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证心 10期

时间:2022-10-19 04:12:07

国画家贾宽作品做的是两个大题目:水墨山水与写意人物。二者风格反差极大,令人甚是疑惑,是否一人所为?在贾宽笔下,前者犹如佛家之“除垢净心的头陀苦行”,后者譬若“明心见性的冥想禅修”,然风格虽迥异,路径亦错离,其精神指向却是殊途同归:同为以艺术的思辨,求审谛推察的通方手段,以定“界外乾坤”。在贾宽的眼里笔下,这界外乾坤,乃是拈花证心的妙恬,若契本心,则一笔一墨、一笑一颦都能散发随意真光。

他的山水作品,仅见灰黑白三色,近乎精微细刻的版画之效。尺幅巨大,却不吝朝参夕究,满纸一笔一皴擦、步步踏“实”地“脚跟点地”。作品气象磅礴,大开大合的气度,简约坚实的构图,然山体山石的塑造,却曲尽微妙,其精细密实的每处笔触、每一次皴擦,都是由艺术家苦行僧般无与伦比的耐性韧性、除尘垢去情恼的定力与忍性而未,他为抑止放逸而不惜“自虐”的精细严整,令人惊叹与感慨:从最初的构想发轫,如此一笔一触累积终至自认最为圆满的停笔,这个过程该是多么漫长而艰困。然而,这种克制自律之苦绝不虚受,经苦行苦境而息妄助道,总是会苦出一点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超越,这远比廉价轻浮之乐来得锐利、绵密和本真——因其一切无求无著,艺术家在每一落笔的当下,心珠蛛独朗,进入“无念”的本体状态,自然归家稳坐,无为而无所不为。

如果说贾宽山水的构筑,是由一笔一墨踏实密铸其胸臆而成,那么,他的写意人物系列,则显见的是艺术家随心随性之率真放达。写意人物本就不易操控,非胸有块垒不能随笔成意。它们非常考验艺术家所谋求的造型、构图和布局与其心中的意象、情感和理想诉求的“无缝对接”、形神互现的能力。贾宽的写意人物,奇趣盎然,一派天真,颇有古意。这种古意似乎很大程度来自他独特的经历:贾宽好古,多年收藏古董,把弄古玩,浸润多年的一种古味古意似是渗透到他血液一般的任运无碍、纵横自在,在他提笔运神的所有瞬间化为作家眼目,进而转为精神存在的形式,遏境不惑,顺逆无拘,以之入神入心入笔入墨。因而在其写意人物的画面中,他以之甚是自在地祛除俗世红尘的烟火气息,独写人性本真之态的浑朴天然、恬和温润,更兼有一种微淡的雅谑与潜隐的幽默。他笔下观香、观鱼、观花、有茶的僧侣罗汉,造型奇谲甚至带着些微滑稽意味,虽如此,却无一丝的恶意与嘲弄——僧人们遏色遇声、未起觉观时的清凉自在,“热即取凉,寒即向火”的随缘之乐,被贾宽用淡淡语气、平平音声似不经意问转告给了我们: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切处。这种离诸喧杂、有实有真,能寂能静、犹若虚空的禅修妙境,反见得艺术家阅尽世微的温厚悲悯却又善巧机智,不离不染,来去自由者,方能悟出这些许的微妙:寂静处通尽玄妙,空净时自生万法。当艺术家欣欣然铺纸落墨之时,墨沁纸受而传神达意,与有缘者结此心缘,与会意者相对一笑,拈花亦为证心。你做收藏多年,涉猎的门类都有哪些呢?你最为钟爱的是哪一类或几类?它们对你的国画创作最为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我的收藏随着年龄每个时期都在变化。上学时集邮,后来古钱币,以后玩杂项就多了,几乎都想玩玩。最后涉猎邢窑古陶瓷。后人所说的“南青北白”中的“北白”:邢白瓷,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白瓷,一直影响到现在,大家的日用瓷还是净白的多。可惜邢窑白瓷到宋代就绝迹了,窑工一部分往南去了景德镇,一部分往北去了定州。今天多数人只知道青花瓷,其实没有白瓷就诞生不出青花。邢窑是众多窑口中最早把瓷器的胎坯修饰得非常规矩的窑口,我喜欢邢窑瓷器就是它净白“类银似雪”的颜色加上它规矩的造型。说到影响,我觉得画面要像它一样要干净,造型要有来头。

你的国画创作大致分两类,山水题材和写意人物,但风格手法极其迥异,大相径庭,感觉不像同一人所为,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我画山水早一些。后来认识李津,受他影响偶尔画画人物。山水人物两种画面给人感觉不像一个人画的,除了用笔不同之外,我画山水时候自己就像在念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是个头没完没了!哈哈。画人物我想法很多,感觉自己去唐朝玩了一圈穿越。我只是想法穿越了一下,形式有反差,我自己也没太大感觉,可能因为它俩都是我炒出来的菜,最多一个是甜的一个是咸的。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你的手法是极其耐心细密的皴擦与笔触的反复叠加,显然特别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为何选择如此一种费时费力的创作方式?

如果说我人物画是在论道的话,那我画山水画就是闭关修行。人有了信仰,不管你信什么念什么经典,文字长短教人意义是一样的,就像信徒读金刚经和念一遍阿弥陀佛,信念是一样的。我画山水就是我的禅修,一画画七八个小时。我希望自己的画能给人启示:人的生活看着都挺复杂,最终还是自由简单点、快乐一点好。

在写意人物中,你特别倾注心力来表现对于佛道的体悟与感受,这与你个人的经历或者对它的特别研究或是修炼有关联么?

我现在是一名佛教信徒。我画画时候也许就是那个生活状态吧,信仰肯定影响大脑思维,我也说不太好,看来还没修成正果啊。

你收藏多年,相信在对古代人物画,无论或绢或纸或壁画上的人物创作有自己深刻的研究心得,它们会以某种形式影响到你自己的人物画创作么?可以举例说明一二么?

中国的纸本绢唐宋古画真迹我见得少,去拍卖会预展也只能见到明清的古画。见得最多的是壁画,因为我喜欢古玩去西安、洛阳都去博物馆,个人收藏也能看到。自己比较偏爱南北朝和唐朝,这主要受影响于我们当地邢窑——它兴衰就是南北朝到唐末宋初。不管画看到的还是思维想到的都会有影响,壁画的色彩如此稳而丰富是我极其向往的。

上一篇:师幼温馨 班级和谐 下一篇: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