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12:10:36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并且麦秸秆全量还田还促进了稻米中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含量的提高。

关键词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产量;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060-02

麦秸秆中除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在秸秆腐解过程中这些元素被陆续释放出来为作物所利用。而随着土壤中这些元素含量的变化,势必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1-3]。多数研究认为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优化,但结论不一[4-6]。为此,本试验通过研究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明确其结果,为指导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9年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进行,该地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土壤类型为中黏壤土,地力中等,长期进行稻麦轮作,当季小麦收获后土壤肥力为:全氮含量为1.47 g/kg,有机质为19.24 g/kg,碱解氮为88.45 mg/kg,速效磷为14.68 mg/kg,速效钾为69.84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等肥力偏上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超级稻早熟晚粳品种宁粳1号。

1.2试验设计

选取2块田进行试验,采取裂区试验设计,每块田设置施肥(N270)和不施肥(N0)2个主区,主区内均设:常规种植(无麦秸秆全量还田)(C);麦秸秆全量还田(M)2个处理。2块田为2个重复。水稻栽培管理统一按产量9.75~10.50 t/hm2水平设计。每一田块各处理用沟埂使之独立,种植期间独排独灌。行距为26 cm,株距为13 cm,栽28.5万穴/hm2。

1.3试验实施

水稻按照高产施肥要求总施纯氮270 kg/hm2,氮∶磷∶钾按1.0∶0.5∶0.5配施,基蘖肥∶穗肥为6∶4,其中磷肥全部基施,钾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分2次施用。基肥在耕翻前施入;分蘖肥分别在移栽返青后新出生2片叶(大约在栽插后7 d)、新出生3片叶(大约在栽插后12 d)均施50%;穗肥分别在倒4叶、倒2叶时等量施入。麦秸秆全量还田方式:小麦秸秆用稻麦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时直接把秸秆切割成5~15 cm短鞘,用大型旋耕机深埋。2009年小麦收获时开始试验,按试验方案进行定期取样并于当季进行系统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表1)。由通径分析能够得出,试验中水稻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r=0.957*),千粒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9**),而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表2)。说明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无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趋势与施肥处理相一致。

2.2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2.1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由表3可知,出糙率在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以及还田与不还田处理之间变幅较小,只在84.52%~85.38%波动,相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则保持在72.17%~76.50%,在施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精米率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大。从整精米率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麦秸秆全量还田与常规种植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提高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尤其是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而对稻米的出糙率和精米率影响较小。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垩白面积有所上升,垩白度大幅度下降,且差异显著,而垩白率之间差异较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降低垩白的发生情况,有利于稻米外观品质的改善。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米粒明显变长,长宽比明显变大,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米粒的厚度下降明显,两者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两者在米粒宽度上无明显差异。麦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米粒长度,增加了米粒宽度,从而减小长宽比,同时提高米粒的厚度,使米粒显得更加的圆润,提高整精米率。

2.2.2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稻米的蒸煮食味指稻米在蒸煮、食用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理化特征和感官特性,包括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由表4可知,氮肥的施用会降低胶稠度,同时也会使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在施肥与不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显著,而各处理直链淀粉含量相差较小,但趋势明显。麦秸秆全量还田对胶稠度的影响作用以施肥处理较为明显。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在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氮肥施用量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而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其影响较小。

2.2.3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产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酶的催化功能,参与激素的分泌和新陈代谢,也是许多器官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5可知,在相同施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稻米中各种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的提高。

3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可以看出,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形式为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结实率。由于前期秸秆腐烂的耗氮作用,即使其在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保蘖能力,其在成熟期穗数上无优势,麦秸秆全量还田需要在穗数相当的情况下来提高水稻的产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减少垩白,还可以降低米粒长度,增加米粒宽度,降低米粒的长宽比,同时增加米粒厚度。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稻米中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的提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麦秸秆全量还田能够持续供给稻株氮、磷、钾等常规营养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而常规稻田所施用的化肥微量元素缺乏,从而易导致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4参考文献

[1] 吴婕,朱钟麟,郑家国,等.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6(2):92-95.

[2]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70-871.

[3] 徐祖祥.连续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3(1):35-36.

[4] 刘世平,聂新涛,戴其根,等.免耕套种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71-76.

[5] 陈新红,叶玉秀,许仁良,等.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1):54-56.

[6] 徐国伟,吴长付,刘辉,等.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科学,2006,22(10):209-2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对大豆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