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94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8 10:45:57

摘要: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观察94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的患者,随访其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分析TACE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48.9%(46/94),2年生存率为24.6%,3年生存率为6.3%。首次TACE治疗后14d,外周血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为49.4%。TACE治疗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好转率为17.07 %,Quality of Life Sale (QOL)评分好转率为26.83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疼痛评分改善率为35.9%。但对于巨块型肝癌,1年生存率仅为3.2%,且TACE术后3个月,KPS评分恶化率为41.9%,QOL评分恶化率为35.5%。结论 TACE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抑制癌细胞活动,但对巨块型肝癌效果有限。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原发性肝癌;生存质量;生存率;甲胎蛋白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目前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常见手段,对于已无法外科手术切除或切除后复发的患者,TACE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我们观察了近年来在我科行TACE治疗的9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感染科住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94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临床诊断和分期标准[1]。其中男性83例,女11例,首次TACE时年龄18~63岁,平均(46.3±10.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彩超、CT、MRI)等确诊原发性肝癌并排除其他部位肿瘤的肝脏转移。首次TACE前患者CHILD分级A级47例,B级37例,C级10例。TACE术前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心肺功能不全及神经精神疾病,本观察除巨大肝癌破裂出血或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TACE的患者外,所有患者均行2次及以上TACE治疗,平均(3.5±1.7)次,共328例次。

1.2操作与药物 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以Seldinger法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导丝引导下置入血管鞘及导管,DSA造影确诊,再将导管置于肿瘤供血管,根据治疗前临床特征及造影所见,决定化疗栓塞药物种类及剂量。328例次TACE治疗中,313例次使用超液化碘油,3~30ml/次,平均(11.2±5.7)ml。同时,95例次使用羟基喜树碱(10.7±3.1)mg,85例次使用洛铂(49.0±7.6)mg,80例次使用表柔比星(9.0±1.9)mg,69例次使用吡柔比星(8.5±2.4)mg,70例次使用其他化疗栓塞物质。术后辅以内科综合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测量每个肿瘤最长径之和,完全缓解为肿瘤完全消失并维持4w,部分缓解为肿瘤缩小30%以上并维持4w, 肿瘤进展为肿瘤增大>20%,肿瘤稳定为非上述情况。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合称有效。KPS评分:增加≥10分者为好转,不变者为稳定,减少≥10分者为恶化。QOL评分:极差为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各率的计算以%表示。

2 结果

2.1生存时间 94例患者治疗6个月时,存活82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达到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27例,进展30例,有效率为26.60%。随访12~36个月,患者生存期超过1年者48.9%(46/94),超过2年者24.6%(17/69),超过3年者6.3%(3/48)。

2.2生存质量 患者介入前KPS评分为(74.3±16.7),介入后6个月存活的患者中,好转率为17.07 %(14/82),稳定率为62.20%(51/82),恶化率为20.73%(17/82)。患者介入前QOL评分为(41.7±9.6),介入后6个月存活的患者中,好转率为26.83 %(22/82),稳定率为56.10%(46/82),恶化率为17.07%(14/82)。评分与随访时间不位于任一次TACE操作后7d内,下同。

2.3症状变化 第1次TACE术后,疼痛消失或VAS评分改善患者29.2%(21/72),腹胀、腹水缓解患者21.4%(6/28),纳差改善患者71.2%(57/80),无腹水体重增加>1kg患者13.8%(13/94);接受TACE治疗6个月存活患者中,疼痛消失或VAS评分改善患者35.9%(23/64),腹胀、腹水缓解患者58.3%(7/12),纳差改善患者50.7%(38/75),体重增加>2.5kg且无腹水患者23.2%(19/82)。

2.4 AFP变化 首次TACE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高于检测上限(50000ng/ml)的患者21例, 5例下降至数值可测。AFP检测值位于正常范围的患者15例,治疗后有7例AFP值下降,首次治疗前AFP升高但处于可检测范围的患者58例,34例AFP水平下降。表1反应的是首次TACE治疗前后,不同AFP水平的患者,AFP下降率的平均值。

