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清渠活水来,习作园地百花开

时间:2022-10-19 06:27:10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既要重视课外的观察积累,又要勤于练笔,更要注重作文课上的合作探究和习作后的赏析。课前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平时让学生勤于练笔,让读写有机结合;注重合作交流,让思路得以扩展;注意评改结合,让体验得以升华。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走进生活;勤于练笔;合作交流;评改结合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有“米”可炊

习作课上,不少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而愁眉苦脸,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生活积累,二是缺乏语言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仁心去找“米”。当前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生活常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平时就要重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手做一做,多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然后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课本上仅有的几篇文章,学生读得太少,记住得也太少。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下笔如有神”,应坚持长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阅览更多的资料。“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学生不再为“米”而忧心忡忡了。此谓“苦在课前”。

二、勤于练笔,让读写有机结合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的培养应重视平时的练笔,要实现读写结合,一要多读,二要读中悟写。应充分利用教材,经常让学生自读自悟,随学随写,提倡“用我笔写我心”。一是与文本对话,加强仿写训练。例如,学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让学生以家乡的山或水为材料写一篇“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二是与文中人物对话,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要回归儿童,以童心写童真,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教者应经常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与文中人物交朋友,跟他(她)说说心里话,可设计这样的练笔作业:××,我想对你说。三是扩展延伸文本,培养想象思维。学生学完课文后,往往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很想“一吐为快”,这时便可设置“扩展延伸文本”的小练笔,如:学了《荔枝》一文,结尾段“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者此时此刻会怎样想,怎么做,怎么说呢?诸如此类的小练笔,让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读写能力。此谓“苦在平时”。

三、合作交流,让思路得以扩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习作课上,要实施课前“自主探索”,课内“合作探究”。《素质教育前沿观潮》中提到: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在每一次写作课前,事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的“自主探索”,以便有充分的“资金积累”,供写作课上进行讨论交流。如:十二册第四单元作文:六年的小学生活多么难忘,许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难忘的××”。学生通过反复琢磨,对于写什么,怎么写,在课前就心中有数了。“学习是一种对话”,作文课上,应大力倡导“合作探究”,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学生在学习伙伴面前畅所欲言,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学生在这充满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评价,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和欣赏他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最后,才让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写作。这样由说到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谓“功在课上”。

四、评改结合,让体验得以升华

经验告诉我们: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教师改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方法。叶老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他进一步指出这样做的实质:“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文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作文的评价上,老师所作出的结论“纯属个人之见”“水晶眼镜,各人合戴”,教师的“一面之词”往往一不留神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害无益。因此,对于学生的作文应当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地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永葆写作的热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尝试不同的批改方法,努力实现作、改、讲、评相结合,自改、互改、教师改相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当然,在评改之前教师先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所适从”“放开手脚”,学生在评改他人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得到逐渐升华,慢慢感悟到如何写才恰切,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明白了“好文不厌百回改”,写作能力大大提高了。此谓“效在课后”。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友,走进他们的心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世界,满足他们的愿望。喜他们所喜,忧他们所忧,引导他们放飞思维,放飞心灵,说真话,抒真情。相信:引得清渠活水来,习作园地百花开。此谓“功到自然成”。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精彩绘本,“读”之有效 下一篇:小学数学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