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干香浮段行洪堤堤基防渗设计

时间:2022-10-19 02:25:33

淮干香浮段行洪堤堤基防渗设计

摘要:本文根据淮干香浮段行洪堤堤基工程地质特性、堤基砂性土和粘性土的组合型式,结合防渗工程特点,将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单一、双层、多层等3个主要类型和6个亚类。然后,对各类堤基进行渗透稳定分析。对存在渗透稳定问题的堤基,结合堤基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以及渗透破坏的危害程度等综合因素,选用经济合理的防渗措施。确保行洪堤安全。

关键词:堤基;渗透稳定;防渗设计;经济合理

中图分类号:125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103--02

淮河干流香浮段行洪堤位于安徽省五河县境内,堤防级别为4级。行洪堤设计防洪水位19.91~18.35m,设计堤顶高程为21.44--19.85m。设计堤顶宽度6m,外坡1:3,内坡1:3-1:4。加固后堤身高度为4.5-6m。

一、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一)堤基地层划分。堤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如下:①1中粉质壤土,渗透系数(cm/S)2.0E-05,弱透水性;①2砂壤土,渗透系数3.0E-04,中等透水性;②淤泥质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3.0E-05,弱透水性;③1砂壤土,渗透系数4.0E-04,中等透水性;③2重粉质壤土,渗透系数3.0E-05,弱透水性;④砂壤土,渗透系数8.0E-04,中等透水性;⑤细砂,渗透系数1.0E-03,中等透水性。

(二)堤基地质结构。根据堤基工程地质特性、堤基砂性土和粘性土的组合型

式,结合防渗工程特点,对堤基地质结构类型进行划分。堤基地质结构分可为单一、双层、多层等3个主要类型和6个亚类,见表2-1。

二、堤基防渗设计

对上述各类堤基进行渗透稳定分析,对存在渗透稳定问题的堤基采取适当防渗措施。

1 单一粘土类I1

此类堤基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厚度大干5m,抗渗和耐冲性能好,不存在渗透稳定问题,可不作处理,仅作一般的填塘。针对填塘问题,有资深专家提出了相对较全面的设计原则:堤外填塘取30m,至于塘底覆盖层厚度超过3.0m的是否需要填没,要根据塘底覆盖层土质确定,如果该土层粘粒较大而且该水塘不影响堤防外坡的稳定,可以不填,若沙眭较大(砂壤土或粉土等)还是应该填平,外塘的填塘土料最好用重粉质壤土或粘土,若缺乏这种土料,可以用附近地表的土作填塘材料。堤内填塘的范围取堤后50m,也就是在护堤地以外20m范围的水塘一律填平。填塘土料最好采用粗颗粒透水材料,保持其原有的透水性。

2 单一砂性土类I2

该类堤基为透水砂性土,抗渗性能差,根据典型断面的渗流计算,堤脚处渗流坡降为0.53,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砂壤土渗流坡降0.45。又考虑到堤基砂眭土很厚,且临水侧有滩地,对该类堤基宜采用粘土铺盖进行处理。铺盖设计时,一般先根据净水头和堤基允许水力坡降初步确定所需的等效长度,然后通过经济比较选择铺盖的长度、厚度和铺盖的渗透系数,最后对铺盖土料本身的渗透稳定性进行校核。

经计算分析,铺盖长30m,渗透系数5.0E-0.6cm/S(结合项目区粘土来源),厚1.5m。加固后堤脚处渗流坡降为0.29,满足规范要求。典型断面渗流计算成果图如下:

3 上薄粘下砂类Ⅱ1

此类堤基上部粘性土较薄,一般为1~3m,下部砂性土层较厚,抗渗性能差。根据典型断面的渗流计算,堤脚附近表层薄粘土不足以压住下层的承压水头。而透水盖重能防止堤基渗流对表层土的渗透破坏,所以此类堤基可采用盖重处理。

根据现行堤防设计规范,背水侧各点的盖重厚度可按下式计算:Ti[Khip w-(GS-1)(1-n)T1p Wl/p

式中:Ti为i处的盖重厚度(m);hi为根据渗流计算求得的i处的表土层的承压水头(m);Gs为表土层的比重;n为表土层的孔隙率;T1为表层土的厚度(m);p为盖重土的密度(kN/m3);p w为水的密度(kN/m3);K为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可取2.0。

经计算分析,盖重宽20m,盖首厚为2.0m,坡面比降为1:50,盖末以1:5的边坡与地面相接。加固后,堤脚处渗流坡降为0.29,小于规范要求的壤土渗流坡降0.50。典型断面渗流计算成果图如下:

4 上厚粘下砂类Ⅱ2,该类堤基上部粘性土厚度大于3m,抗渗和耐冲性能好,在上覆粘土层不被破坏情况下不存在渗透稳定问题,可不作防渗处理,仅作一般的填塘。填塘设计原则同上。

5 上砂下粘类Ⅱ3

此类堤基上部为砂性土,厚度一般为1`3m,下部粘性土较厚。根据典型断面渗流计算,堤脚处渗流坡降值偏大,虽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其表层砂壤土抗渗耐冲性能较差,汛期高水位下可能产生散浸,故为确保行洪堤的防洪安全,有必要对其进行处理。根据堤基情况,拟对上部砂性土堤基进行垂直截渗处理,处理方案有挖截渗槽、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截渗墙和土工膜垂直截渗墙等。按砂性土层厚3m计算,对上述各方案进行投资比铰,经计算,垂直铺塑和挖槽填土方案造价均较高,而多头小直径截渗墙造价较低,且该方法具有成墙厚度均匀,墙体连续,施工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耐久性好等优点。根据技术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要求,对该类堤基决定选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截渗墙方案。对于老堤加固段,由于堤身土质不均匀,故堤基渗漏结合堤身防渗一并处理。截渗墙布置于堤顶迎水坡坡顶1.0m处,墙体穿过堤身及砂性土透水层并深入下卧弱透水1.0m左右,墙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以上1.0m,截渗墙有效厚度0.2m。对于新建堤段,墙体穿过砂性土透水层并深入下卧弱透水层1.0m左右,墙顶深入新建堤堤身1.0m,截渗墙有效厚度0.2m。

6 上砂类Ⅲ3

堤基由粘性土、壤土、砂性土互层或相互问有较多透镜体存在组成,对此堤段同样采用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截断浅层砂性土层。截渗墙有效厚度0.2m,墙体穿过砂性土透水层并深入下卧弱透水层1.0m左右,墙顶深入新建堤堤身1.0m,行成封闭的防渗幕墙,堤基的渗流量和渗流坡降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计算,截渗效果非常好,渗流坡降为0.10,可确保行洪堤安全。典型断面渗流计算成果图如下:

三、结束语

渗透破坏在堤防工程中非常普遍,根据1998年长江防洪抢险的统计资料,渗透破坏险情占总险情的70%,溃决、冲决几乎皆由渗透破坏所致。堤防除险加固中堤基防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谈及几种常用堤基防渗处理措施的特点、设计原则与方法,以供参考。

上一篇:浅谈现浇空心板施工方法 下一篇:数字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