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上流个性主义者们的狂欢

时间:2022-10-18 07:25:59

B&O上流个性主义者们的狂欢

Marimekko Company的常务董事Kirsti Paakkanen太太住在荷兰的赫尔辛基,一向热爱艺术,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仰慕B&O的产品。“我的品位是越简单越好,清晰和直截了当。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根本未曾拥有过其他牌子的产品。”

Ossion一家在德国慕尼黑市郊拥有一栋颇受1969年鲍豪斯建筑学派影响的别墅,卧室内壁炉的火焰、灯光、窗帘,甚至空气的质量都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操控,他们认为这房子仿佛是专为B&O而设计的。“它的产品设计构思和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避免连接线碍眼的同时,线条简单的风格正是和房屋本身相吻合的。”

尾本真秀是尾本音乐事务所株式会社的社长,他有一辆美丽得让人震撼的红色Lotus 23B,他深信任何流派的终极目标都离不开美。在筹划迁入新居的时候,他接触到了B&O。“当时,我觉得在建筑师的构思与B&O的设计之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直线条的应用、天然与金属材料、黑白之间的单色调等。”现在,BeoLink已经进驻他在东京的新家。

他们都是B&O的客户,和英国女王用同样的电视机看新闻,用同样的音响听“贝多芬”。在人人言必称时尚的年代,B&O有着“老式奢侈”的味道,但如果按照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真正的贵族们从来不看电视”的说法,B&O的电视机和音响似乎更适合于时下的新奢侈一族们。当然,有人愿意去摩洛哥的安提瓜岛或者英国的怀特岛度假,期待着在沙滩上和身着渔网抹胸的詹妮弗・洛佩兹们撞个正着,或者去巴黎丽兹酒店住上一段时间(最低500欧元/天),然后像夏奈尔女士一样轻轻说出“丽兹是我家”,但对于那些把自己的家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们来说,B&O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奢侈品,“选择了它,您实在已经选择了标榜优质、创新与设计的生活态度。”

所有的奢侈品牌的故事总是这样开头的,B&O也难免落了俗套。1925年,两位年轻的丹麦工程师―Peter Bang和Svend Olufsen在位于丹麦东南部斯特鲁尔城附近一个名叫Quistrup的地方,即Olufsen家族庄园的阁楼上开始制造收音机。他们生产出了第一件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B&O Eliminator,一台不需要依靠电池供电的收音机,由此揭开了B&O 80年辉煌历史的序幕。到1964年的时候,B&O在收音机上初次印上了“特为先关注设计和素质而后看价钱的人士而造”字样的营销标语,将目标客人明确地定位下来,以一种崭新而令人心动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到如今,B&O已经成长为国际顶级的家用视听产品生产商,向包括英国、丹麦皇室在内的全球客户提供电视机、音乐系统、扬声器、多媒体产品、电话机等在内的视听设备。同样是价格高昂,同样是高精度的手工制作,B&O与一个LV手袋和一条Prada花裙子却有着本质区别:美轮美奂的独特外形、精心挑选的材质、刻意加工处理的成品外表加上无可挑剔的影音效果,有些奢华,却毫不张扬;实用,却又脱离了单纯的视听应用;工艺复杂,操作却非常简便。

B&O有一个信仰是“有别于他人”,甚至从来不问他们的顾客需要什么,看上去就像是一群极度自信而又确实有资本的人在教授人们“如果条件许可,你们可以获得诸如这般的极大限度的人生享受”。他们对这种近乎傲慢的作风给出的解释是:“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有对立的解释,而任何对立的思路往往是先令人惊讶,但最后必定会演变为必然的解释。”这满富哲理的话完全可以为他们常说的另一句话做出解释:“B&O是个性主义者为有个性的人而制造的产品。”

