平衡,在不松懈传统儒学经典的学术研究学习的同时,开设相关时文课程以应试,二者并未冲突而相辅相成,培养出一批有独立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才,他们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民造福。如北宋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就告诫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成为千百学子思想行为标准。由于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学子在执政期间多清正廉洁;卸任后亦寻求精神乐园,或继续研究学术,或效仿师长用余生精力来开办书院以发扬学术。

较之其他教育重要的区别在于语文教育有着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育人育德功能。许多课文尤其是古代经典诗文凝结着文人们的人生智慧,无不闪动着高尚品德和圣洁人性的光辉。语文教育中基础性语文知识的重要是毋庸置疑,但不能忽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性的教育,这些也许不能在分数上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学生今后成熟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裨益。

(二)注重诗词文的诵读,提倡自学质疑问难

朗朗的读书声在中学已经很少耳闻。由于课程安排比较繁重,多数老师在对课文讲解时候都直接跳过诵读环节。即使是诵读性很强的诗词歌赋,教师多将生字词疏通后就直接进行文意的讲解,忽略带有感情的诵读。诵读教学的忽略一方面让学生不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日益落后于写作能力,即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很好的文章,但是在短时间内通过打腹稿然后进行口头表达,这对于很多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

诵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历来受到教育家的重视。叶圣陶在《文心》中指出“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诵读能从全方面锻炼学生听说读思考的能力。诵读对于古诗词文更显重要,朱自清认为古文、旧诗词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古代诗词文赋的词句都有一定韵律节奏,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诗文的节奏美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在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便同学理解文意并背诵诗文。

古代没有音像,诵读多为老师范读,声情并茂在视觉和听觉给予学生深层感触。现代老师多为播放录音,仅仅是听,触动不够生动。老师可以示范诵读,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会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诵读的兴趣,并能促进老师诵读技能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境地。

不同于担任基础性教育的私塾,古代书院重视学生自学读书,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质疑问难。宋代张载认为“于不疑中有疑方是进”,学会质疑是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第一步。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他认为“读书须有疑,疑者是研其微,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提倡学生自学和问题教学是建立在交给学生自学方法的基础上,例如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很多名师总结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生徒们提高学习效率,并学会学习的方法。此外书院还有相关制度以鼓励师生之间互相切磋讨论,如规定“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相互商榷”②;规定固定时间进行切磋讨论;主张由学长带领做到“不惟师,不惟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阅读表达能力并积累语文知识文化,老师应该在继续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其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③。不同于初中,高中语文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提出要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继而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双方共同解答,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给老师重新解读传统标准答案的新的视野,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三)继承尊师重道传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现代全社会轻视语文教育的背景下塑造人格魅力,保持老师威信的同时与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每位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书院的老师多为名师大儒,自身高尚的德性就早已闻名于世,作为老师,他们更以“师者乃万世之楷模”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对生徒循循善诱;从生活学习多方面关心学生,并支持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书院的育人方式为“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注重先由教师做起然后通过高尚的师德感化生徒。生徒自小接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传统思想的熏陶,对于老师带有天生的敬畏感,生徒到书院求学多是慕名而来,加之老师的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也深深地感化了他们。师生关系和谐感情甚笃,如当年朱熹去世时,宋朝明确限制送殡人数,但前来送朱熹的人数仍达到数千人,其中多为朱熹的学子们。

现代师生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由于个别老师素质低下,学生尊师意识淡薄,心理叛逆,所以经常会出现无良老师虐待学生,学生叛逆打老师等现象。如何和谐师生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弘扬尊师的传统,让学生从小形成尊师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提高老师的素质,老师首先要是良师,具有高尚的师德,真挚得关心学生,感化学生,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增进师生情谊;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积极发觉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所在,促进其独具个性思维的形成,不能为达统一标准而禁锢学生独立思考,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书院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历经种种变迁最后固定成型,凝聚了许多教育家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仅在以上三个方面对于现代语文教育具有启示作用,书院的一些传统如定期举行会讲、讲会以增加生徒见识,开阔眼界,弃门派之间,重学术自由;因地制宜地制定学规,从行为上规范生徒,使其学术品德得到双修。这些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书院教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富饶的矿井,值得我们深层挖掘和研究,进而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促进高素质全方位且独具个性的现代人才培养。

注释:

①王炳照.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古代书院.商务印书馆,第11页.

②吕祖谦.吕东莱先生遗集·卷十·学规.

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页.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刘继青,刘丽红.传统诵读式教学及其在语文教学的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9):124.

[3]邵文霞.略论宋代书院教育及其借鉴作用[J].聊城大学学报,2008,(2):310.

上一篇:浅谈包豪斯在中国民办高校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