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阅读率下降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10-18 05:36:19

关于青少年阅读率下降的一些思考

孩子因阅读而成长。只有读书,才能使孩子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走出局促阴暗的精神洞穴,迈向一个充满阳光的人生舞台。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犹太人十分崇尚《圣经》中的一句名言“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正因为整个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着崇尚阅读的基因,所以,不管身居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犹太人的阅读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平均每人每年阅读的书籍达64本。读书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坚持不懈学习的优良传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许多的科学家、思想家,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首。

从犹太人的传统反观我国国人的阅读现状,国人现在的低阅读率与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极不相称,与高速经济增长率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阅读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人均读书、读报、读杂志的时间在减少,远远低于韩国、日本、法国、俄罗斯,与犹太人相比更是相去甚远。受这种阅读氛围影响,我国青少年的阅读状况更是令人担扰,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功利性的阅读倾向十分明显,一旦阶段性的目的达到了,阅读的事便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到来时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阅读是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当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以后,为何青少年对阅读却缺乏兴趣了呢?

很多人把青少年阅读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认为是集声、光、电于一身的新兴媒体提供了众多的快餐文化,吸走了青少年的眼球。这一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是全球范围的,为什么对中国的青少年影响就特别负面呢?很显然,强调网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掩盖长期以来我们对青少年阅读教育上的失误。笔者认为,多年来我们对青少年的阅读干预上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引导和培养。对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语文老师是他们阅读的领路人,孩子是否对阅读有兴趣与语文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上,部分老师擅长把课文进行段落拆分,并逐一对每个句子进行解析。有些意境优美、引人入胜的文章被拆解得枯燥无味,变成了字和词的堆积。更为严重的是,在各年级的阅读理解考题中,所提供的答案往往是标准的、唯一的,使学生不敢发挥想象力,不敢根据自身的体验去理解课文。学生学习语文纯粹是为了做题,考高分,至于如何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如何去细细品味大师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启迪则无从顾及了。

第二,老师、家长过度干涉学生的阅读自由,学生缺乏自由的阅读空间。在现实社会中,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一项指标就是学生的分数。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老师、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书单,给学生下达阅读任务。但事与愿违,老师和家长认为是经典的读物未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是,当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与学生的兴趣发生冲突时,学生则是被动地服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很难产生心灵上的愉悦感受。

其实,两代人的阅读代沟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清朝学者赵翼的诗中所言:“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即使是同龄的人,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有的对现代散文如痴如醉;有的则对科幻作品爱不释手。如果一定要爱好古典诗词的人去读科幻作品,那只能味如嚼蜡。可惜的是,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当前辈与晚辈的意见相左时,晚辈只能顺从前辈的安排。孰不知,如此一来,世上多了循规蹈矩的人,少了思想充满激情和火花的智者。

第三,孩子从小就受到功利性阅读的诱导。功利性阅读与情趣性阅读有很大的区别。功利性阅读追求的是短期效果,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去读书,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应付各式各样的考试。看书不是享受,而是负担,一旦目的达成对这些科目的阅读也就嘎然而止。而情趣性阅读因人而异,求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因为凭着兴趣去阅读,所以连续性特点相当明显,并随着读书人年龄的增长,所探索的层次也不断地提高。功利性阅读和情趣性阅读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别,情趣性读书通常把书籍视为宝贝,把它们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而功利性阅读则相反,只要考试终结,为考试而准备的辅导书立马沦为废纸。

功利性阅读与情趣性阅读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每个读书人来说,两者兼而有之,相辅相成。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追求的目标相吻合,那么阅读的效率将大大提高。但是,在两者的关系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孩子只有围绕教材教辅做大量习题才能考出好成绩,才是乖孩子,才是“读书”,把阅读课外书视为异端。因此,功利性阅读产生的后果越来越明显,它直接导致了当今学生的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素养太低,即所谓“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素质”。

显而易见,上述因素背后的推手是当今的应试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要消除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但是,如果我们继续让青少年阅读下降的状况放任自流,势必会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为此,少儿出版社更应该担起提高青少年阅读兴趣的责任,扛起振兴阅读的大旗。

首先,少儿出版社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特点,积极开发新的图书选题。经过转企改制后,大多数少儿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发货码洋等指标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图书的原创少,选编多;文学类、童话类图书少,教辅类图书多;独立开发的图书少,跟风的图书多;考虑长远利益少,追求短期效益的品种多。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更应该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作为少儿出版社的编辑更要在选题的开发上下足功夫,为青少年学生打造出更多的精品图书。

其实,全社会应该营造崇尚阅读的氛围,为全民阅读提供滋养土壤。当前,快餐文化充斥报刊、荧屏、广播等媒体,这种浮躁文化对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冲击极大。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干预,公益性的媒体要行使应有的社会责任,禁止炒作一些负面的话题,禁止炒作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等与考试有关的题材,大张旗鼓地宣传素质教育,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共识:分数不代表成功,阅读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阅读率不是小问题,它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不能仅靠一年一度的“读书日”所能解决,政府、学校、出版社,老师、编辑、家长应积极配合,打出多组漂亮的“组合拳”,为青少年的阅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中外出版机构版权贸易合作的几种方式 下一篇:终极纺锤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