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中”享受人生

时间:2022-10-19 02:59:13

在百度中输入“中国最美的乡村”几个字,你就会看到满满的网页全都显示的是――婺源。点击进去,你会被一张张图片吸引,你会想,世界上真的还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吗?这是某位画家的油画作品吧?或者这照片肯定被PS过!还有人会说,中国最美乡村,祖国大好河山千千万,凭什么你婺源就会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呢?我也是带着这种种的疑问,开始了与婺源的结缘。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他是中国最美的乡村。话说1987年春,著名香港摄影家陈复礼来婺源,小住一周,当时的婺源县委书记也陪了一周,陈复礼的照片先是南昌的江西省文联展出,陈复礼在前言中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农村。陈复礼先生拍摄的婺源长滩古村的照片,取名《天上人间》,获国际摄影金奖,画面上就是那令人心醉的油菜花盛开的景色。后来婺源的旅游策划的同志,就利用婺源照片在国际或金奖的良机,把陈复礼先生的话修改一字,把“农村”改为“乡村”。一传十,十传百,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于是就有了“中国最美的乡村”这块金子招牌!

当确定要到婺源录制节目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期盼,同时也庆幸在工作之余,还能到这么仙境的地方来走一走,我夜不能寐!第一次到达婺源,就一个感觉,这个地方太干净了!采访几天内,我竟然在县城马路上没有发现一点垃圾,甚至是树叶,让你手里拿着个纸片都不忍心扔在地下,生怕破坏了这里的和谐。想想现在的城市生活,熙熙攘攘,虽然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努力,你是不是会因为走到某个苍蝇满天飞,垃圾袋到处扔的地方而惆怅呢?是不是因为衬衫穿一天就变成黑色而骂街呢?我问如何才能做到这么干净,县委书记周遐光说,在婺源,他们不但有专业的环卫工人早、中、晚三次打扫,每一位老百姓都是环卫工人,都在保护着婺源的环境,为的就是给第一次来婺源的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的确,这个印象太加分了,谁会希望客人到脏兮兮的家中来做客呢?

发展乡村旅游

农民有了致富法宝

婺源,是“山乡”亦是“水乡”,是“茶乡”亦是“书乡”,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这里四季皆景、老少咸宜,春赏金花、夏探幽洞、秋观红叶、冬访鸳鸯,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绿色小康县。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婺源,一句“美丽乡村,梦里老家”的呼唤,带来了多少游客寻梦的脚步。

而在十年之前,婺源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常年外出谋生解决温饱,发展十分缓慢,“三省交界边穷县,山清水秀路难行。”则成了当时婺源的真实写照。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破解发展瓶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道“难题”。

让山水“流金淌银”,成为富民的“聚宝盆”。2001年,婺源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打“文化与生态”两张牌,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先后编制了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等四个层次规划;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举措;制定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等8个《管理办法》,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印象最深的事

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你还有什么样的烦恼呢?县委书记周遐光的话说:每天看着这么美的景色,所有的忧愁都忘掉了,以前每天睡5,6个小时,第二天下午就犯困,来到婺源当书记,第二天下午从来没困过。空气相当的好,负氧离子达到13万多,而大城市的负氧离子才是几百!欢迎大家到婺源来洗洗肺!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到一对上海夫妇,两人曾均是白领,年收入20多万,在上海有房有车,按说也是很多有志青年的所羡慕的对象了。可2年前两人却双双辞去工作,到了婺源租了40年的百年老房,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在敬佩的同时,你就会想,我们整天在拼命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是因为有钱吗?还是在这里沐浴着阳光,当我们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漫步在乡间的时候,你听到的是潺潺的流水,是鸟儿的鸣唱,你看到的是白鹭低飞、野鸭戏水,你闻到的你是花香还有稻香,呼吸到的是很新鲜的空气,这种享受是千金不换哪。所以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逃离了喧嚣的城市,选择了婺源,一个他们想老死在这里的地方。哎,激动之余还是要回归现实,我是目前没有这么大的魄力,至少每年到这来静心小憩一下也好啊!

离开婺源,恋恋不舍,总想着如果有一天不工作,我也要向那对上海夫妇一样在那常住不走。怪不得连国际影星周润发每年都要到这里来小住,有些地方你去过一次就不再想去第二次,可是婺源为什么让人来了就想留下呢?

上一篇:李氏扶正气罐疗术 一技在身终身受益 下一篇:健全农村财务公开体系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