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论文:外国文学教育思索

时间:2022-10-19 02:59:42

文学教育论文:外国文学教育思索

本文作者:白永红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笔者在几年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了解到,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外国文学,主要是两种错误观念在作怪,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反感外国文学。一些人认为:不就是几个外国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老祖宗孔夫子编“诗三百”那会儿,欧洲几乎全是野蛮人,斗大的字还认不了几个呢。不就是莎士比亚会来点你杀我斗、尸横遍台(舞台)吗?咱们先贤关汉卿写《窦娥冤》,可比他先生早了整整四百年。他们认为:什么事情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等学好了中国文学之后,再去学他们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迟。这可以称之为“狭隘民族主义”,看起来似乎很爱国、很有骨气,其实他们人在21世纪,脑子却长出了阿Q的小辫子。闭目塞听,甘当井底之蛙,其结果是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也让自己失去了大好的学习机会。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哦,你看,人家荷马史诗多气派,但丁的地狱、炼狱、天堂多深刻;咱中国,不就是杨柳依依、风花雪月吗?至多就是来点大江东去,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类。这可以称为“民族虚无主义”,以为月亮是外国的圆,妄自菲薄,这种民族自卑心理同样会阻碍我们民族的发展。所以,学习外国文学,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正确认识学习外国文学的重要性:(1)提高人文素养。外国文学在中文系开设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效果良好,使之成为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人文观念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西方文学的始终,应把“人文观念”作为主要线索贯穿于外国文学教学中,拉近经典作品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揭示出外国经典作品流芳百世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从而促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形成健全的人格。(2)增强文化内涵。外国文学的教学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阅读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更高层面上感知他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风土人情,发展、完善、提高已经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3)促进全面发展。各国文学都是相通的,互相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中文系的学生学好中国文学就行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例如,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只会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不知道了解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那他是悲哀的,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不全面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按照教科书上的安排,逐章逐节地讲,讲不同的文学流派、文学风格、创作背景、人物性格和艺术成就等等,面面俱到的授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对外国文学课产生了反感情绪。笔者认为,外国文学教师要化繁为简,切实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使教学内容最优化,真正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做到“线、面、点”的有机结合。首先,“线”指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教师要对外国文学发展的渊源和发展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为学生学习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框架,能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每一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以及文学上的继承关系;其次,“面”指每一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文学流派的产生,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等等,比如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教师要分析这一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国的代表作家、作品。再者,“点”指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代表作品。比如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重点是拜伦的《唐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教师要对这些经典的作品做深入细致的讲解,包括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意义、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逐步让学生了解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学生在宏观上把握了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把重点内容讲清讲透。

加强对文本的阅读

由于外国文学经典著作篇幅长、内容庞杂,并且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学生不愿看,也不想看,尽管教师三令五申,但是效果还是不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方式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进行文本阅读的环境,使其更好更快地感受经典、领悟经典。在阅读作品之前,先让学生明白作品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因素,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思维方式,以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与帮助,适时地帮助他们走出阅读的困境,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析,发掘文学经典的魅力,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感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学感觉;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文学评论,这样就从理性角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使阅读有了真正的意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外国文学的教学要吸引学生,还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的音像资料,这样外国文学课就可以上得更直观、更形象。大量的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被改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有些还被制成录像带或光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在讲完雨果的生平、思想与创作后,可以组织学生去看他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为了减少学生看电影的盲目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以避免学生只是了解故事情节而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使教材中的内容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在教学内容中,使教学更具有理论的深度和前沿性;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把本章节所涉及到的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代表作家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把握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

上一篇:外国文学论文:理工生文学教学思索 下一篇:教育变革论文:外国文学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