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判权独立行使

时间:2022-10-18 06:12:33

论审判权独立行使

【摘要】审判权是国家赋予人民法官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国家审判权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性,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法官独立,法官应当脱离行政体系束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保证法官办案不受舆论导向影响,并要加强对审判权行使过程的监督。

【关键词】审判权;独立行使;监督

审判权是国家赋予人民法官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是“对有关具体的纠纷,根据查证的案件事实和运用法律,进行裁定的,一种国家作用”①

一、国家审判权具有的性质

以国家赋予人民法院的这项权力来看,这项权力的内含中必然包含以下几种意义。

一是居中性。所谓裁判是对争议双方的是非曲直,依据一定的标准作出的评判,因此,审判权力是天然居中性,超脱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审判权说具有的天然权力,是审判权之根,也是审判权其他性质源之本。

二是独立性。审判权的独立性,是基于审判权的居中性的要求,而理应获得的,它是审判权设立的目的保证。如果审判权不具有独立性,而是依据其他权力,如立法权、行为权等,那么审判权就失去了其作为裁判者的意义。当然审判权更应脱离利益集团,否则,只会成为利益者的代言人,失却作为裁判者的起码道德准则。

三是公正性,审判权即裁判权,这种权力的获得,是受裁判的双方均对其有合理的依赖原则,即审判权具有公正性。公正性是审判权的生命线。失却了公正性,审判权在法治社会就变得毫无意义。它只会沦落为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

四是权威性。审判权的目的之一是定纷之争。平息社会的纠纷是审判权的特征之一。而如何才让审判权具有这一特征,关键的是审判权要有权威性,这种权威首先是其公正性的结果,其次是由国家强力保障的结果。一个社会如果审判权不具有权威性的话,不崇尚法治,就很难法治而言,就很难建立起有秩序的社会,很难有社会的和谐。因此,审判权的定纷之争具有终结性。终结性的保障靠其公正性与国家强力保证。其中,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内在保障,国家机器是审判权权威性的外在保障。

二、我国目前审判权的现状

从审判权性质来看,审判权理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性。这是审判权客观要求,是其中立性、公正性的要求。因此,几乎各国无一例外对审判权的独立性做出了规定。但由于我国法治进程处于完善之中,对审判权独立度的把握上还存在分歧,亦或是审判权的独立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审判权的分配上还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

(一)独立审判中仅有审判组织的独立

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在82宪法和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中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原则和制度有独立审判之规定,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从此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有独立性,这是法律的明文赋予的,但法律的规定中包括《法官法》的规定均没有赋予法官审判权。相反强调的是法院的独立审判权而不是法官的独立审判权。因此,我国的审判权的依法独立审判是组织的独立审判,而恰恰在应当赋予的直接办案人独立审判权,都没有被赋予。这样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导致办案人不判案,判案人不办案。而公权在没有被赋予的情况下是不能被行使的,否则即是越权,就是违法。因此,法官在实际审判中是没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这对审判组织的中立性和公正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法院内部机构的设立不合理,制约着审判独立权的发挥

在四级人民法院的设置中,无一例外都设有审判委员会。设立的初衷是保证案件的质量。但由于委员会成员不参加案件审理没有庭审的案件经历,在讨论案件时就缺少更多的直觉。而审委会的成员又多是法院的领导,对承办人办案产生明显的心理导向,直接影响着法官的独立办案。

(三)人民法官附属于党委政府

从框架来看,法院接受党委领导,并不隶属于政府,但由于人民法院纳入公务员管理系统,其财权甚至人事权都或多或少受到政府控制,法院摆脱不了对政府的依赖,因此在处理行政案件,甚至与政府有关的民事案件均会受到政府因素的制约。前些年,有人提出法院应当去除其非理的阶级性、政治性的色彩,更多的赋予其中立的地位。即法院不应称作人民法院,而应叫做法院。这种提法确实有其合理性。法院是人权保障最后屏障②。因此,法官办案时能够独立作出判断,既不受当事人意见的支配,也不受公众舆论的控制,更不能成为政府的附属。如果法院被赋予太多的政治的阶级的色彩,他只能成为党委政府的刀把子,枪杆子的暴力工具,甚至个别地区党委政府还要求法院完成当地的招商引资任务,成为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不扣不折的下属部门、附庸。根本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裁判员。所以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其政治色彩应当适当弱化,而不应强化。最近几年,实际又有强化的趋势。如弱化审判功能、强化调解,简单的理解法院就应当为社会和谐做贡献,使司法权威丧失殆尽,法院几乎沦落为政府的工具。这对我国正在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建立有秩序和谐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障碍。

