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淡水鱼虾,当心肝吸虫病

时间:2022-10-19 06:03:32

生活实例

某患者,总觉右上腹部不适,一直以胃病治疗,结果未见好转。询问病史后,发现其有生吃淡水鱼的习惯。后粪便检查发现肝吸虫卵,诊断其为肝吸虫病,予驱虫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俗称,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生吃淡水鱼虾,可能感染肝吸虫病

肝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内胆管中,产卵后,虫卵随胆汁进入人体肠道,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含有虫卵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到鱼塘、水库、河流,虫卵入水后被淡水螺吞食,在螺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并穿过螺的肠壁向其肝脏移行,经过胞蚴、雷蚴产生大量尾蚴。尾蚴成熟后自螺的体内逸出,在水中侵入淡水鱼、虾体内发育为囊蚴。人如果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就会感染肝吸虫病。

肝吸虫的虫卵首先是被淡水螺吞食,在螺的体内发育的,而海水中无淡水螺,海里的鱼虾不会感染肝吸虫的囊蚴,所以生吃海鱼、海虾不会感染肝吸虫病。此外,有些家庭或餐馆,生熟砧板不分开,喜欢吃清蒸鱼却未蒸熟透,或者喜欢吃生的鱼虾配料,也可能感染肝吸虫病。

症状分程度,治疗简单也必要

吃过生的淡水鱼虾、粪便检查找到了肝吸虫卵,就说明感染了肝吸虫病。人感染肝吸虫病后,症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异。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部分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肝区隐痛、腹痛和腹泻;重者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更严重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

肝吸虫病的治疗非常简单,口服驱虫药物便可治愈,但需在专科医师(感染科或肝病科)的指导下进行。有些感染肝吸虫病者无症状,也需要治疗。因为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中,可导致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甚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胆管细胞癌。

总之,感染肝吸虫病是由于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故要避免感染肝吸虫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专家简介

苏明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广西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秘书,广西肝病诊治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广西艾滋病防治委员会、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擅长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发热性疾病的诊治。

上一篇:APEX AWARD 2016首届中国高性能轮胎评选 下一篇:对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