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改革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

时间:2022-10-18 09:30:18

期刊改革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

摘要:出版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登记,持证上岗。这让编辑人员感觉到了改革的步伐已加速进行。高校出版社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提高了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期刊的改革也进入了实质阶段,如何转并、如何流动,都需要自己的金刚钻——责任编辑证,这是唯一非社会其他人员不能自由申请的资格证,其价值在于稀缺性。高学历的编辑在出版队伍中无论是年龄、资历还是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员,也正是这种变局,为他们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就会更大。

关键词:出版专业;持证上岗;编辑: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43-02

近来我校期刊中心的编辑随同全国出版同仁一起,沉浸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激起的波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期刊编辑忧心忡忡。

前年编辑就经历了一场运动:上网登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管理系统”,填报责任编辑注册申请表。大家猜测着即将到来的变革,持证上岗意味着岗少人多,如果编辑人员供不应求就不会要求持证上岗,如果现行的期刊数量也不怕没有岗位,那么调整、减缩期刊数量就是下步的趋势。大家更想着高校编辑铁饭碗要打破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企业的做法是走市场,没有了公费医疗走社保,没有了行政级别走岗位津贴,经济危机时会裁员,企业倒闭时要下岗和失业。大家都开始了思考,传统的观念正在转变。

一、体制改革的大气候

面对新世纪出现的种种新的情况、新的挑战,高校出版社如何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开创新辉煌?业内同仁都在思考和研究新的对策。如从总体来说,高校出版社繁荣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深化改革,把出版社的活动真正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200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文,提出了高校出版社的改革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出版体制的转化,即高校出版社的体制以企业体制为主,极少数高校出版社可以保留事业体制。转为企业的出版社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出版多类别、多层次、多媒体教材,满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出版单位改制的方向是让出版社成为独立法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的重要任务,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扎实推进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 第一批试点的19家高校出版单位改革的成功实践,坚定了深化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到位的出版单位通过改革促进了产业发展,社会影响力增强。前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已具备相当的基础,转制成本较低。新体制下高校出版社须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度,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出版社须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涉及到编辑自身利益和饭碗的就是一般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这就是要求编辑将与学校教辅的人不同,要持证上岗,责权利自身承担。文件还提出加强出版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版权贸易等各方面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化出版队伍,为高校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也看出改革也重视编辑个体的利益,培养专业人员,让其在经营中有创新的能力和潜力。出版社也在整合和优化,如同国际上的著名出版公司一样,组成了许多出版集团。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事实上,高校出版社的转企是成功的,有的还上市了,受到大家热捧。

二、学报改革的小气候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窗口”为了反映本校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学报顾及本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科研论文,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拼盘的综合模式。这是一种封闭式、内向型的模式,缺乏竞争与活力。绝大多数学报发行量小、读者少、优稿匮乏、学术质量不高、满足不了高品位读者的需求,社会影响不大;有些学报经费短缺,甚至陷入困境[1~2]。

高校学报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体制改革对学报来说是一次破茧重生,生命的更新。不改革就没有发展,只有改革了,才有希望。高校出版社已在产权制度上探索出一条新路,这为高校学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只有当优秀人才、优质资源和优良环境三者同时具备,才能真正源源不断地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论文。目前,我校正通过多项配套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引导教师和研究生瞄准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高他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显示度,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在深入探讨高校学报改革、发展中,各高校学报应正确定位,根据自身实力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3]。研究性大学学报应该立足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发表学术水平高的文章,强调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去争创国内一流,办出国际水平,进入SCI索引行列[4]。期刊定位需要从确定读者群、刊物的内容与方向、编者与作者群,到确定刊物的编排与印刷级别、价格水平、发行渠道及广告价位,包括了期刊运作的各个层面,是对刊物的一种整体策划和经营[5]。

学报改革的重点应是扩充内涵,解决刊物形式死板、内容单调、信息量小的矛盾,达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另外,学报要实行联合办刊、集团化动作以及专业化、主题化。这在我校进行了尝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地学前缘》,吸引了两校的优秀稿件,而且坚持办主题期刊,其效果较好。

笔者前年就对期刊职业资格申请的发展形势做了预测,学报需要调整结构,像出版社一样转变模式,而且需要集中和整合资源,组成编辑室和发行室,提高效率,最终完成高校学报知识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改革。

和众多科技期刊相比,高校学报业内认知度不高,一般无特定专业受众,这不仅影响学报的稿源和质量,还会影响学报的发行量。要想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出版编辑市场分得一杯羹,那确实是很困难的。每一位学报编辑都应树立危机意识,主动走出去,积极面对竞争。要将期刊质量当作自己的生命;同时培养开放的思维,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走出去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拓宽视野,那怕是自己垫钱参加;同时也要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和交流,及时了解学术前沿,洞察学术趋势,以开放的心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和创造性[5]。实际上自身提高了,不怕没有饭碗。

危机中的转型与改革,付出的成本最小,改革的效果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彻底。

为了应对高校编辑部改制的变革趋势,编辑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扩大知识面,深入专业基础,加强自身发展。比如定期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知识模块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无以复加技能的培训,外语编辑和英文摘要审校培训,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学习,以及多拿各种职业证书。每个编辑都尝试着去初审稿件,或者参与组稿,掌握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在初审的过程中利用检索工具可以检查出一稿多投的学术造假,在网上审稿系统的运用中对主题相似的文章的重点关注。因此,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编辑技能是办好刊物的关键,我们要以人为本自身发展,迎接即将到来的期刊和出版体制的改革。或许编辑行业也会像教师一样热起来,也有更多的男性加入。

最近的《关于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公布以后,更是涉及到一半以上不具备法人出版单位的学术类期刊,必将引发期刊出版格局的重大变化 [6]。诚见传统出版单位在出版人才方面并不丰富。而一些高层次的出版编辑人员,多数聚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双肩挑于科学研究之中。在中国社会保障双轨制的环境下,企业化的出版单位在人才竞争上并不具备优势。一些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才,也就是取得编辑出版资格人员,多数是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尤其是2000年后进入的高学历编辑人员,他们拥有博士学位的较多,而且还拿到了编辑出版资格证,这也在从业积累下来唯一的“打狗棒”,其价值在改革中会突现出来。这些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选择机遇:在失去事业单位身份的情况下,就会对出版单位进行选择——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出版平台。他们是出版队伍中无论是年龄、资历还是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员。也正是这种变局,为他们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价值就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黄万武.学报专业化是高校学报改革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11-14.

[2] 邓久华,王晶.关于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4,(1):52-53.

[3] 陈佳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力推进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6).

[4] 刘玉邦,眭海霞.彷徨与突围:高校学报改革之方略——兼评学报同仁高校学报改革之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4).

[5] 谢艳丽,孙际元.从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成立探析科技期刊体制改革[J].编辑学报,2008,(6).

[6] 赵大良.期刊出版体制改革中的机遇[EB/OL].,2012-08-10.

上一篇: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下一篇:“楼宇自动化”立体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