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油菜种植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9 09:16:00

休宁县油菜种植现状及对策

摘要 休宁县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但由于各种因素,休宁县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介绍了休宁县油菜种植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种植现状;问题;对策;安徽休宁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58-01

油菜是休宁县传统油料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为促进油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及综合生产能力,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油菜种植现状

1.1 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2011―2015年,休宁县油菜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较2014年减少最多,达7.5%。2014年、2015年的产量较之2011年产量也呈下降趋势。原因如下:一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抛荒田地增多,油菜种植比较效益下降,油菜收割劳力繁重,农民种植油菜意愿下降;二是近年来灾害天气增多,油菜生产季节干旱少雨或阴雨连绵以及低温冰冻等气候频发,油菜难以高产甚至绝收。

1.2 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

休宁县自2013年起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百亩核心方2个33.3 hm2,千亩示范片2个和533.3 hm2示范带。高产示范片实现良种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应用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100%,机械作业100%,在示范片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油菜高产创建主推品种面积超过2 666.67 hm2;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过4 000 hm2,病虫综合防治面积超过4 000 hm2。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接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高产创建科技示范户,通过层层培训、指导、示范,形成了万亩片建设的主体和主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形地貌限制,规模不大

休宁县为丘陵山区地貌,山坞田多,田块大多被分割呈零星分布状,成百上千亩连片的田畈极少。加上水利设施落后,低洼积水严重,雨水无法排出,根本不能种植油菜。

2.2 技术推广难到位

休宁县人均耕地少,加上种植业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有能力的大都外出务工。由于在家务农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人群,这些人的整体素质较低,对培训学习的配套技术措施不能活学活用,加上劳动力不足,使得高产栽培技术难以落实到位[1]。

3 发展对策

3.1 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重点示范推广免耕机开沟直播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配合油菜机收化学催熟剂技术,通过联合收获机进行一次性收获,减轻田间劳动强度,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水平现状。

3.2 开展重点区域关键技术瓶颈攻关

针对油菜根肿病、菌核病的危害,在商山镇荪田村建立6.7 hm2瓶颈技术攻关区,积极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市农业相关专家参与指导不同油菜品种、不同播期、不同药剂处理(不同剂量)等试验的技术研究,着力开展两大病害绿色防控及化学催熟剂筛选应用工作[2]。

3.3 积极打造景观油菜,全力推进乡村旅游

结合休宁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选择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的村镇,在全县发展逾133.3 hm2景观油菜种植,切实提高油菜综合效益。

3.4 示范推广多功能油菜品种应用

在五城镇双龙村建立6.7 hm2菜―油两用、菜―肥两用技术示范,通^开展品种对比展示试验、油菜花期试验,菜薹适期收获及后期管理技术攻关,筛选出适宜休宁县生产的双低、菜―油、菜―肥两用和长花期油菜品种,推动油菜生产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多样化进程[3-4]。

3.5 开展集中培训,落实农技人员入户指导

组织全县农技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落实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在油菜生产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地开展指导和培训,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培训、巡回指导等活动,切实发挥示范片宣传、辐射和培训农民的作用,确保关键技术入户到田。

3.6 争取资金投入

充分利用各种惠农政策,增加对农民的物化补贴。集约整合与油菜生产有关的各类项目资源,加快改善各个油菜示范片的生产条件,推进油菜高产创建。

4 参考文献

[1] 闵程程,马海龙,王新生,等.基于GIS的湖北省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0(4):570-574.

[2] 李争,冯中朝.油菜种植户的技术偏好及影响因子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9):117-122.

[3] 曾小艳,陶建平,郭兴旭.湖北省油菜种植风险的区划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5):562-566.

[4] 郭兴旭.湖北省油菜种植风险与政策性保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上一篇: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 下一篇:玉米倒伏成因及抗倒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