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18 06:14:44

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从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政府监督机构等参与建筑活动各主体角度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加强工程设计的质量监督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住房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政策。设计水平首先决定工程水平,设计院的一点一线之差都会导致工程的灭顶之灾。住宅的使用功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如果建筑的开间布局,管道、管线布置等不合理,必然影响使用,渗、漏、堵、空裂等工程质量通病,也必然引发使用者的抱怨。在现阶段,我国设计单位存在的弊病主要有下面几点:

(1)设计人员素质不过关,专业资格认证亟待更有成效地展开。

(2)现实条件下设计单位内部分工协作不够合理, 很容易造成错、漏、碰、缺,影响工程设计的优质完成。

(3)设计单位的设计缺少监督。

2 加强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2.1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筑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当前要以宣贯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而是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做,怎么做就怎么记。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 审核――― 评审――― 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2.2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

质量意识的培训教育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方法进行。一是行政领导层,这是最重要的一层,尤其是企业的决策层是关键,他们负责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也是对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的定论者,因此要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改进意识。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层)。他们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是执行质量计划实施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所以要细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知识的培训;三是班组长及技术工人(操作层)。他们是执行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的具体操作者,要提高他们对完成质量活动所需的技能,掌握操作工艺方法,提高质量责任与施工质量关系的认识;四是质量监督检查员和内部质量审核员(监督层)。他是验证质量结果、审核质量体系的“检查官”。 “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武器”,“质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质量是全体员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保证工程质量,每位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并做好本职工作”等认识。

2.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

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关键是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一般包括5个主要方面:(1)需要达到的质量具体目标值;(2)施工各过程的步骤和部署;(3)不同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分配;(4)适用的试验、检验、测量和审核大纲;(5)可能遇到的施工环境的保证措施;(6)样板开路和实验阶段。

3完善监理制,强调监理的职能

3.1监理公司的独立性还不够

监理方由建设单位聘请,负责监督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同时,监理方并不是完全听命于建设单位,按照监理工作职能的有关规定,监理方也对建设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而在实践中,监理公司拿的是甲方的钱,自然在许多地方要迁就甲方,这样,一方面监理方不能够很好地独立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当甲方出现“违规”行为时,监理方难以较为公正地对其进行监督、制止。

3.2监理领域的不正当竞争

监理制实行后,由于其所需投资较少,获利相对较容易,社会上开办的监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监理公司的增多,在工程竞争中有些单位靠压低监理费用取得工程或通过某种关系取得工程,监理市场的竞争机制由此而遭破坏。国家应该考虑加强这方面的行政和法规规定,杜绝在监理领域的“不正当竞争”。

3.3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有待加强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监理工程师一证多用,但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屡禁不绝,使一些本来资质不够的监理公司取得了监理资格,其监理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如何有效地管理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认证,是提高监理公司素质,进而提高监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

4 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根据《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有三项许可制、(即从业许可、施工许可、使用许可),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工程保修制、质量责任制等等。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应部门有建筑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招投标管理部门等。

从业许可――― 设计、施工、监理、勘察、检测等建筑活动参与者(单位与个人),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施工许可――― 建筑施工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或有权部门批准的开工报告);使用许可――― 建筑工程交工使用前,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使用许可制的把关,可保证建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工程施工期间得到遵守,工程安全与主要使用功能得到保证。

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内容,包括工程报建、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市场稽查,完善建筑市场,一切工程的交易行为都要进入市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只有选择好的施工队伍,才会有好的工程质量。

5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是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作用会产生变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做好明确规定,所有参与建筑活动的各主体的质量意识提高了,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整个社会全面行动起来,协调一致地搞好质量控制,即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这样,我们的建筑工程质量才会根本好转,人民才能住得舒心放心,我们的建筑业才能蒸蒸日上。

上一篇: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