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本体论情感化设计论文

时间:2022-10-18 09:58:00

自然本体论情感化设计论文

一、禅宗美学之自然本体论诠释

自然观作为禅宗美学的思想精髓,其本体论意义上的心化与空化在艺术作品体验中同样是具有意象性的。在自然观的表述中呈现出对生命存在的感受与对生命意义的信念,并指出生命最充沛的状态,将本体美的触发与萌芽以实践的形式实现,从而使生命得以认知和肯定。禅宗美学自然观的心化和空化同样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文化相融合。宋朝时期,禅僧们游历河川,终日与自然相伴,以直觉体察山林溪流,并与士大夫结友,文化生活充满艺术韵味。通过观察、感受、思辨、知觉、悟觉的过程将动态发展的美以心诠释形,形诠释心,从而达到一种会通的认识。禅者在对艺术的表述中,同样将本体的直觉与事物相融合,体现出从本体到生命的感受。作品不仅要表述物的“体”,更要表述其“本体”,以本证体,更体现作品本身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从而展示其独特的意境美。禅宗美学在物我中对“审相于净心”的要求,目的在于追求艺术作品中超尘拔俗的心性之美。这种修养美学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带来真空妙有、即体即用、悟无所得的哲学意蕴。受禅学影响的宋代文学家坡在空静圆通的禅学理念之下,以追求心性解脱来对抗外在的不自由,这种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同样渗透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自然适宜、物我合一而又宁静淡泊的审美修养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生命美学,更是境界美学。可见,禅宗美学自然本体论所呈现出的精神的体验与价值追寻,禅意作品无论诗歌绘画,均追求对本体的理想境界,表达的是本体的自我,更是追求生命价值的形象,从而提升观者的生命层次,使其震动、感动,或被感化。

二、情感化设计的艺术表现

禅宗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淡泊超然的人生哲学,能赋予当下艺术与设计实践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价值。我们固然处在一个哲学概念创新的时代,通过对禅宗美学自然本体论的研究切合当代艺术设计,从全新的角度呈现符合社会意识需求的、崭新的审美形式。在禅宗美学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做到自我清净,心中有念,使主体(心灵)与客体(自然)处于同一、恰当的状态下。在这层视野上选择设计所需材质:以简洁质朴的表现方式去达到所要表现物体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智慧美。禅宗美学自然观追求淡泊简素、朴拙到近乎不完满来表现的美(如图2)。色彩选择应摈弃绚丽灿烂之色,以清新素雅或纯色(白)为主,这种含蓄、清净之色所表达的美感恰恰是最富有魅力,纯真而朴实的。材料应选择天然古朴的木制品或棉麻,甚至是一粒沙,一颗石的美感,呈现出静谧,虚无的审美情趣。这种美是稍纵即逝的,亦是亘古不变的。正如其自然本体论所强调的心性化的自然美感,是由观到感,观中生感,感中生观,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理解,来对自然美的和谐作出反应,从而展现出内在的生命之美,实现人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诉求。在形态的设计上并无固有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禅宗美学注重“万物归一”的整体观照,即全面地知晓,完整地观察。无论是一幅画或是一件工艺品,都要将其形状、大小及颜色与整体和谐相比较,真正领会它的美。如我们所感受到的自然界事物或风景是美的,不单单是因它独有的形式,更多是因它是以一种创造性的和谐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发现或创造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和谐,并以此作为欣赏的前提或分析的依据。这样更有助于形成对美和崇高的敏锐意识,从而体验到特定“画面”背后生命韵动的和谐之美。只有如此,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情感的体验之妙才能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三、探索与超越

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与后工业文明的来临,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所积淀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禅宗美学的自然本体论作为极高的精神文化成果给出了一条通往艺术的真正的生命路径。在禅宗美学自然审美意识的观照下,我们可以客体去表达主体自身的生命活动,向观者传达出真正的感染力(如图3)。毋庸置疑,观者的内心也应对生命及生命力的感悟、感受和感知有最低限度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对内在又是外在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去判断或创造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美感不仅仅是一刹那的感动,更能够作为隐形的力量充实我们的情感。

作者:丁玮孙晓明单位:连工业大学

上一篇:商业环境情感化设计论文 下一篇:暖设计情感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