2.5巨块型肝癌 本观察中有巨块型31例,大小(10.8±3.1)cm,AFP均高于10000ng/ml,均合并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或腹膜后淋巴结异常。TACE术后不足1年死亡的48例患者中,巨块型肝癌占30例。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或VAS评分改善的患者9.7%(3/31),腹胀、腹水缓解患者12.9%(4/31),纳差改善患者32.2%(10/31)。但KPS评分恶化率为41.9%(13/31),QOL评分恶化率为35.5%(11/31)。

3 讨论

肝癌与正常肝细胞主要供血管不同,TACE能超选择地栓塞肿瘤供血管,一定程度地抑制肿瘤生长,加之其操作便捷迅速、微创、可重复,TACE术目前已成为针对HCC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没有远处转移的HCC患者,不论癌肿是否具有可切除性,都可开始TACE单独治疗或与手术联合治疗,TACE也并可用于肝癌破裂出血的止血及肝转移瘤的治疗[3]。接受TACE治疗6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效率为26.60%。疼痛消失或VAS评分下降2分以上患者35.9%,腹胀、腹水症状缓解患者58.3%,纳差改善患者50.7%;患者生存期超过1年者48.9%。说明TACE治疗在改善症状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AFP是肝细胞癌的标志物,正常肝细胞再生及肝癌细胞活动时合成释放,但后者可达极高的水平。由于AFP并非于所有肝癌患者都异常[4],因而AFP正常时,其数值变化无法反应肝癌活动情况。本观察中,第1次TACE即可使部分AFP增高的患者的AFP下降,说明肝癌细胞活动在TACE能后得到一定控制。

几乎所有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年内死亡,第1次TACE术后KPS评分恶化率为41.9%,QOL评分恶化率为35.5%,说明TACE对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较差,但是,由于其仍可改善部分患者症状,因此可用TACE对巨块型肝癌进行姑息治疗[5]。

TACE的远期疗效有限,根据本文的观察结果,患者2年生存率为24.6%,3年生存率为6.3%。主要原因为肝肿瘤与正常肝细胞存在交叉供血、无法彻底栓死所有肿瘤细胞,残余肿瘤细胞极易作为"种子"迅速生长导致肿瘤复发。因此可选择手术联合TACE治疗降低复发率。考虑到TACE术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对于非晚期肝癌的患者,我科常规嘱患者行1次/月TACE连续3个月,之后每2~3个月复查CT决定下一次治疗时间,尽量在抑制肿瘤复发与患者机体承受治疗的能力之间寻找合适的间隔期。

TACE术后内科综合治疗不可忽视。由于患者肝癌复发的风险,与患者乙肝病毒载量明显相关[6],故对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乙肝患者,均需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含有斑蝥、人参等成分的药物可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7],其注射剂、口服药均常用于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同时,我科处理消化道症状常用阿扎司琼、平衡盐溶液等对症治疗,护肝降酶常用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

综上所述,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各阶段患者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需注意联合内外科综合治疗方案。TACE对非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对于并发症多的晚期巨大肝癌患者效果有限。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等.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5): 321-328.

[2]Hsieh YC, Yap YS, Hung CH,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pain among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Radiol,2013, 68(6): 600-607.

[3]Nishikawa H, Arimoto A, Wakasa T, et al.Effec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prior to surgical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t J Oncol. 2013, 42(1): 151-160.

[4]Zhang G, Ha SA, Kim HK, et al. Combined analysis of AFP and HCCR-1 as an useful serological marker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DisMarkers, 2012, 32(4): 265-271.

[5]Kim JY, Lee JS, Oh DH, et 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nfers survival benefit in patients with a spontaneously ruptur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 24(6): 640-645.

[6]Qu LS, Jin F, Huang XW.High hepatitis B viral load predicts recurrence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J].J Gastrointest Surg,2010,14(7):1111-1120.

[7]张爱萍. 斑蝥酸钠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 679-681.

上一篇: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