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涵及实践途径

时间:2022-10-18 05:53:01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涵及实践途径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学生学习、情感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教育要把握四个原则:尊重个体心理差异、注重心理疏导、注重全面发展、发挥主体作用。实践路径是:纳入学校统一规划;机关、院系、学生三级网络形成合力;加强对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陷感情漩涡学生和网瘾学生的心理关注力度。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内涵;实践途径

DOI:10.15938/ki.iper.2016.03.03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134-04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涵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会投射到学校,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学习竞争压力的加大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学校要高度重视,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学生阅历尚浅,身心发展也不成熟,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涵养其振奋的精神、坚强的情感意志、抗压耐挫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利于将他们培养成为品德、身体、心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中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经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有利于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发挥专业优势,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相得益彰,形成教育合力。

3.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

从1994年到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分别出台文件提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党的十七大和2012年党的十都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可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人文关怀的一种途径。马克思指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是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尊重人、理解人、促进人、培养人、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要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维度出发,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实践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尊重并善于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学生的差异性,并在把握差异性的基础上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独特方法去因人施教。就业压力、感情困惑、家庭贫富差距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障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与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差异,把握不同个体的心理差异,对症下药,及时给与鼓励、激励和温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排解他们心理上的纠结。

2.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

疏导是疏通和引导的辩证统一体。疏通是前提,是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础。疏通就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之间广开信息交流之路,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归纳,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把心理问题与症结诱因和隐情和盘而出,从回避问题到正视问题的心理转化之路。引导是目的,是疏通的更高层次的工作。引导就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引向心理健康的轨道。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规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单向度地将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症结统统视为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上的偏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其心理过程变化和个性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群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信念、行为,从而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方式加以引导,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谐心理氛围、理想人格特质,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改造人自身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从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来看,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客体,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接受主体,具有自我矫正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其主体地位,唤醒其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首先,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认识的自觉性,使之对个体缺陷、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有自知之明;其次,要在学生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矫正,即在老师引导、鼓励下实现错误思想到健康思想的转化,提升控制行为、约束不良心理的能力。

5.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细致复杂的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师德、态度和心理疏导技巧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既要体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的低落情绪,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信赖的、可靠的;又要保持尊严和威信,疏导过程中能寓理于教、旁征博引、以理服人、点石成金,能够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和表扬去影响学生,能够无可辩驳地使学生信服,进而使学生不再回避心理冲突,而是言听计从、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最终主动放弃自己的错误想法。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夯实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重点做好毕业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四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体系

学校层面,要从育人的高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统一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开展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一项内容。

(1)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首先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要与时俱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出台实施办法、工作计划,修订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2)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经费保障 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购买专业心理测评软件和心理干预设施;要在经费预算分割时注意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培训经费;要出台措施,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在科研项目评比和推荐时对心理健康类科研项目高看一眼,对优秀项目给予经费保障。

(3)加强督导检查,形成合力 督查工作是学校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学校督查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学校党委,与时俱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督促各相关院系、机关部门扎扎实实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责任人,在学校营造出“人人当主人、人人担责任、人人抓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2.夯实机关、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工作网络

机关、院系、学生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要各司其职、上下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机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做好组织协调和宏观调控 学校宣传部门要落实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学校宣传部门要注重利用掌握的传播媒介,利用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宣传氛围。马克思曾指出:“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3]。要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和谐文化氛围,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能互助、友爱、团结。教务部门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咨询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作为“每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比活动的子项目,评选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不定期派遣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听课,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加强教法、教学指导。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自我管理、学业、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校医院要积极与知名医院加强沟通协调力度,开展合作共建,谋划设立心理健康门诊,聘请知名医院专家在校医院坐诊,共同开展理论研究、联动;要探索需要转诊治疗学生的治疗与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合作机制;要在确保就诊学生信息保密、知情范围缩小的前提下反馈给学生所在院系党总支、辅导员或班主任,由院系和老师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和疏导力度。

(2)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提升专业水平和人才保障 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培训力度,提升工作水平和人才保障:首先,学校在每年新招聘教师方案制定时,要注重选拔一定比例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第二、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由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心理院系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讲坛,使教师掌握抑郁症、网络成瘾、交际障碍、心理危机等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引导干预措施,并保证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和结果的准确性。第三,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有专业心理学背景和有志于信息健康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到相关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培训,使之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第四,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班主任教师参加心理学学术会议,在对外交流中开阔视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保障。

(3)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矫正 学校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在班委会和党团支部设立心理委员,定期培训,使之具备积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利用其深入学生的便利,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第二,要充分重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励志社”、“成长成才俱乐部”等学生心理团体,使学生在这些团队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倾诉分享,排解压力,共同成长,产生仅靠老师辅导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第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举行万人签名、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征文、心理委员知识培训、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四,建设谈心屋、游戏室、宣泄室、沙盘室,不断拓宽辅导服务领域,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求助需求。使学生能释放消极情绪,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学生在学习、科研、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目的。

3.抓住主要矛盾,加强四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临近毕业时因为要面临人生的抉择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产生自卑、交际障碍等心理问题,深陷感情漩涡的学生容易厌学、失恋者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网络成瘾的学生容易敏感、多疑、产生人际交往交际障碍。学校要加强对这四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廓清他们心理上的迷雾。

(1)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树立积极心态 学校要重视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由于就业压力加大,学生会怀疑自我能力、不自信、不接纳自我,甚至会埋怨父辈没有给自己提供可资利用的优厚条件和人脉基础。心理辅导部门要认真研究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由心理危机排查、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面询、心理测评和心理训练等方式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舒缓压力、排解紧张情绪的渠道,疏导他们的焦虑、抑郁、紧张、迷茫情绪,使无力者有力并勇敢踏上求职之路,保证毕业生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关键期。

(2)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交际障碍症状,也有出于自尊而排斥别人帮助、拒绝他人关心的情况。学校要将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工作纳入到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救助的整个体系中来,为家庭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点,通过心理疏导提升他们的人际信任度以缓解孤独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高主观幸福感,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以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良心理反应,帮助其在智力、情感、社会适应上得到全面发展。

(3)加强身陷情感漩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树立科学爱情观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要克服厌学情绪,把学业放在首位,学有所成基础上绽放的爱情之花会更鲜艳芬芳。其次,告诉学生,爱情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第三,要帮助因失恋而产生心理障碍者走出情感阴影,教育学生摆正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品格,不盲目地追求爱,也不过急于追求爱。

(4)加强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自制自控能力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但部分学生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薄弱而导致网络成瘾。有的网络游戏故意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游戏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吸引其上瘾。网络成瘾是一种慢性心理障碍。针对网络成瘾学生特点,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疏通和引导他们转移注意力,修正狭隘的兴趣观,使之投身读书、辩论、体育活动,投身班级、院系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找回自我;其次,多关心他们,消解他们因网络上瘾而产生的敏感、多疑、孤独、任性情绪,使之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展开交流,重构已退缩的人际关系网。总之,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引导,提高网瘾学生的自制自控能力,使其有效控制网瘾,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2-18(1).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52,55.

上一篇:论自媒体环境诉求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 下一篇:刍议疏导学生心理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