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现代陶艺

时间:2022-10-19 10:19:41

浅论中国现代陶艺

摘要:提起现代陶艺,很多人误以为是一些打破常规的瓶瓶罐罐或者是一堆随意摆放的泥巴。但经过一段时间所谓的现代陶艺创作之后,人们发现,现代陶艺并不仅仅是对传统的背叛。文章试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切合点。

关键词:现代陶艺;陶瓷艺术;传统;个性;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13-02

一、现代陶艺的概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现代陶艺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陶艺家们惊奇于陶瓷原来有这么多新的不同于传统的制作方法。在许多外行人的眼中,“陶艺”是与“陶瓷艺术”画上等号的,实际却并非如此。“陶艺”这个词应该说是外来概念, 并不是陶瓷艺术的中文简称, 也不是指凡是用陶瓷材料做成的东西都是陶艺。陶艺在艺术家、美术史论家、尤其是在世界上被广泛认同为“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 重在表现创作者的个性、情感、心理、意识、技术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辉,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陶艺从传统陶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艺术“主干”上的一个“分支”。

二、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工艺

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相比远离传统审美固有的既定形态、样式, 表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 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的作品。但是传统陶瓷工艺中对陶瓷制作技术上的掌握也是现代陶艺制作的必要手段。一个画家如果不能把心中所想用画的方式表现在纸面上,就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画家;同样,一个陶艺家如果连陶瓷制作的技术关都没有通过,那么他必然不能以陶瓷为媒介来表现心中的想法。而在中国现代陶艺作品中,不乏一些拉坯的作品,把本来规规矩矩的圆器上戳几个洞,或者干脆破坏掉其原始形态使之扭曲甚至是把拉坯失败的作品称为现代“陶艺”,就是所谓的“残缺”美,或“有意味的形式”,这实在是对现代陶艺的误解。能够在恰当的位置做一些适当的“破坏”是对器物造型的一次“革新”。如同篆刻,在布白较满的位置打破边缘界限反而会使整个印章的“气”更为贯通。但是如果到处破坏则无异于画蛇添足。

“艺术”是建立在纯熟的“技术”水平之上的,只有精湛的技术才能使艺术家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艺术家与熟练的匠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艺术家的思想,在于艺术家懂得应该在哪个地方“破坏”使得一件死的器物焕发生机。人云亦云的做法最多只能算是陶瓷工匠。现代陶艺越来越受到现代科学的支持与严格要求,奇妙无比的釉色往往是科学的釉剂配方的产物。现代陶艺一方面追求着、创造着、期待着一个个“意外”的出现,一方面又充分利用着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先进成果,去把握更大的主动性,获得更准确的能预料的理想效果,变不可捉摸为可探,变偶然为必然,这将会走向一个更为自由的天地。现代西方和日本的陶艺界,其作品越来越得益于陶瓷科学的发展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精益求精,工艺技术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作品的重要标准。台湾陶艺家王俊文的陶艺之所以能收到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青睐,其独一无二的绚烂釉色功不可没。93年葡萄牙国际陶艺双年展评奖作品共设两条标准,第一条便是陶艺制作过程的技巧水平,二是创作者的动机与创意,陶瓷科学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使陶艺的创作趋于精致,在“工艺”中诞生精品,这就是“技进乎道”,选泥、炼泥、拉坯、制釉、挂釉、烧造等工艺技术再也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与“艺”互为关联的一面,技而化为艺,因技而得道,炉火纯青的工艺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出自天然的陶艺风格。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陶艺一切艺术特点的基础,是领先于世界其它陶艺的关键所在。精工与精致应当成为现代陶艺家必具的良好秉性,唯此,我们的现代陶艺才有希望。

三、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

中国现代陶艺在发展之初并不是直接受到西方的影响,更多的是和中国本身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所紧密联系的。“有必要把现代陶艺纳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来加以讨论,其意义不仅在于确认它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地位,还在于它与中国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同一性。……陶艺家心里明白,他们是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中发言,如果不能从一个自足的天地中走出来,对当代文化作整体的关注,就很难使自己的作品进入当代语境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陶艺家不懂中西方艺术史,甚至对陶瓷史也没有足够的研究,更不用提有关窑炉烧成、釉料配制等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其作品仅仅限于对技巧的追求和迷恋,或者是造成作品审美的单一性。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单一的审美使他们缺乏了对其他艺术样式的审美灵活性,更加固守自己的一小块天地,从而陷入僵化的现状。所以陶艺家们应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上,不仅了解本专业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更要了解艺术史、文化史。没有丰厚的视觉图像的积累,是很难明辨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诸多相依相存又各不相同的复杂关系,也就更无法找寻到自己的位置。

