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 第2期

时间:2022-10-19 03:48:43

对门新来了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尽管穿了一身簇新的衣服,但那口浓重的河南方言还是掩不住他初来乍到时的羞涩和紧张。遇到过他和对门男主人几次后,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他又到了上学的年龄,便被父母接了来,暂时住在舅舅家里,借读于附近的小学。

这显然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起初还有一两个同龄的孩子出于好奇和新鲜,千方百计地接近他,并讨好他教授自己一些好玩的游戏。但那新鲜劲一过,周围的小孩子们便纷纷地远离了他。但男孩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孤单而显得寂寞,他似乎开始慢慢习惯了北京的生活,或者,是习惯了被人孤立的无助与失落。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花园深处的一张木椅上,沉默不语地抬头看天。有时候我刻意地想要走近,与他聊几句话,却每次还没有在他身边坐下,他就条件反射似的结束了自己的观望,背起书包快步走回家去。

他的舅舅大约在一个单位做着不大不小的官,常常就有人提了东西,在没有月亮的晚上贼头贼脑地过来送礼。每一次我都看见是男孩在开门,有时客人为了搭讪,客气地说句废话,问他陈科长在吗,他就冷冷地闪开身,朝沙发上一努嘴,算是做了答复。他这样的举止常常会换来舅舅的呵斥,说:“小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说句话还累死你不成?!”但有时候,做舅舅的也会冷淡着脸装作品茶,对来客连欠身迎接的力气都没有。

有一次我在楼道里遇到他的舅舅,正在接听男孩班主任打来的电话,说他上课心不在焉,作业也应付了事,竟然还在上面画起画来。他的舅舅便问画的什么,老师便回说画了一大瓶茅台,一小瓶二锅头,还有个一只眼睛兴奋发光一只则冷淡白眼的男人脸。这件事的当天晚上,我便听到对门传出男孩被打的委屈的哭喊声,还有他的舅舅气愤的责骂声。几天后我便见到了男孩的父母,他们提了东西小心翼翼地敲着对面的门,将手里的水果紧张地提起放下,又放下提起。片刻之后门打开来,男孩首先冲出来,抱住了他的母亲。男孩的舅妈客气地将东西提过去,又假装唠闲话似的说:“这孩子不知道是想你们了还是不适应北京的生活,上学上得没他舅舅那时带劲啊。”这句话立刻让做父母的局促不安,一个劲地说这孩子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实在不行等过阵子还是把他送回河南老家去吧。

最终男孩还是留了下来,一天天背着书包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并变得越发地沉默寡言。我也只有在他和流浪狗玩耍的时候,才能够从他的脸上瞥见一抹孩子才会拥有的童真。

暑假到来的时候,男孩终于有机会回河南老家。他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我又在花园里遇见了他。不知是因为要回家的兴奋还是因为他与流浪狗玩得开心,竟然没有介意我坐在他的旁边,并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搭讪。当我试探着问他喜不喜欢自己的舅舅时,他头也没抬就冷冷道:“他就会装模作样!”说完了便不理会我的惊愕和更多的问题,带着流浪狗走开了。

我在夏日傍晚蒸腾着暑气的路灯下看着这个背影孤单的男孩,无声无息地拐过一个楼角消失不见。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每一个小孩都曾经盼望着快快长大,可是这样被俗世里摸爬滚打的大人们一路逼迫着催熟了的冷漠小孩,我却宁愿他在童真的温暖躯壳里待上一会儿,再待上一会儿,一直将这个童年的梦做到天光大亮自然醒。

上一篇:这些年母亲教会的人生 下一篇:心大了,所有的事都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