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治疗社区发热病人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8 10:27:49

布洛芬治疗社区发热病人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发热病人的病因构成、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1月~2009年2年在社区诊断明确的52例发热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感染性疾病40例,其中细菌感染25例,病毒感染15例。全部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完善有关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有效率为90.4%。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的主要原因,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多数发热患者的病因,布洛芬退热效果显著。

【关键词】发热;病因;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66-01

发热是社区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现选择我社区2007年11~2009年2年的52例发热病例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分析,并对布洛芬的退热效果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3~74岁(平均46.5岁);体温39.0℃~40.2℃;发热时间1~7d。

1.2 诊断方法:52例全部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完善有关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血清学和(或)细菌学诊断35例,影像学诊断5例,通过活检或病理诊断3例,经试验性治疗诊断9例。

1.3 病因分析:52例中,感染性疾病40例,风湿性疾病6例,肿瘤性疾病4例,其他疾病2例。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美林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含布洛芬20mg/ml)7~10mg/kg•次,4~6h可重复给药,24h不超过4次,同时常规采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及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但不使用其他退热药和物理降温等退热方法。

1.5 疗效评价:显效:用药后6h内体温下降>1℃;有效:用药6h内体温下降(0.5~1.0)℃;无效:用药6h内体温未下降或下降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52例患者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

3 讨论

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解下,维持人体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口腔温度范围约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在病理状态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增多或者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发热。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直肠温度在37.6℃以上,可认为有发热。发热的原因很多,按有无病原体入侵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本组资料中,感染是发热的主要原因,占首位。有研究表明,在引起病人的具体病因中,感染所占比例约为70%左右。本研究感染比例显著高于一般资料,这可能与本社区为沿海地区,海鲜食物供应较为丰富,而附近居民又喜食半生不熟海鲜有关。在发热的诊断中,首先要根据标准确定发热的诊断,再进行病因诊断。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目前尚无一套公认的常规检查流程来作出病因诊断,常用的发热诊断策略是首先从前期的病史、体检、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寻找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线索。若有有价值的线索,则安排针对性检查。若未发现或发现有价值线索间相矛盾时,则按常用的标准诊断流程进行处理。社区发热患者首先考虑感染引起,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胸部透视。同时B超、CT、MRI对于复杂病例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3例发热患者就是通过腹部B超及RMI确诊的。长期随访对于及时发现及纠正误诊有很大帮助。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增加白细胞的趋化性,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只要体温

非甾体抗炎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解热镇痛药,本组使用的布洛芬混悬液为环氧化酶抑制剂,既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其退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刺激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刺激素,增加散热过程,并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从而达到退热效果。本文通过观察显示,布洛芬退热疗效可维持6~8h,治疗有效率为90.4%,且布洛芬为果味混悬液,口服方便,胃肠刺激小,且副作用少,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有宽,徐彬彬.原因不明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J].上海医学,2000.23(2):112-113

[2] 李刚.不明原因发热171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39-40

[3] 王心祥.发热待查241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学,2000,18(3):198

[4] 徐宝平,申昆玲,江载芳,等.744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9):549-552

[5] 张新颖,尹洪臣.长期发热儿童1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388-390

[6] 张黎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策略[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07,22(7):6-7

作者单位:510300 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新人民医院

上一篇:骨肽注射液用于骨折愈合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病人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