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学校耀龙城

时间:2022-10-19 07:00:33

“四品”学校耀龙城

湘西北边陲,一座奋进中的小城――龙山,正在晨曦中醒来,而县城东边清澈的果利河畔,一所美丽的学校正迎着朝霞如明珠般熠熠闪光。她,就是湖南省龙山县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四小”),一所刚及弱冠之年的学校。

“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湘西自治州青年文明号”“湘西自治州电化教育示范校”“湘西自治州德育示范校”等100多项各级各类荣誉,在四小的荣誉墙上书写着成长的辉煌。2005年来,在龙山县六年级学科调研评估工作中,语、数双科成绩连续11年居全县第一,她用这瞩目的成绩讲述着学校发展的点滴。

管理重品位,驱动校园和谐发展

“一个优秀的学校行政队伍应该体现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全校,过硬扎实的专业引领全校,贴近师生的人文管理全校。”在校长张小华的眼里,有品位的管理应该是这样的。

校园要和谐,学校要发展,都离不开“制度”和“人文”。如何把两者很好地融合以驱动学校和谐发展?四小在管理上创新出自己的独特路子,本着“向管理要秩序、要效率、要质量”的基本思路,在内部管理中实施校长负责、中层领导参与、教师监督的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采取“校长室―各处室―年级组―各班级”四级管理体系,层级负责,层级追责。校长室对各处室实行目标质量管理:采取各级负责制,对行政人员实行岗位目标管理;采取岗位责任制,对教师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采取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行班级目标即“德育之星”的班级管理。凡学校重大事情,均要通过校委会讨论,教代会通过,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学校领导班子认为,要人文地管理学校,必须“以法治校、遵章办事”。每年年初,学校都会通过教代会修订完善各类岗位责任、教职工各类考勤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编印成《龙山县第四小学教师管理制度汇编》发至每个办公室,该“汇编”涉及人事管理、职责管理和制度管理等多个层面,明确各部门的权利、职责、义务,既有目标要求、又有考核细则。这样,全校上下出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和谐氛围。

教师有品行,带动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及较强的专业知识。如何做好“赢得教师才能赢得教育”的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摆在重要位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就是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是要给老师们不断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让老师们‘品行正’‘水平高’‘拿得出’。”张小华校长说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很是举重若轻。

加强学习压担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教育智慧道破了教师、学校发展的“天机”。不断学习才是教师、学校发展的硬道理。四小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方面的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激励制度提高教师激情。学校出台了《第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教学能手、教改明星、教学新星评选办法》《教职工学期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师培养制度和全面、规范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在政治觉悟和专业发展上不断进步。二是学习评比推动教师成长。近几年,学校坚持开展“让阅读走进生活,让书香润泽人生”教师读书活动,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3万余元,为教师们购置了教师必读书籍《给教师的建议》《优秀教师必修的九堂课》《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文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给老师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且把每天早上的8点至8点半定为教师读书时间,采取分散读书、推荐书目读书、集中交流的方式,要求教师“个人研读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专业阅读与人文阅读相结合、文章摘录与撰写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同时把该项活动纳入学校组织的“六比一创”活动中,让教师在比工作、比学习、比质量、比团结、比贡献、比纪律和创优秀年级组的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提高水平铺路子。教师要由“教书型”转变成“学者型”“专家型”,找准路子,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素养是关键。为此,学校采取“请、走、带”的方式为老师铺设业务学习的“充电”路子。请,就是请省、州、县级的教育专家、名师来校讲学,请县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来校上辅导课,请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上学习汇报课。走,就是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汲取他校、他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近11年来,学校出资100多万元用于教师出县、出省学习培训。据统计,近几年来,派出听魏书生、窦桂梅、薛法根、徐长青、韩兴娥等专家名师的讲座达300人次。带,就是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对骨干教师群体实施有计划、高规格的系统培训,让老师们与教育专家名师“面对面”对话,找到自身的差距,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再把这批教师推荐到县、州、省、国家评选优秀骨干教师。各类业务培训的深入推进,为老师的专业成长夯实了基础,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6名,州级优秀教师6名,学科带头人2名,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4名,涉及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这些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多面手、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2014年,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的评选下,易穗香老师从全省推荐的495个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优质空间建设首席名师”。2012年,在龙山县举办的教师素养大赛上,四小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易穗香老师在湘西州举行的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上夺得个人全能冠军。次年,在龙山县教师专业成长故事演讲大赛中,四小派出的三名教师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综合展示搭台子。“在这里,我们不仅有使命和责任,更有成就感、幸福感。我们的价值得以最大、最优展示。”年过四十的体育老师田欣说起学校为老师搭建的展示平台就眉飞色舞。从实行“人人上公开课,人人参与评课”的教研制度以来,老师们的教研热情大大提升。每年,老师们100%参与开展各级微型课题研究。目前,四小共有二十六个县级微型课题获奖,一个州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分别获得二等奖。同时,开展“一人一课、一人一文、一人一悟、一人一技、一人一题、一人一卷”“六个一”活动,践行、完善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每位教师在优秀集体中的个体发展。平时,结合骨干教师示范课、实习生汇报课、指导老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汇报课、各年级研讨课、各年级推门听课等形式,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综合实力的培养。近几年,平均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听课评课超过40多节,示范课10多节;各级论文、课件制作等评比平均每年80人次获奖。