有些陶艺家的作品在展览上被冷落或是不被现代艺术展览所邀请,就以为是别人的审美眼光不够看不懂现代陶艺,这就是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够清楚了。作为艺术活动不能融入当代社会,不能像其它艺术种属那样共同去参与和构筑中国的当代文化,而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别人看不懂,这就不仅是一个认识的层面和参与的方式问题,更是一个心态的问题。现、当代陶艺既然是在“现、当代”学术性名词界定下的一个概念和现象,它自然就应像其它当代艺术门类一样承载着一种现、当代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不断挑战自身与人类固有的观念和审美惯性,不断展现人类永不枯竭的丰富想象力,对新的审美和新的形式的新锐认识,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促进交流,见证时代。这种精神对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来说都是重要的。而现、当代陶艺在中国的大艺术环境中,虽然不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但缺乏主动进入现、当代艺术的操作手段和足以引起人们关注的艺术或社会的切入点。而雕塑、油画等艺术形式却是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形式更易被人接受,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更多的是因为其形式下注入的艺术家对生活的热情和感触以及与当下时事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的结合,从而使作品赋予了生命力。

四、现代陶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肯定,前卫性陶艺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其试验性的趋向,以使精神极大的活跃而改变传统陶艺的格局,从而实现陶艺家个体精神在社会中的价值。打破传统集体和谐律的审美惰性,极大改变传统的审美习惯,反抗的同时也拓开了公众的审美心理区域,对推动我国陶瓷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国现代陶艺是建构在对西方现代陶艺的崇尚与模仿的基础之上,缺乏切实当代精神的指向性,和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生存的问题。现代陶艺作为当今艺术形态应不懈地揭示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文理想,如果没有立足这个根,其艺术样式也就流于形式。中国陶艺最初对于西方艺术形式上的的模仿或者借鉴是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艺术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规模体系,是一种经验。但我们不能盲目的抄袭形式而不思索内容,否则只是把他人的东西变为了 “教条”而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理论”系统。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一点是无人能及的。陶艺家只有立足于本国,发展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陶艺作品才能源源不断的汲取营养发展自己的个性。如果仅仅照搬欧美的艺术形式,最终只能僵化和束缚着自己的思路,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一点上,文化底蕴远不如我们的日本是把传统与现代结合最好的一个国家。日本最著名的陶艺家八木一夫就是完全摆脱实用束缚而以前卫派陶艺著称于世的陶艺家。他的作品几乎都是纯粹的形态,其本质是个性自由的极端表现,是西方新兴的艺术现在陶艺创作人的体现。八木一夫明确表示要向传统的固定式样和实用形态挑战,表现出他对长期笔直守旧的陶艺创作的不满,力求不受约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但是后人看见的只是他出名以后的作品,效仿的是他反叛传统的表象,却并没有注意到他成名前对于传统陶瓷艺术的悉心研究。现代一些浮躁的陶艺家们声称要与传统决裂,但是究竟什么是传统,如何与其决裂却并没有弄清楚。结果是对现代陶艺表达方式的一知半解和照虎画猫,当然也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五、小结

众所周之,陶艺是在材料、形态、工艺的继承与开拓的独特空间中创造,是属于“戴着镣铐舞蹈”的一类。在人的创造力似乎无所不及的今天,陶艺显然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了视觉上不断的冲击,越来越难以体察在静默中品味陶的特性的乐趣。然而恰又在这里陶艺家们却表现了另一番不索的况味,他们通过保持传统悠远的血脉,来保存人与自然最深厚的联系。那种细微的体察,一方面维系着传统文化的精微之处,一方面全方位地向当代文化展开。那深厚而邈远的炼泥、炼火的功夫,正磨砺着生命的精魂,催生着以陶为文化出发点、面向人性深处的批判和创造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白明.当代中国陶艺漫谈[J].艺术与设计,1999(2).

[2]贾方舟.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现代陶艺[J].美术文献.2001(22).

上一篇:浅谈民生新闻采访线索的获取途径 下一篇:篆刻中的书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