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施教-班主任工作体会

时间:2022-10-18 06:04:03

因心施教-班主任工作体会

因心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世界的沟通,在人的沟通,而人的沟通在心灵的沟通”。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的迷茫、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班主任因心施教,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益。

一、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

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整天和班里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忙忙碌碌中有快乐、有烦恼,更有一些不解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学习、班级人际互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我们的孩子变了吗?还是我们的教育者缺乏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呢,做个懂孩子心理的班主任真的很困难吗?带着问题我在不断的反思,不断探索。目前,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道出了学生们共同的心声。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老师做他们心灵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极强,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班上有两位成绩不错的学生“恋爱”,常常将纸条传来传去。有一天被班主任抓住,不仅一顿训斥,还向全班诵读了“情书”的内容。二人觉得大丢面子,十分难堪。女生率先离校外出,男生接踵追逐而去,二人漂流到外地,最终放弃了学业,过上了打工生活。两位很有前途的中学生,就这样葬送了前程。如果那位班主任老师懂得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还有个例子,日前看过中央10套的一期《走近科学》节目,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叫冯文忠的人,曾经品学兼优,争强好胜,初中毕业时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高中时他参加奥数比赛,指望靠得奖保送进名牌大学,他玩命地学数学,但奥数比赛失败,高考也落榜(因为偏科),于是他疯了,变成一个狂人,最后被关进笼子。

由此联想到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指导问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冯的父母及早发现他性格中的这种过分好强、近于偏执的行为并加以纠正,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毕竟是老实巴交、大字不识的农民,那么他的老师呢,他的班主任呢?为什么没有及早给他疏导,从而挽救一个天才的覆灭?可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多么需要通晓心理学知识!

二、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应该以心和学生相交,从而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要想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得了解这时期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中学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但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

第一,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第二,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有时非常激动,热情,有时又会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

第三,需要友谊,但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

第四,由于性机能的发育,产生对异性好感,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发育,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第五,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三、班主任应该了解心理教育的途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把别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别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由此看来,一生的幸福来源于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把自己的学生看成天使,对他们真诚、关注、倾听、信任、希望,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一个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工作中,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为“其实我懂得你的心”。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

第一,谈话法。比如:①针对自卑心理的学生采用鼓励式,这类学生由于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在学习活动中较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这部分学生要帮助他挖掘自身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奋起直追。多用“你有很多长处”、 “你能行、只要你再努把力,你一定能够成功”。使他们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克服自卑。②针对易犯错学生的彷徨心理,采用安抚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难免有出轨的行为,一旦犯了错误,往往又表现出彷徨心理和自责心理,此时,教师采用安抚式,语气要和蔼,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所犯错误原因,引起反思,同时放下包袱,增强信心。③针对优等生的愉悦心理采用提醒式;④针对傲慢学生的自傲心理采用警示式;⑤针对中等学生的无为心理采用触动式:⑥针 对冷漠孤僻学生的旁观心理采用渐进式可通过以上方式的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教育最佳效果。

第二,开展主题班会。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的特点,可开展 励志类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第三,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团结,互相,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断地形成。

第四,更为推崇的是利用谈心本进行书面交流,它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谈心本比个别谈心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有些学生当面不好意思对你说,在谈心本上就能够放开来说,向老师提意见,反应班级情况,替老师出谋划。

班级有个女生,成绩优异,能力强,热心班级工作,但工作方法不妥,往往得罪同学,由此很苦恼。在谈心本中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有不想于了的思想,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在谈心本上给予了及时的交流,并对其进行了个别的交流,授予其如何工作的方法,她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以后的工作就顺手多了,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谈心本是学生心声的流露、是对爱的呼唤,是师生心灵碰击的火花,当学生看到老师批阅的亲切话语、鼓励上进的忠言,赠送的警句时,总能兴致勃勃地阅读着、思考着。谈心本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这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班主任掌握心理教育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

第一,平等。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第二,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第三,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而言之,班主任懂得学生各自行为的特点和心理差异,然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即因心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工作中搞强硬的一刀切,过分强调育,这样不仅会磨平学生的个性棱角,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老师不懂他们的心,从而逐渐关闭心门,远离老师。“世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一旦产生这种距离感,那么她(他)的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上一篇:技术改造借款合同三 下一篇:最新三严三实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