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发展现状及传承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5:31:07

婺剧发展现状及传承问题的思考

摘 要:婺剧俗称“金华戏”,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戏曲舞台颇具地方特色的戏曲之一。在精神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地方戏曲,要想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通过对婺剧发展现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婺剧今后传承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婺剧;现状;传承;建议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24-02

一、婺剧的源流及历史沿革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具有如此高评价的婺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剧“活化石”之称。婺剧主要有六种声腔合成:高腔、昆腔、乱弹、微戏、滩簧和时调,每种声腔都有各自的特色,如高腔的一泻而尽,昆腔的简朴流畅,乱弹的慷慨激越或婉转轻柔、徽戏的雄壮豪放、滩簧的缠绵婉转及时调的轻松愉快,正因为六种声腔的各具特色,才造就了婺剧这丰富多彩的表演特点,才让其成为浙江金华独领旗帜的地方戏。婺剧中的行当主要包括“生、旦、净、末、丑”,角色有婺剧的角色有花旦、作旦、正旦、老旦、小旦,小生、老生、老外,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花脸之分。婺剧的惊人之处在于不仅表演粗犷豪放、文武双全,还拥有惊人的特技和非凡的武功表演,如变脸、喷火。

早些时候的婺剧班,演员主要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主要在乡村集市、庙会演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每到有重要节日,都会请一些戏班来唱一台戏进行庆祝。初期都是以坐唱为主,之后渐渐敲锣打鼓沿街挨村进行表演,主演演变为化装上台演出。婺剧的成长道路艰难而漫长,上世纪60年代浙江婺剧团的成立,对婺剧的传统艺术进行了改革工作,并使婺剧不断发展沿袭至今,影响深远。

二、婺剧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金华地区的经济也迅速发展,其精神文明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求。娱乐方式的多种多样、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传统曲艺。参与学习婺剧的人也越来越少,婺剧的传承出现了困境。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剧团发展、演出地域、观众群体几个方面。

(一)艺术变现形式单调

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与当代新生艺术相竞技,是否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婺剧是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它所表达的是独特的时代气息和当时的风土人情,与当今人们的文化审美主旨有着较大的差距。“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孕育而成的,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而又具体的能动反映。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文化个性便是社会、历史的形象反映。”婺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婺剧的表现形式只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得到有力的传承。

(二)剧团发展衰落

数据表明,我市专业的婺剧团只有5个,民营的婺剧团也仅有50多个,而且随着剧团演员年龄的增长,逐渐由演员退出剧团,而又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加以补充,越来越多的剧团面临解散。另外,民营婺剧团很多演员的工资不能得到保障,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婺剧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性的演出,但更离不开的是这些民营剧团,几百年来,民营剧团为婺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部门对民营剧团没有做一定的扶持工作,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如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所做的贡献,国家不能只对国有企业给予帮助,更多的是要关注民营企业。

(三)演出地域缩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婺剧在农村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农村也很少看见婺剧剧团的演出;而在城市,受到观众群、表演场地和娱乐风气的限制,婺剧的演出几乎没有人观看,人们早已被其他新式娱乐方式充斥了眼球。因此,剧场演出的效果还不如以前在农村搭台演出。婺剧也在走出国门,但试承想,在出了浙西地域外,中国的其他地方又是否走过。不能一味的说走出国门就是得到好的传承,自己国家文化的传承还得从自己国人入手,从地方人民入手。况且,将婺剧翻译成英文,连韵味都变了。

(四)观众群体狭窄

观众群体狭窄,这是中国戏曲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婺剧同样也存在。虽然婺剧具有六种各具特色的声腔,具有脸谱明显的角色,但很多年轻观众就是不买这个账。在婺剧的观众群体中,大多数是农村的中老年群体。而且很多情况下,不是每个观众对每个声腔都感兴趣,这也造成了一部分观众的流失,导致观众群体的萎缩。另一方面,婺剧的宣传不周也使一些观众无法及时得到演出的信息,错过观赏,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乐趣。

三、对婺剧传承的一点建议

(一)创作新颖的剧本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对单一不变的事物总是会很快失去兴趣。因为其为地方戏,它的表现形式和唱腔也自然立足于当地的风俗民情。然后婺剧剧本的单一使得观众在观看后,便不会再去观看第二遍,即使再忠实的观众坚持反复得看,除了一些经典剧本,也会有看看厌的时候。何况人们接触的新型艺术形式愈来愈多,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婺剧,很多人都听不懂也没法接受。年轻人虽然可以接受传统的婺剧并支持它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不能反映当下时代特色的剧本。可以聘请一些编辑,结合婺剧的特色唱腔和当代热点创作出新的剧本,既不失婺剧本来的优点,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

使人们能记住一件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如那些商家的广告,通过穿插在电视剧、电影、网站信息中,逐渐影响观众,并逐渐被接受,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有关商品的一点信息就能联想到该商品,并进行购买,从而商家便达到了它的目的。婺剧也可以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协商联合,开展一些合作,以做节目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可以针对年轻人进行一些宣传活动,如开展“婺剧进校园”等活动,联合大学进行婺剧的宣传和演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戏,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也能使婺剧的观众群向年轻化发展,对婺剧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三)适度改革,接轨当代市场经济

地方戏要想长期发展并壮大,就应该打破原有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当代市场经济接轨。婺剧之所以能有400多年的历史,并能如此保留下来影响了一代人,肯定是因为其经营模式符合当时的市场经济。但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婺剧的文化功能逐渐减弱,发展遇到瓶颈的今天,它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婺剧应当立足于观众,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即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推出不同风格的演出,更符合观众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婺剧现有的资源,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观众,正如在商场购物有会员条件一样,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消费兴趣,并为了有更好的会员体验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度。

四、后记

婺剧文化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个有效成分,也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只有不断的传承与发展,才能体现它向世界展示的功能。任何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终究会在历史洪流中消失殆尽。只要融入现代生活,与时俱进,我们相信,婺剧必然会显示出其个性,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宏烨.试论婺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张凤云.品读中国戏曲[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项锡成(1958-),男,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文化馆,助理馆员。

上一篇:河南戏曲电影的效益分析与前景探究 下一篇:吴炳传奇戏曲的语言艺术浅析