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车行为刑法适用之解读

时间:2022-10-19 05:56:43

醉酒驾车行为刑法适用之解读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进行了规定,如何争取的理解这一行为,并且对其性质以及构成要件做出明确的分析,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醉酒驾车行为不能随意适用,要根据其性质、是否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情节的轻重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醉酒驾车行为入手,具体分析了醉酒驾车行为的刑法适用问题,并对这一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醉酒驾车;刑法适用;刑法解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逐渐的增加起来,随着而来的是越来越拥堵的交通情况以及无视交通法规的现象的大量出现,更为严重的是酒后驾车事件以及醉酒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甚至是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对公共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酒醉驾车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很多国家都陆续的将酒醉驾车行为规定为一种犯罪行为。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行为作为一项犯罪行为来施行,随着在我国掀起了一场查处醉酒驾车的高潮。但是,我们应该争取的把握危险驾驶罪这一刑事犯罪行为,不能随意适用,只用根据具体的犯罪构成达到危险驾驶罪这一标准时,才可以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范围的范畴。

一、醉酒驾驶行为概述

醉酒驾车行为是指机动车的驾驶人在引用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啤酒、白酒以及果酒等的液体后,在一定的酒精的作用下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的行为。醉酒驾车行为是否成立,要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进行测量,根据血液中存在的酒精量的不同,可以将饮酒后驾车的行为细分为醉酒后的驾车行为以及饮酒后的驾车行为这两种,其中,驾驶人的100毫升的血液中如果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升时,可认定为酒后驾车,而当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达到80毫升以上时,即认定为醉酒驾车。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第二种,即醉酒后的驾车行为,因为,这一行为引发的后果较为严重,也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将醉酒驾车行为写入宪法的原因

将醉酒驾车行为写入刑法修正案(八)是有原因的,下面就其立法原因作具体的分析:

(1)维护社会安全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使用量也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我国传统的酒文化的作用的影响,醉酒驾车后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造成大量的人员的伤亡。自2009年的1月至8月的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内,我国发生的醉酒驾车后的交通师父有1044件,其中致死率达到了39.2%,醉酒驾车行为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公共安全,危害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刑法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做出变化,因此,针对我国因为醉酒驾车行为而出现的交通事故,将严重的醉酒驾车行为纳入到刑法的范畴,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这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需要。

(2)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自从越来越严重的交通事故后,自09年8月份后,我国逐渐的兴起了整治醉酒驾车行为的高潮,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醉酒驾车行为仍然会陆续的出现,并且危害有增无减。而且,醉酒驾车行为也没有充分的法律将其制止,对这一行为具有限制作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是仅仅对这一行为采取暂扣或者是吊销驾驶证以及行政拘留的处罚,而这一处罚相对较轻,使得醉酒驾车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很小,因此,很多人往往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是铤而走险,对这一行为的处置行为也很令人失望,因此,将这一行为写入刑法也是为了弥补法律、法规的漏洞与不足。

三、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刑法适用

对醉酒驾车的处罚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要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醉酒驾车这一行为进行系统与必要的分析,采取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将醉酒驾车行为设置在司法层面上,但是,要在综合进行分析的情况下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1)对醉酒驾车行为进行严格的刑法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醉酒驾车这一行为往往具有复杂性,有的情况下与法律的规定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这一行为进行严格的刑法适用,保证做到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法无明文规定不无罪的原则,对其进行正确的刑法适用。要严格遵守醉酒驾车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要对这一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准确的界定,不能随意的缩小或者是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危险驾驶的行为是很广泛的,包括很多的行为,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实际中遇到的危险驾驶行为可能更为广泛,但是,却不能对醉驾行为作类推解释,因为,在刑法中禁止类推解释。同时,还要注意,还要将刑法关于醉酒驾车的规定与行政法中的规定相适应,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情节可以仅仅进行行政处罚,只是对于那些情节严重、行为恶劣的醉酒驾车才给予刑事处罚,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2)对醉酒驾车行为灵活的适用刑罚。刚刚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的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刑事处罚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发生的这一类案件往往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处理这一类行为时,要灵活的适用刑罚。我们处罚醉酒驾车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刑罚不是目的,只是对社会安全的一种保障,因此,不是处罚越严重遏制醉酒驾车行为越有效,而是需要灵活的适用刑罚。因此,在对醉酒驾车行为进行处罚时,要根据行为的情节、性质等进行分析,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采用行政处罚,只有对那些犯罪情节严重的行为才可以适用刑罚处罚,这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种有力的手段。

四、结语

将醉酒驾车行为写入刑法修正案(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酒醉驾车行为有了一定的限制,取得了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刑法不是随意适用的,刑法具有谦抑性,要系统的考虑行为人的性质与情节的轻重程度,对醉酒驾车的处罚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要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醉酒驾车这一行为进行系统与必要的分析,采取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将醉酒驾车行为设置在司法层面上,但是,要在综合进行分析的情况下采取宽严相济的政策,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当然,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制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汪雯斐,王松山.醉酒驾车交通肇事案件的刑法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29)

[2]任博,廖斌.醉酒驾车行为刑法适用之解读[J].河北法学,2012(04)

[3]高熙,王潇.醉酒驾车行为定性分析——以孙伟铭案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4]温瑞欣.醉酒驾车刑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

上一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由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个现象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