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高中知识水平下的防雾眼镜创作

时间:2022-10-19 05:43:36

在现有高中知识水平下的防雾眼镜创作

【摘要】通常市场上的电子防雾镜是民用银镜经车边、打孔。丝网印刷。电脑刻花、镀膜、喷砂、钢化 等深加工、再组装电热膜及其它必要配件后,使其通过通电发热,再镜面有效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蒸汽遇冷凝结,从而达到防雾效果的新型浴用镜。借鉴上述原理,应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研究,通过导体通电产生热量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防雾眼镜创作。

【关键词】高中物理知识;防雾眼镜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TQ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80-01

每天上学进入教室,冬天的气温总会让我的眼睛蒙上一层薄霜,朦胧一片,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这一问题成为我最近以来的最大困扰。又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科学解决这一问题呢?怀着弄弄的不解,我继续我每天的课程。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导体通电发热,教师在课上的讲解,让我走进了一个新的科技殿堂,是啊,导体通电发热,这是不是解决我一直以来困扰的方向呢?脑子里一直回想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生活和理论如何结合呢?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得知,冬天眼睛上霜的原因是由于眼睛在室外环境中,由于热量传导给空气,导致自身温度降低,而进入室内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温度远远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镜片上,这样就出现了“上霜”的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呢?思考着今天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笔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认为,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重点需要考虑的就是眼镜温度问题,只要进入室内时,眼镜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之间的差异性较小,那么就不会出现“上霜”问题了。正如课堂老师所讲授的,导体通电产生热量,如果在眼镜上加装一定的通电导体,那么眼睛温度是不是就能够达到室内温度的标准呢?通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冬天北方地区的室内温度通常为21℃-26℃,这个温度,通过导体发热,很容易实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时间,笔者有如下设计方案:

一、 设计方案

首先,将眼镜片祛除镜框,然后在两个镜片四周用漆包线绕一圈,通过 502使之固定,最后安装在镜框上,通电即可完成除霜的要求。

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上述内容完成之后,在镜框上加装开关和电池的时候,出于美观的考虑,最好使用纽扣电池,和漆包线两段连接之后,即可完成整个实验。

二、 实验原理

利用漆包线构成电阻,供电之后,电阻产生热量,传导给镜片,使之温度和室内温度差异性最大限度缩小(根据所选用的电流强度的不同,有可能出现镜片温度大于室内空气温度现象,不影响实际使用。)

三、 使用方法

进入房间之前,提前两分钟打开加装在眼睛腿上的开关,对镜片预热,即可达到除霜的效果。

四、实验感想

通过这次实践操作,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对于生活来说同样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从身边的问题出发,多想一想学习到的内容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自如。这次实验过程中,笔者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整个实验。通过这次小发明,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我将更有动力的去思考和应用,力图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来完成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吸收和掌握。笔者认为,学习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手段进行吸收和总结,才能能具有其必然的现实意义。同样,学习到的内容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并不应该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作用。

五、结语

通过这次实验,笔者学习到很多东西,从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说,本次实验,充分的体现了其实践性学习的要求,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 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深入观察、 实验、 调查、 设计等, 对有关信息或素材、 材料进行采集、 整理,然后运用分析推理、 归纳、 总结等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其独到的认识,并得到研究结论或制作出小模型,这种物理科技活动属于知识创新型.与知识灵活运用型不同,在知识创新型物理科技活动中所提出的观点, 一般说具有比较独到的见解或创意. 虽然对实际生活的意义并不一定非常重要,但是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相信通过此次探究和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将会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从社会语言功能角度试探析谐音成语广告的利弊 下一篇:机械镀锌工艺的控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