(四)法院内部的行政化管理,使得独立审判权进一步丧失

我国法院工作人员是依据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运作。法官业务等级的提高对其自身的利益不会产生很大影响。而行政级别的变迁直接影响其自身利益。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指挥棒,我们不能指望法官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理想人,利益必然影响着法官的价值取向。在行政化管理中,服从法律、服从良知、服从社会的公序良俗。在很多时候变成服从上级、服从领导,哪里还会谈得上独立审判?

(五)监督权不正当行使,进一步限制司法审判独立

一方面,我国对审判组织的监督不到位。有效性差,经常导致司法权的滥用。如阜阳中院腐败窝案,深圳中院腐败案、重庆高院个别领导腐败案。可以说司法权的滥用是触目惊心的,正如培根所论,犯罪只是污染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审批则如污染了水源,它使社会公众对公正性丧失了信心。对维护公平公正?是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监督权滥用。如人大个案监督,在程序的启动方式上都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使了审判权,剥夺了法案的审判权;在个案监督中,谁又去监督权力机关呢?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任何公权力都不例外,权力机关也不例外。

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对公权力的调控,而审判权设置对公权力的控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司法权的设置中,其中节点之一便是司法权的独立。司法权独立有助于培训法官的敬业精神,有助于法官充分运用自身的学识,遵从法律,敬畏法律,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在司法体系中体现,有助于公权力规范运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也有利于打破特权思想。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③司法权的独立即是行政权运用时界限。

在司法权独立方面,我国邻国日本做的较好,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日本国宪法为了确保审判公正,从而使人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对于担当审判的法官,不管来自外部的压力或干涉均不予接受。站在公正无私的立场上对于具体案件进行审判。司法权的独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司法权应从行政权中独立出来;另一个是法官在审判的时候独立行使其职权,也就是所谓的法官独立,法官独立是司法权独立的核心。④日本的宪法针对法官独立作出明文规定:“所有的法官只服从良心,并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独立的行使审判职权”。

纵观国际上司法审判权的运用,无不重点体现在法官独立,因此我们认为审判权的独立适用根本在于法官独立,没有法官的独立,就没有审判权的独立,也就没有法院审判权的独立。因为法院是抽象的,仅规定法院独立办案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是不能保障审判权的独立行使的。

三、保障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审判权独立运用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从而真正保障审判权的独立,为社会定纷止争,使得少数人的权利一样得到保护。

(一)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法官独立

各国应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并将此项原则正式载入本国的宪法或法律之中。尊重并遵守司法机关的独立,是各国政府机关及其他机构职责⑤。我国的司法体系中过于强调政治化,这与世界发展潮流是大不一致的。尤其是在司法体系中过于强调政治化,实际是人为把社会划分成非此即彼的对立面,而作为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及其法官自然就只能站在“人民一边”,这与我国大力保障人权,发扬民主,崇尚法治背道而驰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宪法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应当明确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依据法律和良心公正独立办案,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干预。而不是仅不受行政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干预。我国现行法律之所以未能规定法官独立办案,一是政治的需要,担心法官独立办案会偏离政治路线,由于司法独立意味着保证法官的自主性及其自由裁量权,如果法院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自律能力,缺乏合格的法官与公正的程序,司法公正受到普遍的质疑,司法独立的增加可能造成法官擅权、专横、腐败的灾难性后果⑥。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法官独立办案,前提是依据法律规定和良心,以及社会良好风尚。是在此前提下的独立办案。而法律均是党的意志的条文化、规范化。并不会使法官走错路,站错队。其次,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法官独立是担心法官擅权,不受控制权力是会产生擅权。法官独立办案并不是没有监督,只要完善相关的制约程序,使法官在办案时的依据,即法律与良心不发生偏差,是不会导致法官擅权的;我们不能因为担心法官擅权就放弃法官独立这一原则,亦即是不能因噎废食。

