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传也当红

时间:2022-10-19 12:41:06

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革命老区”概念十分抢眼。

扶助革命老区的呼声,自改革开放伊始就没断过。一些老红军、老干部,目睹了革命老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反差,通过各种渠道,发挥影响力,希望能“把水端平”。

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前,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也没有得到特殊照顾。同时,无数来自老区的劳动者正奔赴沿海,加入经济建设大军,也享受了经济腾飞的果实。但仅从地域上对比来看,反差是悬殊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央的财政能力有限,“先富起来”的盘子不过尔尔,对革命老区的政策倾斜、财政倾斜,心有余力不足。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一体化的迅速推进,“革命老区”的主流色彩也不那么鲜明,其作为区域经济政策考量的主体地位,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

近一年来,情况有所改变。“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概念在经济政策里的权重又开始变强。与世纪初“红色景区”等狭义文化概念相比,如今的“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更为实在,也更全面。这一变化,与目前主流政治话语的取向,无疑也是相符的。

只要“地区经济竞争”的总体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地方经济官员的政策嗅觉就永远是敏锐的。在争取项目与政策安排时,“红色历史”的相关概念,越来越无法忽视。

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媒体评价,该《意见》给予的全方位扶持和优惠“堪比特区”,原中央苏区迎来史无前例的好时光。作为原中央苏区,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龙岩市都以此为契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9月,一位到赣州的朋友,惊异于那里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对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中央苏区的强大人脉”印象深刻。而后者,也是很多老区的共同优势。

2013年9月27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湖北省黄冈市召开。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同意将黔西南州整体纳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苏区振兴计划”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中国经济的红色主基调更显浓厚。

经过几十年发展,各苏区老区的现实状况也差别很大。像赣南原中央苏区的条件,就显得一枝独秀。无论是区位优势、人脉优势、资源优势,以及苏区基本在江西一省带来的协调便利,都是其他老区难以相比的。

相较而言,“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是较新的一个,规划的规格也很高,其资源禀赋较差,除非能藉此机会,与中部三省协同整合,否则,能不落于人后,已属难能。

在革命老区拿到期盼已久的政策倾斜而不仅是财政反哺时,上海等地已经开始了“要政策还是要改革”的更高层次讨论。孰先孰后,仍一目了然。可不管怎样,在可预见的将来,“革命老区”概念仍将是具有实质意义的政策争取“外包装”,也将对区域经济的格局产生微妙的影响。

如当年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一样,优惠政策的普惠化,也使优惠的成色打折。但各地仍不能不尽力争取,否则就会成为政策的洼地,不进则退。各地专注发展经济的官员也许对老区人民的感情,以及革命老区概念中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意涵,无法与当年来自苏区的“老革命”相比,却不可能忽视这一点。

上一篇:合理利用素材 提高作文水平 下一篇:“以房养老”困局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