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19 11:21:57

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摘 要】当下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个案,从研究意义、问题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述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的问题,旨在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其改革关注与参与,从而真正推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一、引言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近十年来迅猛发展,由过去的精英性教育逐步向普及性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近几年的现实来看,硕士研究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和写译能力严重不足。但是当前的硕士公共英语课程仍然以培养传统的阅读能力为主,听说能力为辅,这种“供需” 脱节的现象已经使学生们开始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提出种种质疑。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 (以下简称研究生英语)是在校研究生学位课程之一, 其课程设置历来是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任课教师和广大研究生关注的焦点。国内一些学者如仓兰菊(2007)、李丹(2012)等开始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做了一些尝试性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这一研究。其目标在于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培养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高素质人才。其研究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促使转变观念,统一认识,重视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研究。研究生英语课程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有利于深入探索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设置的研究将探索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能具体分析存在问题,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入调研,正视问题,准确定位。四是能激发研究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了解其学习需求,培养兴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五是其研究是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工程的又一具体尝试,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研究拟以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实践,采取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设想

本课题是以长江大学一年级研究生作为个案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到长江大学2013级的200多名文科、理科和工科研究生:包括管理、经济和地质三大专业,以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可简单概括为“三评估,两实践”,即评估―实践―评估―实践―再评估。主要分四个阶段:一是调查评估,找准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现状,研究生实际英语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二是通过走访兄弟院校,结合实际,确立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实践。从2013年10月开始,中文、物理和石油工程三个大专业两个年级学生开展为期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三是评估课程体系的得失,并修改调整,再进行一学期多的教学实践。四是对课程体系和实践进行全面评估,提交教学研究报告,为最终形成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是国内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的延伸和继续。以长江大学的中文、物理和石油工程三个大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为个案研究,旨在构建起一整套适用于我国普通高校的、切实可行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同类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三、研究问题与特色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长江大学管理、经济和地质三个专业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研究,构建起一套适用于普通高校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具体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具体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怎样设置课程。对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构建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课程设置改革的效果怎样。开展为期近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如何对课程设置方案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再进行实践;构建课程设置体系的意义何在。通过多次实践与评估,最终形成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在国内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本研究是一项以长江大学的管理、经济和地质三个大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为个案的实证性研究。有两大特色:一是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一定特色。本课题以文科、理科和工科一年级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为对象,对其英语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二是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分类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实际教学观察等,一改传统单一的内省方法;本研究样本量大,涉及范围广。研究对象涉及到长江大学2013级管理、经济和地质三大专业的200多名学生。研究范围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学生学习需求和选课动机等。与现有研究相比,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多角度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进行考量。现有的研究范围大多局限于探讨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某一个方面,未对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这个系统工程进行整体研究。本研究从宏观着眼,研究范围包括教学管理与模式、教学过程,学生需求,社会需要等。除了对各专业内部进行课程体系对比外,还要进行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间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可信度与说服力。本研究克服了现有教学改革研究中绝大多数只关注本科生课程设置而忽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长江大学管理、经济和地质三大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为个案的实证性研究。此研究有助于建立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并为保障该体系高效运作提供依据;利用它们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和反馈及时纠偏研究,对促进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研究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都有一定的促进和借鉴意义。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高校有一定的普遍性,但长期以来被忽略或回避,因此其研究成果适用于在同类高校中推广。本项目研究拟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师资策略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学生需求和教学策略,迎难而上。

二是在学生策略方面,变被动机械的“考六级”学习为主动有意义的内部需求学习,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应遵循“客观实际”原则,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机,重视英语课学习,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三是在教材策略方面,应慎重选择、合理选用新时代的研究生英语教材。选择教材时,内容难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要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提议采用改编或自编教材。四是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一切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服务。一定要改变英语课“插空”的做法,而应该坚持优先考虑研究生英语课上课时间及教学设备的原则,彻底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构建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体系。

五、结语

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和研究生三方的协同合作,其研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课程设置研究的意义和问题出发,阐述了该研究的特色与研究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希望更多的研究爱好者投入到研究中去。

参考文献:

[1]方贵庭.关于以研究生就业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意义――以武汉大学课程改革实践为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28卷第1期.

[2]罗达十.土苹试论以研究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 (1):26.

[3]朱葵,吴军赞.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 总第216期.

[4] 教育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 谢宇.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界,2007, (1) :53一60.

[6]孟建敏.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及思考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 , (3 ) :37一41.

作者简介:

卫晓旭(1975-) , 男 ,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兴趣为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株洲服饰工业园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建设研究 下一篇: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加固设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