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近代博物馆”赞

时间:2022-10-19 02:18:12

“武汉近代博物馆”赞

大凡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物,无论身份多么高贵,一旦“退役”,都会成为博物馆或艺术馆,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无忧宫”、“故宫”等。

不久前,一位朋友兴冲冲告诉我,他们全家不日就要搬到我这里来,与我比邻而居。

此君在武汉海关工作,上班的地方就是武汉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江汉关”;而我居住在汉口西郊的金银湖,与“江汉关”相隔整整一个大汉口,他怎地舍近求远,与我同寓“乡野”?后来一细问,方知武汉海关已整体搬迁至金银湖,“关员”们也随之落户于此地。得此消息,我不禁拍案惊起,坐立不安起来!我的一反常态,绝非是因为海关的到来(一般而言,海关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总是占据着城市的最显要位置)为偏远寂静的郊区增添了“热闹”,倒是担心海关撤走之后,“江汉关”究竟何去何从。按照“常理”,办公机关一旦搬走,房屋建筑是会“拆迁”给房地商开发的。如果真是这样,开发商将“江汉关”拆除之后再兴建一幢更“漂亮”的大厦,也并非是天方夜谭。好在没过几天,官方正式宣布将“江汉关”改建成“武汉近代博物馆”,心中的这块石头方才落地。

无法想象,没有“江汉关”的汉口会是怎样的情景?就像威尼斯海边没有了“圣・马可大教堂”,或者巴黎的左岸不见了“巴黎圣母院”,岂不怅然!“江汉关”之于武汉人的情结,毋庸我在此唠叨。如果你乘坐轮渡,在江面上遥望挺拔隽秀的“江汉关”,定会有一种想近睹芳容的冲动。下得岸来走进一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只用大理石凿成的科林斯式廊柱,奢华气派;墙体立面由色调沉稳的湖南产麻石铺就,严丝合缝,雕工十分了得。尤其是那座直指云霄的钟楼,霸气十足,气宇轩昂,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由英国人辛浦生设计的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楼宇,其历史并不遥远,距今尚不足一百年,但已跻身优秀历史建筑的行列。事实上,大凡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物,无论身份多么高贵,一旦“退役”,都会成为博物馆或艺术馆,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无忧宫”、“故宫”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汉关”改建为“武汉近代博物馆”,是遵循了这条不成文的“国际惯例”。

将商业价值绝佳的历史建筑变为不赚钱(甚至赔钱)的艺术场所,着实需要很大的气魄。这点上,我十分钦佩上海的做法。你只需去上海市政府所在的人民广场看看,四周除了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以及大剧院之外,再无一丝商业的俗气,足见国际化大都市的魄力。“武汉近代博物馆”的成立,也使我们看到了“大武汉”的进步与文明。不过赞叹之余,还有几个问题想借机提出来:

一,既曰“近代博物馆”,则应“历史性”与“艺术性”相提并论。那些虽具“历史性”但并无太多“艺术性”的展品(不妨归入“历史博物馆”或“革命博物馆”)还是少一点为妙。

二,钟楼里原由美国制造的大钟,有必要重新开启。据说现在的大钟用电子钟来走时,原先的机械已弃而不用。如果真是这样,实在有悖“博物馆”的属性――历史上,机械“打点”的钟声早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况且,报时所用的音乐也应该恢复到最初的“外国乐曲”。要知道,西洋钟表机械所用的律制适合“十二音”体系,而对于“五声音阶”的“民乐”并不太适用。

三,我希望走进博物馆里,能够看到最能反映武汉文化与生活的场景,比如武汉(汉口)的洋租界、海派或中式建筑、汉剧、汉正街、花楼街(现已拆除)、文学与美术作品等,如果辟有专类展馆,则功莫大焉!

期盼“武汉近代博物馆”早日开张。

上一篇:自信是最好的化妆品 下一篇:坦桑蓝:20世纪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