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慧

时间:2022-10-18 10:14:01

孩子的智慧

一个年轻人往河边走去。快到水边时,一个小孩喊住了年轻人:“叔叔,来帮我捉鱼。”

年轻人一脸伤心,他没去注意孩子,甚至看也没看孩子一眼。年轻人今年又没考上大学,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年轻人觉得他完了,这一生都完了,没有任何希望了。年轻人甚至都不想再活下去。

那个孩子,喊过年轻人后就看着他。孩子还不懂得伤心,他看不出年轻人在伤心,他只知道年轻人没睬他。孩子于是又喊:“叔叔!我叫你,你怎么不理我呀?”

年轻人这才注意起孩子来,年轻人发现孩子赤脚踩在一个小水坑里。

见年轻人看他,孩子又说:“叔叔,来帮我捉鱼。”

孩子说着,两只手合拢,把水里的鱼捧出来,然后又把鱼放进河里。孩子一边做着,一边跟年轻人说:“河里在退水,这个小水坑马上就干了,如果不把鱼捞出来,这些鱼都会死掉。”

孩子催促道:“叔叔,你快来帮我一起捞吧。”

年轻人竟听从了,木木地走进水坑里。

孩子大叫起来:“叔叔,你怎么连鞋子都不脱!”

年轻人就把鞋脱了,跟孩子一样,合拢两只手在水坑里捞鱼,然后把鱼放进河里。都是一些小小的鱼,在浑浊的小水坑里,那些鱼都露出了白白的肚皮,但放进水里倏地就游走了。孩子见了,很高兴,跟年轻人说:“我妈妈说了,每种动物都是生命,我们要爱护它们。”

年轻人没回答孩子,他还在伤心。因为伤心,年轻人流泪了。孩子看见年轻人流泪,便问:“叔叔,你怎么流泪了?”

年轻人便用手背抹抹眼睛,跟孩子说:“没有,我没有流泪。”

孩子不再追究,孩子这会儿手里捧着一条大一些的鱼。孩子把鱼放进河里后,跟年轻人说:“叔叔,我妈妈还说了,鱼也是生命,如果让它们在水坑里了,多可惜呀。”

孩子说着时,又捧着一条鱼要放进河里。但这回,孩子没把鱼放进水里,而是漏在水边的泥巴上。鱼没在水里,不甘心了。鱼跳了几跳,又跳了几跳,再跳了几跳。终于,鱼跳进水里了。

鱼一到水里,倏地就不见了。

年轻人看见了这一幕,孩子也看见了,孩子跟年轻人说:“叔叔你看,小小的鱼也不想死哩。”

年轻人点了点头。

这个下午,年轻人一直和孩子在水坑里捞鱼。那水坑很小,捞了一会儿,就见不到鱼了。

孩子在水里洗干净手,然后拉着年轻人的手,跟他说:“叔叔,我们回家吧。”

年轻人把手伸给了孩子,然后跟他一起上堤。

[赏析]

《智慧的美丽》讲述的是一个真情故事。那个文化知识渊博、底气十足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实现了他的三个家庭梦想。这一赫赫战绩令人称奇。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在从容自如的角逐中,充分显示出了他的谦虚、智慧、体贴和孝顺。这种扎根在爱心、关怀基础之上的大智慧,之所以具有一种特别的美丽――智慧的美丽,是因为作者在真情写作中,运用了独到的写作技巧。

技巧之一:轻巧地设置悬念,把一个容易流于平淡的故事演绎得饶有情趣。开头写“我流泪了”,让读者产生了阅读的欲望。“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就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更进一步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最后一个环节他使用求助热线,引发了更大的悬念。电话接通后,台上的人选择了片刻的沉默和说与题目无关的话,台下却为之揪心、牵挂,气氛营造到位。最后,当谜底揭晓时,智慧的美丽花朵便轻巧地绽放了,悬念也自然释除。

技巧之二:两条线索交织自如。贯穿全文的明线“我”的情感变化:感动――紧张――着急――流泪。借一个“感动”牵出下文,推进情节,也牵动着读者的神经;暗线是主人公在闯关过程中,智慧和亲情显露无遗,这种让人感动的相互关心,相互思念的浓浓亲情,暗扣了标题:因为令人“感动”,才显出智慧的美丽。

技巧之三:借细节传真情。“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很生动地表现出了他也很思念远在加拿大的妹妹。可是,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却久久不能说话,因为他有太多的话要对妹妹说,一下子又不知从何说起;“而他的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原来,“求助”是虚,“分享”是实。父母为儿子的智慧而感动,更为儿子的孝心所感动。

技巧之四:动人的侧面描写。比如,对主持人的侧面描写:“主持人也很感动”、“主持人很奇怪”、“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王小丫也着急了”。又比如,对“我”的侧面描写:“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望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的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这些侧面描写都衬托出主人公智慧的美丽。尤其是“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

《孩子的智慧》通过写一个孩子无意中救助一个想轻生的年轻人的生命的故事,充分地显示了孩子的智慧,点示了“必须珍惜生命”的道理。

缘事说理,以记叙见长,是本文第一大写作特点。

本文没有《智慧的美丽》一文那样的大悬念,更没有惊心动魄的营救场面,而是淡淡地叙述“孩子要叔叔帮忙捉鱼”这件事。叙事虽然没有一起一伏,但情节却是步步深入,中间穿插着议论点题,最后“年轻人把手伸给了孩子,然后跟他一起上堤。”水到渠成地交代了结果。通篇未出现一个“智慧”,却始终让读者嗅到那淡淡的智慧的温馨。

双线交织,巧妙构思,是本文的第二大写作特点。

《孩子的智慧》写了两个层面的内容,用两条线索平行推进。明线,孩子救鱼,放生;暗线,孩子用行动和语言暗暗启迪年轻人,“河里在退水,这个小水坑马上就干了,如果不把鱼捞出来,这些鱼都会死掉。”――“我妈妈说了,每种动物都是生命,我们要爱护它们。”――“叔叔,我妈妈还说了,鱼也是生命,如果让它们在水坑里了,多可惜呀。”――“叔叔你看,小小的鱼也不想死哩。”最后,明线故事是“救鱼完毕”,暗线故事是“救人成功”。

视觉语言的描写是本文的第三大特点。

“两只手合拢,把水里的鱼捧出来,然后又把鱼放进河里。”

“都是一些小小的鱼,在浑浊的小水坑里,那些鱼都露出了白白的肚皮,但放进水里倏地就游走了。”

“鱼没在水里,不甘心了。鱼跳了几跳,又跳了几跳,再跳了几跳。终于,鱼跳进水里了。”

孩子放生的细微举动中,尤其是“跳了几跳”,又“跳了几跳”,挣扎着游进水里是最精彩的一笔。它用视觉语言启迪那个年轻人,让他“点了点头”,从而悟出了“生命宝贵,必须珍惜”的哲理。

席勒说过,真因智慧而生,美因感情而存。当然,要想智慧绽放出异彩来,还必须有缤纷多彩的知识、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秀品质。如果你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品质这两个条件,你一样可以成为一个美丽的智者,因而拥有智者的美丽。

上一篇:临门一脚――命题作文的“应急之招” 下一篇:智慧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