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与P2P理财战胜定存谁更靠谱

时间:2022-10-19 05:03:36

银行理财与P2P理财战胜定存谁更靠谱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先读懂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1预期收益率。

理财产品一般提到的只是预期收益,而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实际上,从以往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可以看到,达到“预期收益”的概率并不高。

关键词2年化收益率。

年收益率,就是一笔投资一年实际收益的比率。而年化收益率,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等)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

关键词3认购期限。

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到期日意味着产品到期、停止运行,而银行要在“到账日”才会把本金和投资所得返还给投资者账户,资金到账日是指产品到期日或提前终止后到资金打回到投资者个人账户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资金不计息。

关键词4到期保本。

到期保本并不等于永远保本。一般而言,保本产品是持有至到期时才能保本,如果提前赎回,投资者必须支付相关费用,不仅不会保本,本金还会遭受一定损失。

关键词5风险提示。

不少投资者只注意看理财产品宣传单上的“收益”字样,却很少去看风险提示。实际上,产品风险提示中含有重要的风险信息披露,投资者应该仔细阅读。

股市跌跌不休,指数重回10年前;楼市调控不断加码,投资房产受到诸多限制;信托产品动辄百万的门槛,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艺术品市场真伪难辨,没有火眼金睛,还是先练好内功……

投资与理财市场行情近两年的不景气,让不少投资者开始调整收益预期,能够战胜定存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而目前市场上能够战胜定存的产品中,银行理财产品首当其冲。

令人眼花缭乱的银行理财产品

近年来,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它的火热销售令各家银行收入颇丰,这从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发展可以看出端倪。普益财富日前统计显示,2012年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万余款,较2011年上涨25.84%;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45.44%,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工薪族孙敏这几年正在攒钱买房,但房价上涨的速度远高于孙敏的攒钱速度。她不甘心让存款贬值,在经过多方打听之后,准备用这些钱买银行理财产品。

但登录银行的官方网站,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让孙敏有些发懵。她发现虽然不少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但很多标明不保本,这让她开始打退堂鼓。许多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也有同样的疑惑。

业内人士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从时间长短来划分,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分1个月以下、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年、1年以上等几大类;收益类型上,一般分为保本保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3种类型;根据时间的长短,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为3.5%~20%不等。

“保本保收益类的风险最低,几乎都会实现预期收益;保本浮动型收益产品也大多会实现预期收益,也有一些未达到;风险最大的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比较极端,年化收益超过20%也可能实现,赔掉30%也是常事。

记者走访中发现,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相对丰富。其保本浮动型产品和非保本浮动型产品相对较多,预期收益率达到30%~40%的占不少比例,但产品的门槛也相对较高,不少达到50万元。而四大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相对保守,收益率一般仅高于同期银行定存利率的1到2个百分点,即使非保本浮动产品,大多也会实现其预期收益。

银行理财赔掉5300万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虽然近几年迅猛发展,但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历时3年的宋文洲案,虽然案件最后以和解收场,但渣打银行亏掉宋文洲5300万元的事实,给诸多投资理财产品的人敲响了警钟。

例如,有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挂钩黄金表现的理财产品,分为“看涨”和“看跌”两款,美其名曰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产品,但投资者如果选择错误,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认为,银行发行这类“矛盾对立”的产品,虽然表面上看,同时为看多和看空标的的投资者提供了可选择的产品,但却存在规避责任的嫌疑,难以体现其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

除了上面这种“两头堵”的理财产品,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的行为也可能给客户带来损失。去年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夏银行理财黑幕,便是理财经理利用职务之便,向客户推销有限合伙理财产品(非银行理财产品),导致客户亏损1亿多元。

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预期过高时,就要特别注意其风险了。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普通人来说,还是选择较低收益的保本保收益类和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舶来品P2P理财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近几年舶来品P2P理财,也成为不少投资者战胜定存的选择。但目前市场上品种众多的P2P理财,也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P2P理财这个舶来品到底怎样?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媒体对它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亦不在少数。所谓P2P理财,指的是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中介一般是收取双方或单方的手续费,或者收取以一定的息差。

不少人都会在超市、商场入口处看到一些一身正装的年轻人在宣传高收益的P2P理财,高收益成为它吸引投资者的最大诱惑。记者去年在北京金融博览会的门口,就收到七八张P2P理财宣传单。我对比多家P2P理财产品具体情况后发现,这类产品期限大多被设计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回本方式上,基本采用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但也有一些12个月期限的产品,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采用了每月派息的方式。在收益方面,有些6个月期产品可拿到年化10%的回报,有些一年可以获得15%的收益,已经超越了百万投资门槛的固定收益类信托,更是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的4倍多。这类产品门槛大部分为5万元和10万元。但除了吸引眼球的收益率外,这类理财产品在宣传单上几乎都不说资金投向、风险等关键问题。

记者在北京富赛理财公司举办的投资宣讲会上发现,参会的人员几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而该公司的现场宣讲,几乎很少提及风险,更多的是说此款产品的收益如何之高。更为夸张的是,还有宣讲者说,如果介绍别人来理财,介绍人可以享受理财资金1%的收益,宣讲会有点传销的“味道”。

在现场签约的吴大爷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比买股票和基金好,利息是银行好几倍。5万元就可以投资,我买股票赔的钱已经快10万块了。”

其实,这家公司就是通过集合投资者的钱,把它贷给那些从银行贷不到款的人,赚取中间的利差。抵押物一般为房产等实物。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虽名为理财产品,但签订的并非《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而是与该公司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然后再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协议。

P2P平台卷钱逃跑

在P2P理财公司工作的王伟告诉记者,目前P2P理财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以网贷网等公司为主,线下以宜信等公司为主。因为缺乏有效的借款人身份审核,目前出事最多的是网络P2P平台。最近发生的众贷网上线一个月即倒闭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王伟认为P2P理财现在主要存在三大风险,一是投资者无法了解贷款方的足够信息,无从判断风险;二是P2P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存疑,他们对借款人及抵押物的风险评估很难有像银行一样的专业水准;三是P2P中介机构资产规模普遍较小,很难做到像信托一样的刚性兑付,一旦风险爆发,后果难以预料。

记者从线下规模最大的P2P理财公司宜信公司市场部获悉,宜信目前的借款坏账率控制在2%左右,这些都由宜信从服务费里拿出的部分资金建立的还款风险金还上。到目前为止,宜信所有的出借人都实现了当初许诺的收益。

业内专家介绍,我国的P2P理财已发展多年,但目前仍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由于行业门槛较低,造成了现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公司或平台充当借款方,最后卷款潜逃是目前P2P理财最大的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找一个规模较大的线下P2P理财公司,那样相对风险较小。”王伟建议。

上一篇:IMF:全球经济呈不均衡复苏 下一篇:科技,破解生态困境之“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