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9 07:16:41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对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7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 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降低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伽玛刀序贯;联合;中晚期肝细胞癌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66

目前,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其首选方法, 但部分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给生存期和临床疗效产生严重影响[1]。作者对本院收治的3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 其中, 男42例, 女32例, 年龄37~68岁, 平均年龄(35.2±5.9)岁;病型分类:35例结节型, 39例巨块型;Child-Pugh分级标准:31例A级, 43例B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以及Child-Pugh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仅采取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首先采取Selding法在股动脉位置进行插管, 肝总动脉造影后, 明确细胞肿瘤滋养细胞, 之后运用导管注射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表阿霉素、明胶海绵颗粒状碎块以及碘化油混乳剂等;观察组患者主要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治疗, 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2周后, 运用伽玛刀治疗, 治疗2~3周后, 再次对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首先让患者平躺于立体定位床上, 取患者平卧位, 沿着膈顶上部3 cm位置至肝下缘3 cm位置, 给予CT螺旋扫描, 将肿瘤体积勾画出来后, 标记重要器官;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机内进行治疗。最后运用50%~80%的等剂量曲线将肿瘤体积包绕, 其分割剂量为2.5~4.0 Gy, 靶周剂量为25~40 Gy, 1次/d, 5次/周, 1个疗程为8~15次。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AFP)、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生存率等情况。

1. 4 疗效评定标准[2] 1个疗程结束后, 对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 如瘤内和周围无血流, 则表明为完全灭活;如瘤内和瘤周存在部分血流, 则为灭活不完全;经CT平扫检查后, 完全灭活:完全低密度且密度未增强;复发:密度明显增高。肿瘤体积变化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的肿瘤面积缩小>50%;有效:患者的肿瘤体积无变化, 病情稳定>1个月;无效:肿瘤体积不断增大, 产生新生肿瘤血管, 病情不断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每2个月对上述项目进行1次复查, 共随访0.5~2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降低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 有效1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 有效7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1.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对比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生存38例, 占100.0%, 对照组患者生存29例, 占80.6%;治疗1年后, 观察组患者生存33例, 占86.8%, 对照组患者生存20例, 占55.6%;治疗2年后, 观察组患者生存24例, 占63.2%, 对照组患者生存15例, 占41.7%;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肝细胞癌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 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法。但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 已经处于中晚期状态, 往往错过最佳时机。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传统主要方法, 能够明显缩小患者的肿瘤体积, 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并提升生活质量, 避免发生肝功能损伤等。但部分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 易导致肝功能损伤, 可能因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 肝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情况, 进而导致损伤。近年来, 在临床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伽马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伽马刀治疗为一种填充式的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在精确立体定向下, 对肿瘤靶区高剂量进行照射, 确保肿瘤病灶区血管变性, 减少靶区域的供血情况, 进而有效射杀肿瘤细胞, 且不会给正常肝组织带来严重损伤, 能够有效弥补肝动脉栓塞治疗存在的缺陷。其主要具备以下优点: ①能够在肿瘤治疗区域进行适形和强调, 确保放射高剂量分布和肿瘤立体形态的一致性, 并能够有效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剂量, 较好的保护周围关键器官, 进而有效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②能够同时治疗多个病灶;③使用的分次剂量较高, 具有比较明显的生物学杀伤效应。此外, 在进行治疗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准确定位;将肿瘤轮廓、周围正常组织结构进行准确勾画;肝脏在膈下运动幅度比较大, 治疗范围要对移动幅度、进行考虑;选择恰当的时间、剂量以及分割方式[3]。本组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降低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增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晓.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马刀序贯联合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医学, 2014, 34(4):35-36.

[2] 刘德鑫.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玛刀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4):274-277.

[3] 康静波.伽玛刀序贯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7):617-621.

[收稿日期:2014-12-19]

上一篇: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小儿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 下一篇:肱骨下1/4骨折行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重建钛板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