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钢铁企业的应用

时间:2022-10-19 01:41:21

国际航运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钢铁企业的应用

【摘 要】 为应对当前钢铁企业签订包运租船合同(COA)带来的高运输成本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远期运费协议(FFA)和油品套期保值产品两种航运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操作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钢铁企业在签订COA合同情况下,对固定价格掉期、看涨期权和零成本上下期权等3种套期保值产品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钢铁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选择不同的航运金融衍生工具,以有效控制成本,减少损失。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钢铁企业;套期保值

当前,国际航运市场运价低靡,我国钢铁企业签署的包运租船合同(COA)运力出现供给大于需求,运力过剩给运输成本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由于中东以及叙利亚政局不稳,国际油价在2013年至今维持船舶重油新加坡380 cSt燃料油价格610美元/t左右,远高于年初估计的500美元/t的价格。作为运费组成部分,钢铁企业亦面临油价补贴成本的挑战。

针对运输成本的严峻形势,优化现有COA合同下的运输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国钢铁企业国际航运业务开展的具体情况,就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模式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

1 远期运费协议(FFA)的应用

FFA是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远期运费协议。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航线、价格、数量等,且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点,收取或支付依据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的官方运费指数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的运费差额。对于已经签订长期COA合同的钢铁企业来说,因已在现货市场锁定运价,因此只能通过在某一个交易时间点卖出FFA,提前确定损益,并在FFA合同到期时,按照已知的损益进行金融结算。这种做法只是对现货市场运价进行提前运作,以减少未来运价涨跌而使损失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例如,某钢铁企业巴西航线2014年度COA合同运价为25美元/t,共4载次,合同运量80万t/年。目前,FFA市场中并无与巴西航线完全吻合的产品。因此,交易银行可将当日租金指数换算成巴西航线日租金指数,再由巴西航线日租金指数换算成运价。每次换算必然会倾向于银行自身的得利。因此,某钢铁企业首先会在换算过程中产生少量损失。假定按照目前FFA对2014年巴西航线运价报价为18美元/t。某钢铁企业决定按此报价操作后,可以确定出在该航线2014年4载次的情况下,总损失将为(25美元/t-18美元/t)万t=560万美元,即某钢铁企业将2014年巴西航线4载次运价以18美元/t的价格交付给交易银行,同时,另支付给银行560万美元运费差额。此后现货市场运价的涨跌均与某钢铁企业无关。在具体赔付方面,可将认定的560万美元分摊为20152017年3年赔付,每年赔付金额为186.7万美元(利息另计)。但就某钢铁企业而言,此方式只仅仅减轻当期支付的压力。

当前,国际航运市场运价处于低位,一旦将损失认定,通过未来几年的时间消化分摊这笔损失并不明智。此种方式将钢铁企业COA合同富余运力的运价浮亏变为实际亏损,操作方式单一。目前,钢铁企业通过利用现货市场运价的波动操作来减少损失。例如,在航运市场季度运价波动中寻找高点赔付船舶所有人损失,效果优于FFA处理方式。若FFA远期市场运价回暖至钢铁企业COA成本价格以上,可考虑运用FFA方式锁定富余运力的运价收益。

因此,此种金融衍生工具尚不适合以高位签订COA合同的钢铁企业使用。

2 油品套期保值的应用

通过FFA方式难以对现有的COA合同基本运价进行操作,因此应将重点放在运费中不可预见的部分费用油价补贴上,通过套期保值(Hedging)的方式控制油价补贴成本的发生额。