或许,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四小才会由1994年建校时的一、二两个年级400余名学生、32位教师发展到目前拥有47个班级、3553名学生、近140位教师的办学规模。

育人讲品德,保障学校特色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重视学生的德行教育,把学生的人格塑造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能达到“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目的。四小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实实在在地在学生心中种德“根”;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为着力点,真真正正地让学生身上有德“行”。

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在学生心中种德“根”。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真人’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宗旨。”当谈及学生德行培养时,校长张小华眼睛放出光亮,“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除了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外,我们还有自己的‘4455’工程来评价学生。”即“四爱”: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爱社会;“四不”:不说污言秽语、不做坏人坏事、不要浪费资源、不怕困难挫折;“五会”: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作业、会锻炼身体、会使用文明语言;“五带”:把虚心带给学习、把关心带给同学、把爱心带给社会、把孝心带给家庭、把开心带给自己。同时,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征集励志、感恩、习惯养成的小故事、小儿歌、三字经等。从2009年开始,学校用自己编写的高、中、低三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与爱同行》《爱心教育读本》在学生心中种德“根”,播撒爱的种子,其内容涵盖了爱家庭、爱学校、爱社区和爱祖国四个方面的内容,贴近本土文化,接近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不忘总结、提炼。张小华校长编著的《土家山寨情》被评为优秀著述,学校开展的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爱心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运用”荣获省三等奖,《与爱同行》被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以实践活动为着力点,让学生身上有德“行”。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措施,以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加大力度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有德“行”。通过“传统教育月”“学雷锋月”“金色十月”等活动,学经典故事,学典型人物,学高贵精神;利用“一对一,心连心”“手拉手献爱心”“爱心改变命运”等系列捐赠活动,让学生懂得帮助和感恩;通过“德育之星”班级、队员的评比规范学生言行,端正学生遵纪守法的品行。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春、秋两次大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涵盖保护环境、帮助他人、感恩社会、调查实践等。2015年上半年,学校在一、二年级中开展了“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社会实践活动,所有学生用收集到的落叶、石头等制作了树叶贴画、石头画等,向社会呼吁环保的重要性;三、四年级开展的“观测影子的变化”科学实践活动,在增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五、六年级开展的“周围环境的污染”调查实践活动,学生给出了周围环境污染详细的分析报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实践才会有体会,有体会才会受感动。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发为灾区捐款共计4万余元,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动。每年学校组织的“手拉手、为贫困儿童献爱心”活动,总会收到学生自发的捐款一万多元,用以帮助本校或外校的贫困学生。近几年来,蒋X、田X等6名学生分获州级和县级“四好少年”荣誉称号。

也许,四小正是由于抓住了学生的“德行”培养,坚持不懈地推进德育创新,“湘西自治州德育示范校”的荣誉才会实至名归。

教学出品质,推动学校品牌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向工作要质量,在质量中落实工作,四小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着力创建和培养“品牌文化、品牌课堂教学模式、品牌学生”。

