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

时间:2022-10-19 04:26:34

论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当今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智能化设计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它又需要怎样的设计原则?

智能化生活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人造物从手工艺制作向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转变,能源的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巨变。20世纪的信息产业革命使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纵观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造物”(包括手工艺品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出的产品)的发展史。“人造物”的创新则是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因素,而智能化则是“人造物”的重要发展趋势。

1.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智能化

如今,智能产品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面部识别技术让使用者仅凭自己的脸就可以打开房门;智能马桶可以根据粪便检测出使用者近期的健康状况,并与个人的电子病历同步记录;苹果公司的iPhone指纹识别技术降低了手机购物存在的资金盗用风险……这些已经实现的智能产品,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也让我们憧憬着更美好的明天。

可以肯定,在未来更多种类的智能产品将给人类带来更加人性、便捷的生活。

2.智能化设计的特征

人类的智能化生活,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科技支撑之上。新材料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支撑着智能化设计。因此,智能产品一定拥有高科技含量,其必然伴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智能化生活的前提。

智能化生活的特点是使生活便捷化,节约人的体力和时间。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造再到数字控制,体现的不仅是科技的发展,也是人类不断节约体力的过程。智能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这种体力节约再向前推进一步。

智能化设计带来的风险

1.精神孤独和情感异化

智能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在智能化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在深度和频率上都被弱化。就像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构造一个由大量幻景、人造物和虚假表象组成的社会[1]。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朋友聚餐、家庭聚会变成了大家刷微博、玩微信的场所,传统的寒暄问候和面对面的交流逐渐被虚拟的交流方式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一串串可以存储和复制的代码所取代。但情感交流是人类的天性,这种科技带来的虚拟必然会引起精神的孤独感和情感的异化。

2.人体功能减退

产品的智能化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医疗诊断……传统体力劳动逐渐被按键所取代。但过分的智能化,会增长人的惰性。在能够遥控操作的情况下,人在本能上不愿亲自动手操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长时间如此,人的部分功能将会面临衰退。智能产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却可能带来人体功能的衰退。

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

1.健康的原则

产品设计的最终对象是人,产品创新应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为:一是要考虑人的身体健康,智能产品要能给人适宜的体力负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劳动本能。例如,残疾人康复器械的智能化设计,适宜的负载对于病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倘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智能化而降低对病人基本操作能力的要求,结果只会本末倒置。设计具有沟通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特质,应通过其强大的物质属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2]。因此,智能产品创新应始终有一个“度”,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走向完全智能化的极端。

2.伦理的原则

产品的智能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伦理风险。如生物克隆技术,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克隆出“产品”意义上的“人”,但这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料的伦理风险。“设计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也有可能把世界变成垃圾场。”[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智能产品创新也“表现为对人的‘自由’的介入”和对伦理规范的遵循,[4]厂商、设计师、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应被纳入到伦理的规范中。在产品创新时,要符合人与人、人与“人造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

3.可持续的原则

智能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生活模式应是可持续的,只有这样,才会真正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谐调发展。当前,受经济利益驱使,有些智能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某些产品的所谓升级仅是外观的更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创新。这种情况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浪费。因此,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的原则对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划。

结语

当今,智能化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趋势。探讨智能化设计的设计原则有着先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智能化是产品创新、发展的动力。要本着要健康、伦理、可持续的原则,消弭智能化生活带来的健康风险、伦理风险和对环境的伤害。用科学的原则,为人类的智能化生活探寻一条长久的发展之路,在可持续发展中彰显人的智慧和价值。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黄啸(1989―),男,汉族,北京市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方向。

上一篇:详解劳务承揽实操运营模式 下一篇:试论我国室内陈设艺术设计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