目前,钢铁企业签订的巴西航线COA合同的油价补贴条款规定,以船舶提单日的新加坡380 cSt燃料油当天收盘价格为基值,减去120美元/t后乘以系数0.02对船舶所有人进行费用计算。按照船舶20万t运量计算,油价每变动1美元/t,费用支出将有美元的变动。根据船舶宣载期为装载期前45天计算,另预计等泊时间12天,装卸时间3天,一艘船舶明确油价的周期约为2个月。因此,从理论上说,钢铁企业根据提前2个月测算的提单日油价水平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金融套期保值的开展一般由现金结算的金融工具构成,只涉及现金结算业务,不涉及实物交割,与钢铁企业以现金为支出方式的油价补贴相对应。因此,此方式可适用于对钢铁企业COA合同下油价补贴成本的控制。

作为套期保值者,从套期保值中获得的收益将抵消在现货市场上的额外支出,反之亦然。换言之,在现货市场情况不利于套期保值者时,套期保值者可从套期保值交易中得到补偿,反之同理。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油价补贴以控制成本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可应用套期保值方式进行风险规避。

2.1 套期保值产品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套期保值可通过3种不同产品实现,分别为固定价格掉期(Swap)、看涨期权(Call)和零成本上下限期权(Collar)。对钢铁企业而言,3种产品在风险规避方面各有利弊。

2.1.1 固定价格掉期

固定价格掉期是以即时价格锁定远期价格的一种形式。钢铁企业从银行购买固定价格掉期合约,以此锁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固定数量的价格。

运用固定价格掉期有利于钢铁企业锁定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补贴的价格,免受因国际油价上涨高于掉期价格而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但当结算价格低于掉期价格时,钢铁企业无法享受现货市场价格下跌使油价补贴费用下降而带来的潜在收益。

2.1.2 看涨期权

看涨期权是通过先期支付期权费的方式,购买一种防范价格上涨的保障工具。看涨期权通过支付先期期权费建立价格上限,期权费反应未来行使期权的概率。行权价格与市场价格偏离水平越大,先期支付的期权费用数额就越低。

运用看涨期权使钢铁企业在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时,享受价格下跌带来的好处,同时免受价格上涨超过行权价格的风险;缺点是须支付先期成本期权费,因此,钢铁企业在行使看涨期权时,应衡量先期成本和可能享受到的差值二者之间的盈亏大小。

2.1.3 零成本上下限期权

为消除期权费的先期成本,以零成本对冲价格上涨的风险,钢铁企业可在购买一份看涨期权合约的同时卖出一份看跌期权。将月度结算价格与每月的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格进行比较:结算价格高于看涨期权行权价格,钢铁企业获得结算价格与看涨期权行权价格二者之间的差值;结算价格低于看跌期权行权价格,钢铁企业支付结算价格与看跌期权行权价格之间的差值。

运用零成本上下限期权对冲方式,在防范价格上涨风险的同时,对价格下跌起到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但是,当市场价格跌破看跌期权行权价格时,钢铁企业不但需要以看跌期权行权价格买入仓位,不能享受现货市场低价的利益,而且需要承担在掉期价格与看涨期权行权价区间内价格上涨的风险。

2.2 3种套期保值产品在钢铁企业的应用比较

根据钢铁企业实际情况,对3种套期保值产品的应用比较见表1。

综上比较,作为油品的间接消费者,钢铁企业的定位决定其对油价市场持怕涨不怕跌心态。因此,市场油价处于高位时,钢铁企业在现有模式下没有必要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期货市场向下趋势较大时,购买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远大于收益。

在市场油价处于低位时,利用掉期方式锁定油价,对钢铁企业较为有利;在市场油价处于较低位时,油价市场看多局面大于看空,钢铁企业需要比较购买期权的成本和预计下月结算均价的价差,评估是否适用看涨期权,若价差趋势明朗,可利用零成本上下限期权,以承担较小的看跌期权风险使先期成本为零。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衍生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以规避风险的趋势下,钢铁企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能起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效果。在当前情况下,钢铁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先开通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渠道,加强对相应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跟踪学习,一旦时机成熟可加以利用。运用FFA工具和油品套期保值产品对COA合同下的运输成本及现有的运费成本将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上一篇:幸福的纸戒 下一篇:神彩飞扬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