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文教材的三个方法

时间:2022-10-19 02:12:42

用好语文教材的三个方法

【摘要】本文基于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在依据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用好、用活、用足教材,通过潜心会文,以教材为例子有针对性地拓展教材内容,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72-01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具有多元文本资源,其中很多例文描写精妙,富有指导意义。语文教师要抓住作者在描写上的闪光点,顺势引导促其体悟,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潜心会文,用好教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的思想内涵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教师要善于从有价值的问题入手,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入阅读,真正用好教材,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课文主要以“珍贵”一词为线索,围绕着“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四个环节表现了教科书的珍贵,以及对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精神的赞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当时延安地区教科书的珍贵与来之不易,教师主要提出以下问题:1.同学们,对于你们来说,教科书最为平常不过了,文中却说“珍贵的教科书”,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并思考:教科书真有那么珍贵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为什么孩子们对教科书那么渴望呢?张指导员是如何对待这捆书的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教师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准确理解课文思想主旨,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当例子,用活教材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句话真切地道出了教材的本质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文本教材的语言特点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才不致于在课堂中束手束脚。如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鲸》这一篇说明文,作者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表现手法描写了鲸的特点,从而使学生W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生硬学习课文,笔者指导学生阅读:1.最大的鲸有多大?最小的鲸呢?作者为了使我们对鲸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采取了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如果让你来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你会用上什么方法?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这句话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这句话中的“必须”一词可以去掉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教师主要从教材文本中有独特语言表达方式的句段入手,让学生不仅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而且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这样教学,立足于教材又用活了教材,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针对性地拓展,用足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应当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能走进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从而用足教材。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一课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课文主要讲述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才智过人、神机妙算。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对文中人物的正确评价,教师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孔明神机妙算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从文中的描述,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周瑜呢?请你结合课文说说对他们的评价。基于对文中主要人物以及事情经过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了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笔者在教学时主要以文本教材为依据,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根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笔者提出以下问题:这篇课文为什么以“孔明借箭”为题呢?既然是“借箭”,那么孔明把借的箭还回去了吗?什么时候还?在什么地方还的?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到原著中去寻找答案吧!这样教学,以文本教材为基础,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的连接点入手,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真正用足了教材。

总之,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既要凸显教材的导向作用,又要超越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在自主建模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少教多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