(二)法官应当脱离行政体系束缚

法官审理案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而不能仅仅看作是政治任务。既然是技术含量较多,就应当保障法官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案件及法的本身,以及与法相关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塑造专业的法官精英队伍。如果法官与行政官员都一样,遵照实行政体系那一套,即简单的下属服从上级的,则法的公正性将荡然无存。因此,在法院系统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要避免出现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充分调动法官的能功性,崇尚法治,崇尚良知,这样才会进一步加强法官独立办案的意愿。

(三)改革法院依附党政的模式

我国重点规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党政机关对法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实中,法院可以得罪本级行政机关吗?显然不能。党政机关对法院的影响在于对法院人事权及财务权的控制。利益决定导向,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同级党政机关直接影响法院人权、财权、物权的前提下,法院不对同级党政机关产生依附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谈论法院独立审判,法官独立根本只能是画饼充饥。无欲则刚,而要改变这种模式,就必须重新理顺法院在人财物上与同级党政部门的关系,才有可能使法院无求于同级党政部门,才不至于成为同级党政部门的工具,从而才会有无欲则刚的独立。

(四)改变媒体监督模式

司法需监督,同其他公权力一样,如果没有监督,指望司法机关及法官自律是很难保证司法权的公正、廉洁的。但任何对权力的监督必须遵守特定的模式、程序与规律。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体对审判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不断出现媒体审判的现象。如邓玉娇案就是典型的媒体审判或网络审判的结果。而且这种影响是可怕的,导致众多法学家为了迎合大众娱乐而三缄其口或附合于公众舆论,这将是对法治的严重挑衅。如不加以约束,将会出现更多的媒体审判的现象,法院可能真的会依据“众人皆曰可杀则杀”,而不是依据法律及其规则来判案。因此,保证司法独立,保证法官办案不受舆论导向的影响,就必须对媒体对正在审理案件的炒作加以限制,规范其监督程序,使其在报道这类案件时更加客观、公正、不误导公众。

(五)司法权独立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

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与审判权的独立之间并非是矛盾的。独立审判,是法官不受干扰地依据法律与社会良知对案件作出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而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是为了保证法官对案件进行思考时依据法律,正确适用法律,考虑正当事由,不考虑不正当或与案件不相干的指导思想,确保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出于社会良知进行断案。独立审判、法官独立绝不是意味着对审判权行使的放任,恰恰相反,为了确保审判权的独立行使,保障法官独立办案,就必须加强对审判权行使过程的监督。一是加强对法官行为的问责,对其可能有损中立,独立的行为进行细化。对威胁到中立、独立的行为进行惩戒;二是加强庭审制度的改革,庭审的过程更加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庭审的过程;三是实行法官负责制,对非技术性的错案进行追究。

公正司法,引导民众进行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纠正,制裁不法行为,清除社会不和谐的关系,使权力变尊重、权力变规范、利益有保障、纠纷可诉求、秩序得到维持,是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⑦,而对司法机关(法院)来说,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关键之一是有司法权的独立,法官的独立办案权力,德国学者将司法独立而不受干涉分为8个方面:(1)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2)独立于上级法官署;(3)独立于政府;(4)独立于议会;(5)独立于党政;(6)独立于新闻舆论;(7)独立于国民时尚与时好;(8)独立于自然偏好、偏见与激情⑧。本文着重就我国法院在独立行使审判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就法院如何真正独立于政党,独立于议会,涉及到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的重大内容,本文对此不作深入阐述。司法独立原则最终是否能够保证较好的推行,“只有在法官们通过他的模范行为和业务工作上的自我克制,继续不断地争得它,而且无愧于它的时候,这一原则才会坚持下去。”⑨

注释:

①芦部信喜.宪法[M].岩波书店,1996:254.

②杨一平.司法正义论[M].法律出版社,1999:124.

③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M].商务印书馆,1961:154.

④冷罗生著.日本现代审判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12.

⑤美・欧文・R・考夫曼.维护司法独立[J].法学译丛,1981(3).

⑥王红主编.比较宪法与行政法[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62.

⑦陈卫东.严格司法程序,维护公平正义[J].求是杂志,2007(4).

⑧转引历史尚宪《宪法论从》第329.

⑨[美]欧文・R・考夫曼.维护司法独立[J].法学译丛,1981(3).

作者简介:许效飞(1979―),男,中共蚌埠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上一篇: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下一篇:构建物流人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