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班主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9 02:05:57

探析班主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班主任要增强课程开发意识,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开发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发挥班主任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班级管理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比、交流,从而促进活动有效、深入地开展。

关键词:实践活动;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30-01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该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其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挖掘、活动方式选择和活动组织实施必须具有个性化、多样性的特征。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多样性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组织管理,发挥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 ,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现实的操作困难,如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活动规划,过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诸多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份困惑与问题,班主任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熟悉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找出全班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在活动的实施、评价阶段对学生切实指导。同时利用班主任在学生中较高的威信,有效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自己在管理班级活动中的优势,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开展班级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班级活动的一种常态,促进学生素质会面发展。

二、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班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它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三、发挥班主任管理班级优势,多形式开展评比、交流

展示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关键的环节,一方面能满足学生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另一方面能展现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思维方法,暴露出尚待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拓展。班主任可充分利用班级文化、 班队会活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展示、交流平台。

1、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展示平台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对班风、学风的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产生以及学生的个性品质的熏陶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聪明的班主任老师会让班级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都来说话,从而形成一个“美而有用”的班级文化氛围。综合实践活动,给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在班级文化中渗透主题月设计,也使活动有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展示平台。

2、在课堂交流中,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学生通过一阶段的探讨,会有许多发现、收获和感想。为此,展示课的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实物、图片资料、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知识竞赛等进行展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不服输的劲头充分激发着他们的创造力。为了在展示课上有出色的表现,他们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上动足了脑筋,使展示课不仅是成果交流课,也成了一场各显神通的创意较量,学生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3、在班级活动评比中,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立足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至始至终地参与每一个活动,获得每一个收获。因此,在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同时,把评价学生的重点放在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本着“人人有本领,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启动了班级之星,对每个学生最闪亮的一面给予恰如其分的命名,如“劳动之星”、“智慧之星”、“创意之星”……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设立“班级之星公告”进行公示,使每一个学生都以此为傲,也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活动中崭露头角,擦亮自信的明灯。

总之,搭建“实践”舞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作为班主任,要让班级实践活动常态化,不管现实会有怎样的困惑和困难,都要不遗余力的去创造、去实施,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融洽,班级管理才会自主化,班集体对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发挥我们的主动性,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性的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尽我们的一份责任。

(上接第229页)和化学实验等知识进行整合提升,大胆地提出合理的假设,针对假设,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并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利用所提供的试剂有选择性地进行使用,设计出完美的方案,但真正能做到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本身心理素质低,考试心情紧张,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动手动脑做实验就不多,所以多种因素导致学生遇到实验题就怕、易丢分。实验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答题语言不规范、不严密、不简洁、不科学,出现错别字,每年高考在这方面失分的考生不在少数。如“无明显现象”答成“无现象”,“滴入几滴溶液”写成“加入少量溶液”或没有体现量的多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多看试卷的参考答案,教师在上课或试题分析后要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表述,特别是在要求表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时,要认真斟酌。

总之,探究型实验题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开放度。新课标下的高考的胜者,不是复制了多少知识与解题方法的考生,而是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和方法的强者。为此,在练习上,要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错例众评”,同样在实验中也要善于进行归类整合,这是培养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上一篇:偏远农村中学生丧失英文学习兴趣原因及应对策... 下一篇:数学课堂因倾听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