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与处理方法

时间:2022-10-18 09:22:22

探析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与处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遍及城乡的公路交通网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公路工程施工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复杂地质环境,这对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保证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做好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是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部分。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与处理方法,以共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 不良地质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施工中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在一条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跨越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质问题,给公路的安全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例如对路基工程的影响,由于其涉及面广,是一种线型结构物,具有距离长,与大自然接触面广的特点,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没有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需要架设桥梁,桥梁也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主要工程。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同样公路隧道工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内涵也很广,包括地层特征、地下水状况、开挖隧道前就存在于地层中的原始地应力状态、地温梯度等。因此良好的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反映地质环境的综合指标,也是我们修建隧道对围岩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沉陷、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路基基础、边坡工程、隧道、桥梁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一)崩塌崩塌是指岩土突然脱离母体岩壁使岩体出现崩落、滚动的现象。

坡面条件是引起崩坍的根本因素。黄土地区,坡度大于50°是就可能发生崩坍;由松散的的岩土组成的坡地当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米的时候可能出现小规模崩坍,高差大于45米就可能出现大规模崩坍;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大于50°,高差大于50米时就可能发生崩坍。

2、地质构造与岩性也是崩坍发生的重要条件。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坍,当松软岩层与坚硬岩层成互层出现时,由于差异性风化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也容易引起崩坍。

3、施工不当造成崩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果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采石取土,使坡脚支持力减弱容易引起崩坍。

(二)滑坡滑坡是公路施工中极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客观环境内通过重力的作用导致部分岩体沿着软弱带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滑坡的具体原因如下:

1、地貌原因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岩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溶剂发生滑坡。河水强烈的凹岸陡坎也容易发生滑坡。

2、地质原因松散的沉积层,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了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一般和页岩、粘土岩、泥灰岩、板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下面是坚硬岩石,上部是松散堆积层时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三)地面沉陷

地面沉陷是指比较软弱的路基基础,在公路施工或者建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的现象。造成沉降的认为原因主要是路线选址不当或者路基施工不合理。自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强降雨或地壳变动等。

(四)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由于强降水导致的一种突然爆发的由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组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能改变地表面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大量水体;丰富的土石碎屑;陡峻的便于集水的地貌条件(山区盆地等)。

三、公路施工中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一)加强公路线路地质条件的勘查公路建设要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及时发现一些严重的地质问题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可靠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公路的可靠质量。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桥梁应该选择在边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应尽可能避开大断裂带,尤其不可在未胶接的断层破碎带和具有活动可能的断裂带上造桥。在隧道施工前,做好对隧道岩体的勘察,能够更好的确定出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二)完善工程设计提高公路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根据大部分地质剖面对致害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水文、气候等情况,对预测的危害进行正确评价。当路线经过不良地质区域时,要综合考虑地质的治理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不同方案的的比选。重点地质防治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工艺试验,因施工过程中必然对原有地质造成影响,如对岩基的喷锚、抗滑桩。挖排水沟等,不能因施工的扰动二对变形地质体造成新的破坏,当不可避免时要正确评估施工的扰动对变形地质体的影响程度,对原有设计进行补充修改。

(三)施工中通过技术手段防治地质灾害

1、对公路出现的崩坍和滑坡现象,应采用以下两种措施进行防治:

1.1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可以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区或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1.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以及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通过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

2、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主要有抛石挤淤法:挖至基础的处理厚度,一般为30cm,快速抛石、整平,抛石整平稳定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其办法很快解决了公路桥涵的软基处理,提高了整体施工进度。还有可以用砂、砾石等材料置换或拌入法使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3、在泥石流易发区域,要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以降低其对公路的损坏。

(四)加强不良地质区域的的灾害监测工作对于在不良地质区内的公路工程,要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监测和预报的重点区域,在每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加强汛期期间的监测工作,讯后要仔细复查,及时掌握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不良地质造成的损失。

总结:由于公路必须穿越一些地质复杂的区域以方便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受不良地质的影响,公路工程已经成为地质危害最为严重的建筑类工程之一。因此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及经验积累,来克服各种不良的地质条件对公路施工和其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地质灾害导致的各种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斌《公路工程地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7(12)

[2]林宝辉《山区公路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07(12)

[3]季超、曹永鹏《山区公路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经营管理者2010(19)

[4]吕红岩《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 [J].科技与企业2011(13)

上一篇:分析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