校园文化――打造学校品牌“软包装”。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魅力的体现,是特色办学、打造品牌的基本保障。近几年来,四小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种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厚重文化积淀。“看得见”的校园文化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名人名言警句,张贴在教室内,时刻激励、警醒学生惜时学习文化知识;一类是古诗古语古训,装裱安放在走廊和楼道的墙壁上,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积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类是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建设的黑板报、学习园地、书画作品墙、图书角、休闲吧、光荣榜、智慧树等,为学生营造了充满“生命对话”的人文氛围。在四小,每一面墙壁、每一块草坪、每一寸空气都充盈着知识的气息,都会说话。目前,四小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共200余件作品装扮着校园的每一块墙壁。“看不见”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进入学生头脑和心灵的,能影响学生成长的文化知识,主要表现为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楼道开放小书吧和书香小城堡的投入使用,不仅方便了学生自由随时借阅图书,还培养了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诚信品质。迄今,这两种开放式书吧的3000多册图书除破损减少40余本外,没有一个学生偷偷把图书据为己有。

校园文化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和品行,是学校品牌发展的“软包装”,而课堂教学改革则聚焦素质教育,是学校品牌发展的“硬功夫”。

课堂改革――打造学校品牌“硬功夫”。“目前,我们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上探索了新路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谢海岸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如数家珍。理论落地,方可步步生花。在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提炼之后,四小提出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并总结出自己特有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一是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扫除课前障碍。从2005年开始,学校就在全校范围实行集体备课,同年级、科目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习题、备媒体,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在研究共性教案的同时强调老师的个性教案补充。为达到高效的集体备课,学校专门制订了《龙山县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规定各分管年级领导必须下到组里共同参与,写下共性教案。二是聚焦学生,改革创新,保障课堂质量。“我们的课堂,不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还是科学、品德与生活等,都应该始终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理念,在课堂中多以活动进行穿插,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操作、收获。”在张小华校长的高瞻远瞩中,四小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不一样的表现、别样的收获。从2009年开始,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大洗牌”,按各自的性格、平时的表现、学习的成绩、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对学生进行搭配分组,每组六人左右,一个组里至少有一位综合能力强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学习,同时每组有一名学困生或待进步学生,全组所有人积极帮助这名学生进步,组与组之间通过评比竞争“班级最优秀学习小组”。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合理编排下,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各有学习任务、目标、进步空间。学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每年,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居全县前列。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成绩,自2005年以来,连续11年获得全县第一。学校也由这几年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四环双向活动式”教学模式和“5+25+10”课堂教学结构,并广泛用于课堂教学。2014年,在龙山县教科所的推荐下,四小被湘西自治州评为“课堂改革样板校”。不论用哪个教学模式教学,在四小的课堂上,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角、自主学习的代言人。

特长发展――打造学校品牌“新名片”。“我的学习我做主”是四小学生最开心的表达。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选择权,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选择特长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生的特长发展,学校在整合有效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有限的师资力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特长。除扎扎实实开展艺体等教学工作外,学校每期都会组织舞蹈、合唱、英语、科技制作、作文、书法、电脑操作、绘画、声乐、民族器乐、田径、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10多个训练队,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训练。每年,在县、州级举行的各类学生特长比赛中,从兴趣小组选派的学生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尤其是艺体队,仅2013年一年,在湘西州独奏、独舞、独唱“三独”比赛中,就取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成绩;在全县“三独”比赛中,获得1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006―2012年实现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对抗赛小学组团体总分四连冠;2003―2013年五届夺得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自2004年以来,在龙山县、湘西州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分别夺得60个第一名和20个第一名,打破县纪录8项、州纪录6项。

办学21年来,四小一直坚持并成功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学生。从该校毕业的学子中就有奥运冠军龙清泉,清华学子杨冬英、马丽娅等。每年,四小都能收到从龙山县高级中学、华鑫实验学校和湘西州民族中学等学校发来的高考喜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面对这点点滴滴来之不易的成绩,张小华校长舒心地笑了。

“我们的学校在不断发展,我们的名校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对于未来,张小华成竹在胸。一份创办边区一流名校的计划书已然成形:管理重品位、教师有品行、育人讲品德、教学出品质,以致办学创品牌……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四小学)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理障碍浅析 下一篇:儿童阅读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