通常,B&O根据你已有家居的特点提供和谐、合理的影音解决方案,或者直接与建筑师合作,在添置新房后,通过BeoLink链接系统将所有B&O的产品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可以控制整栋房子影音分布的核心网络,从而在避免移动器材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从主房间的系统上传送影音到屋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意味着你的家人即使分别身处家中的不同位置,却依然有共聚一堂的感觉。比如你在客厅放上一张CD,然后去厨房做饭,你的小孩正和狗在卧室里玩,悠扬的乐曲能让所有人分享,而且,它们从来不会占用不必要的空间,甚至会尽可能地隐藏起来。简言之,这使得那些把音乐和影像看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的人拥有了一栋透明的住宅。此外,你也无须担心那些设计会过时,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B&O的产品作为设计类珍品而收藏,即使你关上那些设备,单单欣赏它们也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不过有趣的是,虽然设计是B&O的核心工艺,但其从来没有自己固定的设计部门,而是聘用了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设计师。他们居住分散,背景各异,想法多而奇特,当然脾气也不见得都那么好。与此相对应的是,B&O简洁、高雅、人性化的经典设计风格一直被传承下来,体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连续性。这得归功于他们成功的设计管理,具体内容就是七项设计基本原则:逼真性,画面和声音必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易明性,设计师和用户之间应当进行交流;可靠性,包括详尽完整的说明书;家庭性,技术就得造福人类;精练性,花里胡哨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个性,因为人人都爱与众不同;创造性,即便不能钻研电子学领域,至少可以采用已有的最新技术。当然,有一位总设计师充当掌舵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担此大任的是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一个在B&O历史上曾扭转乾坤的灵魂人物。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销售与生产的脱节以及日本产品的猛烈冲击,B&O曾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以至于有评论家断言它的消逝已成定局。但1991年Beosystem 2500音响系统的诞生却让B&O起死回生,因为它将音响的不同功能整合在一起,标志着一种革命性的新模式出现了,而引领这场变革的人就是戴维・刘易斯。现在,他在哥本哈根有一个绘图室,雇了五名员工,仍然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为B&O创作。实际上大多数B&O的产品都是出自他之手,最经典的就是前面提到的BeoSystem 2500和BeoVision MX,后者风靡了20年,直到如今。

我也很乐意花点笔墨来描绘一下B&O独具匠心的专卖店,那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B&O的窗口,也是B&O品牌精神的体现。它们一般坐落在推崇高尚生活的街道,并尽力保留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优雅整洁的店铺,简约时尚的内部装潢,透出独特的亲和感,让你在踏进门的那一刻就仿佛置身真正的北欧,并被激发出灵感。当然,里面的所有系统都可以通过一个Beo 4遥控器来操控,让声音和影像可以传送到屋里的每个角落,就如同输送水电和煤气一样方便和自然。

在中国,B&O已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风格统一的专卖店。在装饰风格极其雅致的北京店里,我们切身体验到了那些经典之作的非凡魅力,比如模样奇特而使用舒适的BeoCom 2香蕉形电话、扬声器和等离子显示屏一样大的可以挂在墙上的BeoVision 5等离子电视和一靠近它,翼状门就神奇地自动打开的BeoCenter 2 DVD播放机等。同时,我们也和B&O中国公司总经理余子华先生进行了交谈。他是一个健谈和善的香港人,以百分百的耐心回应了我的好奇心,用并不十分流利的普通话答复了我们的所有问题。

数码:您认为B&O和其他奢侈品牌有什么不一样?

B&O:我们要求用于我们产品的科技可以为产品的日常应用增添实际价值,并提供整体方案来具体改善客户的生活环境。

数码:现在的电子技术发展很快,给人日新月异的感觉,B&O的产品如何做到保值呢?

B&O:市场上很多产品更新的只是外观,内容并没有实质变化,也许几个月就会过时。B&O的设计理念强调外形不变,内部科技则不断更新改进,使影音质量及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数码:对于一个顶级品牌来说,将产品内容多元化是一种增长利润的好途径吗?

B&O:我们始终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因为一个错误的设计,即使很小,也会带来很糟糕的影响。我们作为经销商,会经常和厂家沟通,告诉他们中国人民的真正需要。

数码:你们将采用怎样的品牌推广策略?

B&O:我们的目标客户和其他电器品牌的不一样,因此会很慎重地选择在那些读者群和B&O的客户群在同等层次上的媒体上进行推广。电视广告过于大众化,我们并不愿那样,我们永远只针对某一部分人。

数码:B&O是否计划进入中国的二、三级城市?

B&O:除了大城市,我们也会考虑在具有较高消费水平的二线城市开设专卖店,高档商业区是适合我们的生存环境。

数码:您如何看待B&O今后在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B&O:内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具备高消费能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阶层,市场前景很广阔,北京店开业后的销售业绩就是非常好的证明。挑战当然也有,但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来自同类产品,而是来自其他奢侈品牌。

上一篇:全幅普及时代来了 下一篇:S.M.A.R.T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