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衔接理论谈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18 10:45:20

从衔接理论谈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一直被人们看成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提高阅读能力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连贯和衔接在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揭示阅读中的连贯和衔接,提出传授连贯衔接知识比单纯地传授语法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篇的中心内容是语义连贯,使语篇达到整体上的语义连贯是各种语篇的共同要求。通过对语篇进行语言分析,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和准确掌握文章的主题。因此,把涉及语篇的连贯和衔接的最基本的知识引入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可加深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解,加强其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衔接理论的基本内容

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他们是为了探讨语篇如何连贯而对衔接手段进行研究的。在韩理德看来,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其次,作者认为一组句子组成语篇要有一定的机制,并把这种组成语篇的机制称为谋篇机制(texture)。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谋篇机制。这种谋篇机制是由一个个纵横交错的衔接纽带(cohesion ties)组成的。例如:

John had a wife but he couldn‘t keep her。

在这个句子中,wife 和 her 可以互为解释,前后两个小句便从意义上链接起来。衔接纽带连接的两个成分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内,也可能出现在相邻的两个句子中,有时还可能隔句隔行,相距甚远。作者把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手段,另一类是词汇手段。其中语法层包括照应、替代、省略以及连接。词汇层包括搭配与重述。包括人称照应、指示照应、以及比较照应。

为了进一步阐明衔接的概念,请看下段选自《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的文章: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gift giving may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even though the desire to convey a feeling of friendship is often universal.(1) Here i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2)Japan is a gift giving country.(3)It is not unusual in Japan to offer a gift to a person who is leaving or has been helpful.(4) When people do that,the gifts tend to be substantial and expensive.(5) However, at least in the typical Japanese style, it is not required to attach a thank-you note or card to the gift.(6)

在上述段落里,(1)句中是由表示让步关系的even though将前后两个小句连接起来。在(2)和(1)之间存在着表例证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是通过an example来连接的 。在(3)和(4)中,词汇 Japan gift 的重复,Japan和 country的上下义以及 give offer 的同义组成衔接链将两个句子衔接起来。在(4) 和(5)句中 do that动词性替代代替前句所提到的 offer a gift to a person who is leaaving or has been helpful 从而通过替代手段达到前后句意义上的衔接。(6) 和 (5)衔接词however表对比关系,衔接词at least表强调语义关系。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句与句间意念的联络关系就是连贯,表现这种语义连贯的形式就是衔接。研究文章的连贯和衔接对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衔接理论在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是一种语言交际,是积极的思维活动,决不是消极地对书面字符进行识别和接受。读者对文章的字面意义的理解,是对文章的最低层次的理解。但读者如不具备对文章各个意念相互联系的逻辑判断能力,就无法达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标。而如果我们对文章各个意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弄得清楚的话,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由此可见,成功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读者对语言知识(语法、词汇)有正确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求读者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作者在写作时都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每篇文章都有它自己一定的中心思想,作者在安排语言材料的时候必须围绕着写作的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安排。所以说,文章的段与段之间必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文章的意念联络关系,而这种意念联络关系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样,在每一段里,也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段中的每一句都必须要阐明本段的中心思想,句与句之间也必然有着内在的意念联络关系,而这种意念联络关系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段落和段落之间、句与句间的意念联络关系,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文章或段落的连贯,而表现它的手段就是衔接。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衔接手段和结构形式,推导出句与句间、段与段间逻辑关系,从而不仅达到对文章的字面理解,更重要的是达到对文章的释义理解。

我们可以在阅读课里对课文中出现的连贯和衔接现象给学生传授有关的知识。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存在着前面所阐述的衔接手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连接的衔接手段对于篇章的理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衔接手段的连接一层又可细分为详述、延伸以及增强。其中详述包括换言in other words, that is 。举例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o illustrate。阐明or rather, by the way, in any case in particular, as I was saying, in short, to sum up, actually。延伸包括增补、转折but, ye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变换。增补又可分为肯定连接and, also, moreover, in addition、否定连接nor, neither ..nor。变换包括对立on the contrary, instead、除外apart from that, except for that。增强还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时空then, next, first. .then, just then, in the end, at once soon, after a while、因果so ,then, therefore, in consequence, for that reason, for that purpose、条件in that case, otherwise, if not ,yet, though ,however、话题 in this connection。

除此之外,词汇衔接表达一种具体的意义关系。韩礼德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重述和搭配。重述具体到词汇项目上可以是同一个项目的重复、同义词、上义词、反义词等。而词汇搭配表示出现在同一个语意场的项目同现的现象。还可通过重复关键词组来实现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语义连贯。指代和词汇衔接,特别是词汇重复,通常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组成衔接链:当一个项目多次出现是,有时以代词形式,有时以词汇形式,从而形成一个由多个链环形成的衔接链,在语篇分析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四、从语篇的角度谈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语篇的完整统一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cohesion)和语义的连贯(coherence)来实现。语篇能力也就是超句平面上组织语段的能力。

目前在阅读训练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忽视对语篇结构的研究,忽视词汇、句型、语法和连接词语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往往感到某些语言现象与语法规则有些出入,这种死抠语法条条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因此,在教授语法时要结合语篇和语境来进行,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阅读课最能体现语篇整体教学的特点。结合语篇知识,理想的阅读教学步骤为:

step1 ⑴ Brainstorming

A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background

BIntroduce the customs about the text

⑵ The first reading (skimming)

Decide if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step2 ⑴ The second reading (scamming)

⑵ Discuss the details or events.

step3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e text with the help of the cohesive ties

通过这几个步骤,突出了阅读课的特点,加强了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领会了文章中心思想,为口头交际做好准备。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运用能力。

在我们学过的单词中,有些词义不只一个,这就需要视具体情况来具体判定。比如选自《商务英语泛读》第一册的下面这个段落:“Marketing i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the conception,pricing, promo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deas,goods and services to create exchanges that satisfy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1)Note the wide range of this definition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ajor points: Marketing exists to create exchanges that satisfy the goal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2)词组create exchanges 和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以及单词 satisfy的重复达到了衔接上下文的目的。通过上下文的互相衔接,我们可以推测objectives和goals是互为解释的同义关系。所以根据上下文的衔接纽带来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由此可见,只有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够取得满意的阅读效果。

五、结语

从过去以词汇和句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升到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教学侧重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研究语篇的构成,分析、领会词汇句型和语法连接词语的语篇衔接作用,这样做有助于在语篇训练中“激活”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扎实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试论信息时代学习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