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实践和研究

时间:2022-10-19 08:09:08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实践和研究

【摘 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 软件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41-02

目前,软件类专业人才的供需双方呈现出“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企业感到人才难觅;另一方面,学生感到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究其根源是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达不到企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标准,即培养的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成品”。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软件企业培养能够胜任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与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应该让学生成为拥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专业定位,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内涵建设,提高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学而能用,是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结构分析及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结构分析

根据软件工程领域各个阶段及任务分工的不同,一般可将软件人才分为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初级软件工程师三类,并且这三类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式分布,如下图所示。软件项目管理人员要求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这一类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既是技术能手,又是管理骨干,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不断占领市场,这一类人才一般在软件企业中担任技术总监、项目经理这个角色;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位于金字塔中间层次,这一类人才能够将开发项目形成系统设计思路并组织实施,并能对编程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测试和验收,这一类人才一般在软件企业中担任系统分析师或系统架构师这个角色;初级软件工程师,即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这一类人员通常要求知识面比较广,能够熟练掌握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开发平台,熟悉企业级数据库的使用,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与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类人员的需求是最大的,占60%左右。

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培养软件人才中的第三类人员,即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在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网上咨询等方式搜集大量的基础软件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即良好的编码能力、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和求知欲、进取心。

二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其中,课程建设是核心,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隐性因素,也是根本因素。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走“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之路,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从企业及时获取最新、最实际和最前沿的软件动态信息,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培养出适应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

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研究企业相关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从企业的工作任务转换为教育与学习任务,打破传统课程的“知识体系”,将关联性高的课程融为一体。具体过程是:对软件企业中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了解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根据教学规律与认知规律,将这些知识、能力与素质进行分解,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以C++、Java语言开发能力为主,兼顾.NET平台,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此外,在课程体系中我院还强调人文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与修养、沟通与协作、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信息检索与分析、项目演讲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1.采取“教学做”合一,基于任务驱动法、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法实施教学

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采取“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教学统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开展教学,即应该从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学生的角色也应从被动的“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练”为主。这样做才能符合认识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任务驱动法、问题引导法的教学方法,即对于每一次课程教学均应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基础知识学习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总结提高的步骤来实施,并且也可以在教师点评后,指出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学生再继续完善练习,然后教师再点评,即学生练习与教师点评步骤之间可以循环。这样,每一次课的教与学的任务都非常明确,既改革了教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了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可以较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2.探索“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同时,实践了“2+1”(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将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由半年增加到一年。具体做法:

第一,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构建与工作岗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环境,我院已建设有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分别是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基础编程实训室、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创意实训室等实训单元。

第二,积极开展“学训交替”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三星、中达、竞华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使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处理好“五个比例”,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我院提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培训。利用合作单位的优势,每年安排3~5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前沿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自2006年开设软件技术专业以来,通过合作单位培训20多人次,使软件专业的教师能够始终掌握软件技术的较前沿技术。

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五个比例”,即经历比、兼职比、学历比、职称比、“双师”比。我院紧扣这“五个比例”制订培养教师、引进教师的计划,使师资队伍的结构达到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我院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引进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

四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了软件技术人才的结构的基础上,明确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显著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专业能力明显提升。下一步,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项目库、案例库的建设与积累,重视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改革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王强.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EB/OL]. http://.

cn/web/articleview.aspx?id=2009030400025&cata_id=N124

[4]陈维民、王善桃.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J].硅谷,2009(24)

上一篇:绿色酒店的建设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研究 下一篇:总机对客服务积极性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